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原理》第四套試卷參考答案及要點
一、填空
1、《學記》、《論演說家的教育》、三百年
2、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
3、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4、永恒的
5、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
6、家庭訪問、書面聯系、家長會
7、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參觀法、練習法(六種中任三種都為正確)
8、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熱愛教師集體
9、政治、思想、道德
10、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二、不定項選擇
1B 2B 3A 4ABD 5D 6AC 7C 8C 9C 10A
三、判斷并改錯
1、錯。人的全面發展實際上是指人的身心各方面都得到自由的、充分的、統一的發展。
2、錯。德育過程是培養思想品德的過程,但德育過程不是思想品德形成過程。
3、正確。
4、正確。
5、錯。啟發式教學是一種教學指導思想。
四、名詞解釋
1、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2、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根據教育目的要求和教育規律,采用一定方法,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啟發引導受教育者能動地理解、接受和踐行一定社會思想準則、行為規范,并使其養成相應思想品德的過程。
3、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會培養人才的質量規格或標準,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4、班級授課制:也稱課堂教學,是將學生按年齡和知識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數的教學班,以班為單位,按照規定的教學內容、教學時間和課程表,分科進行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
五、簡答題
1 (1)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生產新的科學技術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手段。
2、 (1)傳授和學習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發展學生的能力。
(3)向學生進行德育和培養其它積極心理品質。
3、 (1)備課。
(2)上課。
(3)課外作業和輔導。
(4)學習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4、(1)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的統一發展過程。
(2)是組織學生實踐活動和交往的過程。
(3)是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發展的過程。
(4)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六、論述題
1、答案要點
(1)具有明確的教學目的。
(2)具有正確的教學內容。
(3)正確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
(4)綜合貫徹教學原則。
(5)充分發揮師生兩個積極性。
(6)合理有效地控制教學進程。
2、答案要點
(1)什么是“知、情、意、行”。
知:即思想道德認識。情:即思想道德情感。意:即思想道德意志。行:即思想道德行為。
(2)正確認識和處理四者關系。
①知、情、意、行各因素在思想道德發展過程中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知為行為和意志自覺性的基礎,而知最終必須轉化為行,意是克服內外阻力,促進思想品德發展的基本條件。情是伴隨知、行、意的內部體驗對思想品德的發展起強化和抑制作用。
②在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過程中,每個因素都可視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當時教育的要求成為教育的起點,但其結果都應落在意志行動上。
七、實例分析
提示:達爾文大器晚成的事例,說明兒童時代智力表現遲鈍的人,只要在后天良好的環境和教育條件下以及個人的主觀努力下,也是可以有成就的。先天的遺傳素質僅是給發展提供一種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必須在一定的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才能轉化為現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