?形制與規訓:表里表外話申報 ——談談項目申報書填寫的道與術
本文為老踏科研團隊核心成員Tony教授主講同名直播大課的文字稿,老踏科研聯盟發布,特此鳴謝。
——老踏
學界實際上有一批大咖在研究項目申報的,明證是以下三部專著:(1)黃忠廉教授寫出了《人文社科項目申報300問》,(2)文傳浩教授寫出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規范、技巧與案例》,(3)老踏教授寫出了《發論文、拿項目其實很簡單》…… 民間還有很多高手沒有形成文字的,就更多了!我還想講的是,還有一類大咖,在研究以上大咖,明證是胡曉登研究員已經寫出專著并出版:《研究研究者》。這就是申報者要面臨的學術江湖。實際上,介入項目申報的研究,已然成為新派學者的共識共見。通俗地說,盡早把握申報書與活頁的建構邏輯,盡早在國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拿到項目,是諸君與在下的“份內事”。研究越深、競爭愈烈。一要搶占先機,盡早孚育研究基礎,拿出像模像樣的本子來;二要技高一籌,在形制與規訓的理解中自信不疑;三要熟悉江湖,熟諳學人社會的林林總總以不變應萬變。(不變是申報規律,萬變是研究的情勢與現實,忌諱四平八穩)科研平臺請吾輩同仁來講,我揣摩它的動因,出了經濟上的因素之外,恐怕提升諸君的申報學素養是主因。形制與規訓的本質,就是教育與自我教育的問題。形制就是形態,申報書就是形式的問題,就是審美性的問題;規訓就是discipline,核心是孚育新人和知識生產,就是規范性的問題。甭管是什么本子,作為文本的審美性和規范性解決了,不愁不能過五關斬六將。表格潛臺詞:詳解between the lines
申報材料由申報書和活頁構成,活頁是盲審/通訊評審的必看件,過了活頁這一關(經過多位同行評議專家打分勝出),才會進入北京的會評,這就要看評審書了。所以活頁很關鍵,活頁也可以說是申報書的重要部分,這一節為節省時間,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為例,主要講活頁的形制問題(形式問題)。
以2020年的活頁為例,整個文件由兩大部分構成,一是“國家社會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審意見表”,這個你不可以填寫,是給專家打分使用的;二是論證活頁部分,俗稱“論證部分”。主要由選題依據、研究內容、思路方法、創新之處、預期成果、研究基礎、參考文獻等七部分構成,這是我們要鼓搗的。(特別強調:這七個論證要件的次序是不可以改變的)選題依據的內核是學術史梳理、研究動態、研究價值等三大塊。寫的時候,就要在1之下列(1)學術史梳理,然后再下面是①國外研究現狀述評②國內研究現狀述評;(2)研究動態;(3)研究價值,下面是①理論價值②實踐價值。1.選題依據: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本課題相對于已有研究的獨到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等。
(1)學術史梳理
①國外研究現狀述評……
②國內研究現狀述評……
(2)研究動態……
(3)研究價值
①理論價值……
②實踐價值……
一是題干“1.選題依據: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學術史梳理及研究動態;本課題相對于已有研究的獨到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等。”這一句要不要刪掉?個人認為不要。主要是為了評委的辨識方便,不至于又返回去看前面的要求是什么。
二是這個題干上的“等”表示列舉后的煞尾,也就是等外無等了,不表示列舉未盡的“等等”之意。所以,諸君不要自作主張去加一些什么“前情提要”“選題背景”之類,那就真有點言多必失了。三是現狀述評要言簡意賅,核心是見人、見物、見點,也就是要寫出著作者、著作名、核心觀點。具體的寫法有:學術演進史的歷史階段劃分,分門別類的要素劃分。四是在研究動態那里,趁勢把已有研究和本題研究的內在關聯給揭示出來,當然盡量不要說你填補了空白,非要說,聲音也要小一點。具體的寫法是歸納出幾點特征(譬如:從肇始、理論詮釋、工具方法、發展態勢)。五是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要寫3-4點,有人說寫不出來,那就停下來思考,非要把這個3點4點的各個差異性存在逼出來不可。國家社科辦為什么要把這部分改為“學術史梳理”呢?實際上,這是一個時代的要求。目的是要真正地“推陳出新”,讓知識生產落地生根。評委借助這部分內容,可以管窺一個人是不是立在學術時代的尖端?用我們南方西南官話中的方言來說,他是不是很“彈跳”?搞民族學的,他是不是站在了納日碧力戈的肩膀上?如果沒有,背后的潛臺詞是,他沒有找到學術大咖的肩膀究竟在哪里。
研究內容部分主要由研究對象、總體框架、重點難點、主要目標等四個部分。
(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闡釋。
(2)總體框架
總起。
①②③④⑤部分。
(3)重點難點
①重點
②難點
(4)主要目標
①②③④⑤點。
一是研究對象不要表述得那么復雜,鼓勵多樣性的精準表述,但最簡便的方法就是,你的題目把研究二字給去掉就是了。譬如:人工智能促進未來德育發展研究,它的研究對象就是:人工智能促進未來德育發展。如果你認為有必要進行一下闡釋,那就另起一段,寫兩行足矣。二是總體框架,總體即整體,是若干個體合成的事物,框架是事物的基本組織結構。所以,寫這部分,你就不能只見概括不見分內容,就不能只寫一段兩段,個人建議寫五段,每段寫五行,你都把它規定好,這樣你寫起來才有“方向感”,否則就是敷衍塞責。尤其注意這部分的內在邏輯關聯,忌諱寫成一本專著的提綱(為什么?因為缺論證、不見邏輯)。三是重點難點,很多人一不小心就寫成了研究內容的翻版。先要分開寫,重點是重點,難點是難點,重點是整個課題繞不開的關節點,它不解決,課題整不下去(舉例)。難點是問題不容易解決的癥結處,譬如研究工具的使用困難程度,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理論再創新的困難程度。四是主要目標,目標是小的目的,是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怎么寫呢?有些人一不小心就寫成了研究思路的翻版。個人覺得還是有所區分的。我這里為什么請你寫五點呢?因為我前面的研究內容請你寫了五點。也就是說,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應該是匹配的。有什么樣的研究目標就應有什么樣的研究內容相匹配才是。(舉例)這樣寫,就會避免雜七雜八的表述。個人認為,研究對象、總體框架、重點難點、主要目標是一份申報書的硬核,我們在學哲學時學過辯證思維方法的原則,其中是把“內容與形式”作為認識方法的基本環節的。容我打一個有趣的比方,我們把活頁比作一個舊時代等待出閣的大姑娘。先生娶她是基于對她的“內外兼修”的考察與認定(反之亦然)。內容與形式是相互說明的。
思路方法主要由基本思路、具體研究方法、研究計劃及其可行性來說明的。(1)基本思路
用首先、其次、再次、復次、最后這些一些連接詞來通聯你的研究思路。(也可以用第一到第五)
(2)具體研究方法
①……②……③……④……
(3)研究計劃
①②③④
(4)可行性
①②③
一是基本思路要用連接詞連起來,不要用一大段麻麻雜雜的,因為本身是在擬思路嘛;有學者建議用技術路線圖,個人建議如果要用,也要配之以文字,兼顧不愛看圖的評委;二是具體研究方法的選用,要突出適切性和科學性。諸君看,每個部分的寫法,都是和通篇關聯的,你用了一個很新的方法,譬如德爾菲技術,確實在你的課題里面要采取專家咨詢法,就會加分;再譬如,你會聚焦課堂,別老是寫個質性研究法,也可以用課堂民族志嘛。三是研究計劃把時間段、研究內容寫清晰,注意文字的簡潔性。因為活頁是投標書,這個研究計劃又不好去掉,權做“配盤子”的構件罷。四是可行性分析。這其實是從課題的內部來分析,譬如理論可行性、實踐可行行、條件可行性、研究基礎可行性等。創新之處主要包含學術思想、學術觀點、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創新。
(1)學術思想創新……
(2)學術觀點創新……
(3)研究方法創新……
(4)研究工具創新……
(5)研究視角創新……
不必寫五個,一般三個就可以了。這個具體的寫做方法可以參看已有的著述和模板。一是注意表達的準確性,二是注意各個創新點的文字權重相當。(希望這一點諸君謹記,通篇貫徹這個思想)
一是成果形式,一般是論文、專著和報告。有要求按要求,無要求最低量。不要困住自己,不要過于太low。二是使用去向,盡量去研判成果涉及的行業和部門(主要指決策部門)。三是社會效益的預期問題,這個不要有估計,畢竟是預期嘛,你就大膽地說,盡量被政府內參、文摘的取用,政府決策的采納等等。
(1) 前期相關研究成果
①……②…③……④……⑤……
(2)核心觀點
①……②……③……
一是前期研究成果,從2020年開始就有新規了,指填寫5個負責人的成果,是不是把這個子項的要求降低了,當然不是!相反,聚焦了主持人的高相關文獻,也就是你的前期基礎要與申報主題相關,才有優勢。這給我們提出了“申報前”的工作量要求,一個本子中不中?不僅僅取決于你的本子對形制的呼應,還要取決于規訓程度(內容 已有基礎)。注意在成果后面標明:引用、采納、轉載、獲獎)二是核心觀點的表達問題,不是一篇論文的,是對你的這個新課題的研究有直接支撐或啟發價值的觀點。寫三點就足夠了,道理是,之前的寫作顧及不到今后的申報。但它是一個學術積淀的基礎。是“接著說”而不是“重頭說”的邏輯。
[1]余文武.民間倫理共同體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一是學者有一個說法,外行看文獻、內行看注釋。我覺得講得很到位。諸君的活頁到評委手里,評委不是完全對應的學科專家,沒有細到那一步。文獻就顯得很重要,大致要是能夠體現對研究問題的全面關注和對前沿的完美把握。
二是盡量看到最前沿的、最權威的的高相關文獻。
三是大約10篇中文、5篇外文。(找文獻的方法可以使用“滾雪球”式的方法,找大咖或同題研究者看的文獻)四是文獻盡量要近3-5年的,如果選用太舊的文獻,就暴露了你參照別人的研究來改寫的嫌疑。
以上就是活頁這個本子的“果肉”(川方言叫“內瓤子”),如果把活頁比作講故事的小說,我們不妨聽一聽作家阿城怎么說,“讀者如逛街的人。他們看的是貨色,吆喝是不大聽的。”什么意思呢?就活頁而言,我們沒有機會和條件來打申報書的“廣告詞”(說選我吧,我用我的學術品格擔保、我用我虔誠的學人心擔保),評委不太看你的可信性分析,主要還是看論證部分,這里是實力的真正表征。
就在下擔任國家社科基金同行評議專家、幾所高校課題輔導專家,以及旁聽知名專家的輔導的經驗來看,立項的關節點主要在以下點:活頁論證的那七個要件,是要花心思去寫的。因為這是必看點。是評委藉以判斷你的學術水準和申報準備的充分條件。在評價指標中,占據了5/10的權重,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個占一半的內容,又主要把研究內容、基本觀點、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創新之處作為“要件中的要件”。其分值是3、4、5、6、7、8、9、10分,差不多要拿到8分以上才能勝出。本子可能是一個月寫成的,但是這個蘊蓄期就要追溯到上一個年頭的規劃課題的立項名單公布之日起了。選題的分量超過研究基礎,是3/10 vs 2/10的關系,所以請諸君注意選題的準確性、科學性和前沿性。“文好一半題,題好一半文”,題目表征了你的研究問題。好的題目看上去就有立項的氣象。譬如:“衛星賬戶編制的理論、方法與中國實踐”,多清晰啊,重點多清楚啊,格局多高啊!題目不是平白無故起來的,是有一定的歷時性根據的,那就是基于你對這個問題的把握。前期有沒有關注?這個問題域撞擊你多久了?有沒有夠硬的理論來支撐?同題研究多還是不多?有一部分學者樂于追蹤熱點,這并非壞事,說明他們保有起碼的學術自覺和學術敏感。譬如,“2020年相對貧困的精準識別與協同治理研究”,精不精彩?精彩!我查了一下去年有八項是以2020年開頭的題目立項。再如:“宋代重大疫情與社會反應研究”這是去年的立項,諸君試想,今年會是怎么一個狀態呢?趨之若鶩,我們是比不上人家的。唯有自己保持對時代前端的站位性,才可能看見別人之不見。曾經應老踏院長的邀請,做個一個網絡題目“研究基礎力促申報勝算”。諸君可以翻看那個內容。記得自己運用了符號學知識來詮釋。“符號是人類特有的發明,它主要是表征事物的意義,但卻不是事物的全部意義,甚至有時候只是部分意義,但它卻具有獨特的價值。譬如:稱呼某某某為“大胡子”,此綽號易于辨認,但卻不是此人的全部特征,但于人類自身認識人的特點來看,足以形象地形容一個人。當評委拿到你的活頁,瞄一眼你的研究積累和研究成果,大抵可以評價一句“這是個老家伙”“這是個新毛子(新手)”“這個是嫩角子(新手)”等等,他為何能貼出這樣的標簽呢?源于他對研究基礎和研究成果呈現的評估。諸君,評委一句貼標簽的評價,就是符號(評價貼的標簽)部分表證了事物(活頁論證)的意義(活頁有價值可以入圍或是不入圍),此處允許我開心地笑一下,因為我跳過國內“申報學”大咖的既有說辭,用了一套新理論來闡釋這個道理。”如何修復自己的在這三個關節點的錯謬紕漏呢?理論上就要回去,重新論證題目,積蓄研究基礎,反復論證硬核。
這部分,我們權且放一個樣本,來體會作者的良苦用心,以此表征研究基礎是如何合力共振,力促項目申報的勝算的。作者的研究,看得出地跨哲學倫理學和民族教育兩個二級學科,所以研究呢在近五年也沒有什么特別過硬的重要期刊,可是學校的哲學碩士點剛剛獲得國務院的批文,上課題是對學者的基本要求,于是和同行、師兄姐、導師、學科組人員反復研判,最后確定了“古苗疆走廊各民族倫理規訓及現代轉化研究”。顯而易見地,這個題目接續了早年在中山大學的第一個博士時的研究——民族倫理,和十年前獲得國家社科“民間倫理共同體研究”,以及二博的論文專事討論“規訓”的現實。最后形成這樣一個具有一定地域特點和跨學科優勢的題目。(不妨讀一讀上述文獻的標題)敝帚自珍,希望這個案例給諸君以申報方法論和“自我放逐”的啟示。那就是:我們要敢于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一方面去說服評委我們真正的優勢在何?另一方面又基于實力充分展示我們的fashion。我也曾在2019年9月應老踏邀請,講過一個題目《拿邏輯來細摳:段落高度提升若干招》,感興趣的諸君可以翻出來看看。本子耐不耐看?除了上述那些方面的宏觀因素以外,還有微觀層面的要素。如果段落邏輯感缺失,就會造成段落的高度下降。造句子如像姑娘家修眉毛,得心細、眼尖和配像。句子是在段落里面的,“何為段落?段落由一組表達同一中心思想的句子構成,要求具有主題的統一性和內容連貫性。何為句子?由若干單詞組成的、有唯一的含義的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段落是部分,篇章是整體,這對哲學范疇不容我多講。”“理想的段落怎么寫?包括哪些部分?我們可以從世界上通行的寫法來獲得啟示。段落由主題句(topic sentence)、擴展句(developing sentence)和概括句(clincher sentence)三個部分組成。主題句又由主題(topic)和致力點(controlling idea)兩部分組成。主題指論及的人或事,致力點指決定著段落主題展開的趨勢和范圍。可見,要寫好段落,首先是要明確主題句中的致力點,然后圍繞致力點來寫段落(實質上是擴展主題句)。”諸君看,這段文字有一些什么樣的特征呢?一是表達較清晰,沒有廢話;二是用詞講究,注意變化和表達的多樣性;三是文本規范,齊齊整整且具有審美性。其實,這個文本就是要突出它作為一個審美性的存在,讓評委看上去有一種美感在里邊。再譬如這一段,用了四句話就把主要目標寫清楚了,背后是撰寫者反復研判的結果,一要準確,二要達意,三要精當。這是長期訓練的結果。諸君可以結合你的申報書或活頁,給自己提出高標的要求。在平時就有意識地訓練自己遣詞造句我的提煉能力和美化意識,使文本“看上去很美”。以上就是今天之所講,最后提醒諸君,文本是形,內容是質,得形質相符才是活頁的上乘境界。為形式而形式,甚至以形式害內容,就屬于我們要批判的形式主義了。如果不講形制(老是用很low的文本示人),就會降低信息量,使信息轉化為干擾因素,這個信息論的觀點,權且容我留下伏筆,容在下日后再敘。
Tony(1970.02- ),祖籍重慶豐都,生于貴州湄潭。貴陽學院教育科學學院三級教授、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兼職博士生導師,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省重點學科哲學倫理學方向領銜人、省重點學科教育學民族教育方向領銜人、國家社科基金同行評議專家、華東師范大學理解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南京大學CSSCI來源期刊評審專家、省教育科學規劃學科組專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