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那個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的蒙古人,已在歷史的大漠中沉睡。
而《蒙古麗亞》的霸氣和不羈,將引領(lǐng)我們走進“馬背上的民族”,承載起我們的草原之夢。
“你想要知道蒙古草原的浩渺嗎?你想要了解蒙古民族的神奇嗎?那你就去聽馬頭琴的吟咽,還有蒙古人的長調(diào)牧歌。”這則不知流傳多久的諺語,也宣充作《蒙古麗亞》的開篇卷首。
蒙古民族,自公元七世紀由在額爾古納河上游狩獵的先民西遷蒙古高原,到公元十二世紀建立了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便以一個個性鮮明的游牧民族自立世界。
蒙古音樂,也因脫生于游牧文明的無拘無束的草原牧歌,還有那音通天地、韻啟心靈的馬頭琴聲而流響寰宇。
蒙古民族,由于至今留守著隨季牧放畜群,隨牧移居“蒙古包”的綠色生活而奪目。經(jīng)歷十世,現(xiàn)代生活滌蕩,而蒙古高原自在著不變的綠草和氈包。
蒙古音樂,也以其傳承著幽谷又常新的牧歌,奏鳴著奇特又簡樸的馬頭琴弓弦而著稱。時經(jīng)千年,現(xiàn)代文明席卷,但蒙古人相伴著不改的馬頭琴和蒙古長調(diào)。
《蒙古麗亞》,一款把蒙古音樂寫給世界的唱碟。
《蒙古麗亞》,念蒙古草原天地悠悠,渺蒙古草原滄海一粟。
這里有象征本碟音樂品牌的代表性創(chuàng)作:《蒙古麗亞》、《長調(diào)》、《我的寶貝》、《英雄》; 有用現(xiàn)代理念演繹的蒙古族民謠:《棗紅馬》、《圓頂帽子》、《苜蓿花》; 有用“世界音樂”風格詮釋的蒙古族長調(diào)牧歌:《少女之戀》、《呼倫貝爾傳說》、《草原春光》;有以新古典主義態(tài)度表現(xiàn)的馬頭琴與聲樂為主體的蒙古傳統(tǒng)音樂《弦詩》和《駿馬》; 有極為接近原汁原味民間音樂的《呼麥》和《十二屬相》; 有以蒙古族古代宮廷音樂為依據(jù)的史詩性樂章《行獵》和《天朝贊頌》。
浩如煙海之蒙古族音樂,經(jīng)典膾炙者太多太多;寥寥篇幅之《蒙古麗亞》,能濃煉兼容者又太少太少……
專輯曲目
1.蒙古利亞
2.少女之戀
3.棗紅馬
4.我的寶貝
5.駿馬
6.苜蓿花
7.長調(diào)(通俗版)
8.呼嘜
9.圓頂帽子
10.草原春光
11.呼倫貝爾傳說
12.英雄
13.十二屬相
14.行獵
15.弦詩
16.天朝贊頌
17.長調(diào)(美聲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