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塔斯社紐約1月30日報道,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梅嫩德斯告訴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參議院對制裁俄羅斯“進犯”烏克蘭法案的起草已近尾聲。
這位來自新澤西州的民主黨人說:“我們已身處終點線上,希望工作順利完成。兩黨(共和黨和民主黨)都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堅定決心完成這一切,一旦俄羅斯聯邦對烏克蘭發動'侵略’,將面臨嚴重后果。”
他補充道,這涉及對俄最大幾家銀行的制裁,以及增加對烏克蘭的武器供應、制裁俄能源行業和俄主權債務。
此前,美眾議院人士告訴CNN,對俄制裁法案的表決或將在未來一周內進行。
梅嫩德斯宣布,因烏克蘭局勢變化,參議院所討論的對俄制裁措施或將在俄謀劃“入侵”之前推行,“一些制裁可能提早實施,針對的是俄已經完成的行為,比如'對烏克蘭的網襲’、打著'其他旗號’的行動、從烏克蘭內部破壞烏政權的企圖。但能夠摧毀俄經濟的真正毀滅性制裁……將在俄開始'侵略’時再祭出”。
不過報道稱,白宮此前表示反對在俄“入侵”烏克蘭之前便動用制裁手段,認為這樣做會失去遏制效果。
據報道,以梅嫩德斯為首的民主黨人向參議院提交了《2022年捍衛烏克蘭主權法案》,內容包括對俄總統、總理、外長、防長、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和其他軍方高層的制裁。
此外,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也可能遭遇限制措施。
另據俄羅斯《獨立報》網站1月31日報道,聯合國安理會1月31日在美國的提議下將召開主題為烏克蘭的會議。顯然,在會議上通過一項譴責俄方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集結10萬兵力的決議是不可能的。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俄羅斯擁有一票否決權。
但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琳達·托馬斯-格林菲爾德在一份聲明中強調了召開此次安理會會議的重要性。她并不隱瞞美國的目的——不是為了通過反俄決議,而是展現世界上無人支持俄羅斯的立場。
此外據塔斯社布魯塞爾1月30日報道,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在其博客中寫道,歐盟正在制定制裁俄羅斯的新措施,可能令俄無法獲得實現自身戰略野心所必需的商品。
博雷利指出:“在遏制(俄羅斯的)工作框架內,我們在制定報復措施方面取得了進展。這些措施將令俄羅斯經濟和金融體系遭受嚴重損失。我們也在研究這方面的出口控制措施,后者可能限制俄羅斯獲得實現本國戰略野心所必需的商品并產生長期影響。”
博雷利還表示,歐盟對俄羅斯決定擴大被禁止進入俄境內的歐盟人員名單感到遺憾并承諾進行報復。他寫道:“這一決定缺乏法律依據和透明性,將導致(歐盟作出)相應反應。”
報道稱,近幾周來,歐盟威脅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對俄實施新制裁。歐盟領導人多次表示,布魯塞爾已著手制定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
又據塔斯社倫敦1月30日報道,英國外交大臣伊麗莎白·特拉斯1月30日在接受天空新聞頻道采訪時說,出于烏克蘭局勢方面的考慮,英當局近日將擴大針對俄羅斯的制裁。
特拉斯說:“我們下周將提出有關改進制裁法律的措施……目前,我們只能制裁那些直接參與破壞烏克蘭局勢穩定的人員。我們準備擴大(被制裁人員)名單,以便制裁所有代表克里姆林宮及俄當局利益的公司。”
特拉斯拒絕透露新制裁的細節。她在回答有關英國可能對居住在倫敦的俄羅斯大商人采取何種措施的提問時指出:“任何可能都不排除。”
延伸閱讀:
據美國《紐約時報》1月30日報道,美國官員揚言要對俄羅斯實施的最嚴厲制裁可能會導致嚴重通貨膨脹、股市暴跌和其他形式的金融恐慌,給俄羅斯民眾帶來痛苦。
美國官員誓言,如果俄“入侵”烏克蘭,將實施嚴厲經濟措施,包括對其最大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實施制裁。但這一戰略將帶來政治和經濟風險。沒有哪個國家曾試圖對如此龐大的金融機構以及俄羅斯這樣大規模的經濟體實施廣泛制裁。
分析人士說,美國官員承諾的“迅速而嚴厲”的回應可能會擾亂各大經濟體(尤其是歐洲國家),甚至威脅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
一些分析人士還警告,局勢可能會螺旋形升級。俄羅斯可能會通過切斷對歐洲的天然氣輸送或對美歐的基礎設施發動網絡攻擊來報復此種經濟重擊。
報道稱,制裁帶來的痛苦可能煽起民眾對俄總統普京的不滿。但歷史表明,這個國家不會輕易投降。美國官員對認為他們在懲罰俄羅斯人民的看法也很小心,這種觀點可能會助長反美情緒。
據報道,美國官員正試圖制定一種制裁對策,在限制對世界各地——包括美國在內——造成經濟沖擊波的同時對俄施以破壞性打擊。官員們說,就目前而言,拜登政府并不打算將目標對準俄羅斯龐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行業,這樣做可能會推高已經在與通脹作斗爭的美國人面臨的汽油價格,并導致與歐洲盟友分裂。
但許多研究制裁的專家認為,如果針對俄羅斯金融業實施最大膽的制裁,可能會造成嚴重危害。
報道指出,華盛頓希望猛烈打擊俄羅斯金融體系的支柱。美國官員正在準備實施的新制裁將切斷外國貸款、主權債券銷售、關鍵行業的技術以及與普京關系密切的精英人士的資產。
但是報道稱,對俄羅斯1.5萬億美元規模經濟的真正損害將來自對最大型國有銀行以及政府的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的打擊。
報道指出,一旦美國財政部將俄羅斯各家銀行列入官員們所說的“游戲結束”制裁名單,即“特別指定國民與禁止人員名單”(S.D.N名單),世界各地的外國實體就會停止與這些銀行做生意,這將對俄羅斯企業產生重大影響。
經濟學家安德斯·阿斯倫德說,美國還將實施制裁,以使外國債權人向俄羅斯提供的貸款減少1000億美元或更多。這可能令盧布貶值、股市震蕩并凍結債券交易。
不過,就目前而言,美國官員尚未考慮立即對俄羅斯經濟的基礎——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實施制裁。歐洲國家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美國的幾個盟友,尤其是德國希望華盛頓不要擾亂俄羅斯能源行業。分析人士說,限制俄出口油氣能力的制裁將是對付俄羅斯經濟的最有力武器,但這樣做也會給歐洲和美國造成痛苦。
喬治·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瑪麗亞·斯涅戈瓦婭說:“在某個時刻,如果目標是威懾普京,西方將不得不犧牲一點自身福祉。”她還說:“美國的通貨膨脹進一步限制了政府的行動。通貨膨脹已達到30年來前所未有之程度。對俄采取任何重大行動都將導致油氣價格的變化。”
報道稱,美國官員對于切斷俄羅斯金融體系與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之間的聯系也猶豫不決。
據報道,近年來,對一些俄羅斯實體的制裁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促使美國官員三思。2018年,美國財政部將與普京關系密切、擁有世界第二大鋁生產商俄羅斯鋁業公司的俄羅斯商人奧列格·杰里帕斯卡和另外6名寡頭列入S.D.N名單,制裁導致全球鋁價飆升。隨后財政部解除了對杰里帕斯卡旗下主要公司的制裁。
一些分析人士更擔心制裁是否會導致普京升級與西方的攤牌。蘭德公司分析師、前國務院官員塞繆爾·查拉普說:“他們可能會報復。”
“美國讓中國勸俄羅斯”……
西方輿論今天紛紛聚焦在這個點上,緣由是美國副國務卿紐蘭27日透露,“正在呼吁北京利用其對莫斯科的影響力來推進外交”。
華盛頓倒是打著一把如意算盤。
眼見著自己一手操弄的烏克蘭危機越來越顯露出失控風險,它就盯上了中國,開始炒作“中國應該幫忙”。
理由很是霸道。
反正我已經把事情搞砸了,后果很嚴重,誰都跑不了,所以中國你就得幫忙。而且,你跟俄羅斯關系那么鐵,你不幫忙誰幫忙。
問題是,華盛頓才是在俄烏問題上不斷拱火的一方。
解鈴還須系鈴人。
要想化解烏克蘭危機,美國首先得擺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態度。
01
美國“正在呼吁北京利用其對俄羅斯的影響力,推進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烏克蘭問題)。”
27日,美國務院例行記者會上。美國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紐蘭出場,介紹美國、北約與俄羅斯圍繞烏克蘭危機的最新互動。
提問環節,一位記者問及27日早些時候布林肯與王毅通電話的事。紐蘭順勢拋出這個所謂“美方對北京一直都很明確的信息”。
路透社直言,這就是希望中國去勸俄羅斯。
紐蘭聲稱,這是因為一旦烏克蘭爆發沖突,將對全球經濟以及能源領域產生重大影響,“對中國也不會有好處”。
主持記者會的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也附和紐蘭。
他說,中俄之間有著與美俄之間截然不同的關系,也有著與世界其他國家同俄羅斯之間非常不同的關系。這種關系,使中國能夠以“美方希望的某種建設性方式”施加影響。
果然還是那個美國,從不令人失望。
自己鼓噪和推動烏克蘭局勢一步步升級,試圖以此遏制俄羅斯并在俄歐關系中敲入一個楔子。但在軍事和外交層面都遭到俄羅斯硬剛后,美方一手操弄的烏克蘭危機越來越顯露出失控風險,甚至有可能成為美國對外干涉又一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
這時,他又突然冠冕堂皇炒作“中國應該幫忙”。
光看理由,就知道美國有多霸道:事情呢,反正我已經搞砸了,后果很嚴重,全世界誰都跑不了,所以中國你得幫忙;而且你跟俄羅斯關系那么鐵,你不幫忙誰幫忙。
背后的邏輯,就是我無賴我有理。
再看心機,這招也是試圖一石多鳥。
美方明面上說是呼吁中國“利用影響力”勸俄羅斯,實際是讓中國施壓俄羅斯按照美國畫的道走。但美國那套方案,早就被跟莫斯科懟過N多回了。
美國明知如此還這么說,一是對外轉移矛盾。
在俄烏邊境戰爭一觸即發的危局下,美國、北約與俄羅斯的多輪外交磋商都沒取得實際進展。僵持之下,華盛頓想把國際輿論注意力往中國身上引。
二是離間中俄。
一位美國問題學者指出,美國顯然想把中國拉下水,營造在烏克蘭問題上“中國和美國站在一起”的氛圍。即便中國不幫美國,退一步講,它也想通過這種輿論放風,逼著北京不跟俄羅斯站在一起。
美國這些打算,顯然都不可能得逞。
02
化解烏克蘭危機,癥結在美國。
華盛頓要搞清楚,它才是在俄烏問題上不斷拱火的一方。
一方面,美西方輿論不斷渲染俄羅斯在俄烏邊境集結重兵,意圖“入侵”烏克蘭,想要坐實所謂“俄羅斯威脅”。
另一方面,華盛頓還親自上陣,不斷“武裝”烏克蘭。
1月23日晚,一架載有第二批美國軍事援助的飛機抵達烏克蘭鮑里斯波爾機場。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對美國表達了謝意:“(這是)基輔收到的第二批軍火!超過80噸武器,來自我們的美國朋友!這還不是結束。”
的確,美國國務院一名高官已經明確了:“我們愿意為烏克蘭提供更多援助。”
就在之前一天,首批約90噸“致命武器”以及可以用在沖突地區的彈藥,已經抵達基輔。
美國到底已經給了烏克蘭多少援助呢?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去年12月曾說過,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以來,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價值超過25億美元的援助。僅去年一年,華盛頓就向烏克蘭提供約4.5億美元的援助。
此外,美國軍方還幫著烏克蘭訓練軍隊。
雖然美國國防部方面沒有披露向烏克蘭派駐的特種部隊士兵人數、訓練時間表、具體行動和部署方案等,但據CNN等媒體透露,佛羅里達州國民警衛隊約150名隊員去年11月被派往烏克蘭,接替此前派駐當地的華盛頓州國民警衛隊隊員,繼續幫助訓練烏克蘭軍隊。
不光自己幫忙,華盛頓還允許波羅的海三國、英國等向烏克蘭提供美制武器。
如此種種,顯然都不是想要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正確打開方式。
03
在華盛頓的這番操弄下,烏克蘭危機已經演變成一場誰先眨眼誰就輸的膽小鬼游戲。
美俄誰都輸不起。
要看到,烏克蘭危機實質上并不只關乎俄羅斯與烏克蘭,而是一個歐洲地緣政治危機。也就是說,冷戰結束后,已經改寫的歐洲政治邊界要不要再度改寫,如果改寫,應該怎么改寫。
觀察北約過去30年的演變歷程,不難看出,吸納烏克蘭、格魯吉亞以及更多國家加入,是北約一個不變的目標。
但對俄羅斯而言,阻止北約繼續東擴,攸關它的生死,不容半點讓步。
而且,華盛頓大搞害慘了莫斯科的“口頭承諾”外交,早就導致它在俄羅斯那里失去了信譽。
1990年,布什政府的國務卿貝克向時任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口頭承諾,“統一后德國留在北約,該組織將不再東擴”。
口口聲聲這么說,華盛頓做的卻是在1997年啟動冷戰后首次東擴。當被提醒當年許下的承諾時,克林頓政府竟然以其是前任決定、且口頭承諾無效的理由而予以駁斥。
在俄羅斯看來,“口頭承諾”外交已經成為美國耍弄俄羅斯的“欺詐虛偽”的代名詞。
現在,華盛頓終于認識到,單靠自己搞不定了,只得放低身段,跟中方搞“微笑外交”。典型是一種用人臉朝前,不用人臉朝后的功利行為。
中國當然不愿意看到俄烏之間沖突加劇、甚至爆發戰爭。但我們要發揮什么樣的作用,以及這種作用發揮到什么程度,完全都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就在紐蘭表達希望中方介入的同一天,王毅應約與布林肯通了電話。在通話中,中方已經亮明了態度。
在中方發布的新聞稿中,王毅表示,解決烏克蘭問題,還是要回到新明斯克協議這一原點上。
簡而言之,中方還是促談,回到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危機的軌道上來。只要是符合這一協議方向和精神的努力,“中方都將支持”。
王毅強調,“一國安全不能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地區安全更不能以強化甚至擴張軍事集團為保障。”
美歐媒體對此多有猜測和解讀。在“沒點名”的情況下,英國金融時報認為,“這番言論似乎支持俄羅斯反對烏克蘭未來加入北約”。
另外,王毅還在通話中對美方明確表示,“俄羅斯的合理安全關切應當得到重視和解決”。
用一位歐洲問題學者的話說,在地區和國際熱點問題上,中國始終站在和平、公理和正義一邊。不是因為我們跟俄羅斯關系特殊,而是因為中國一貫堅持這個原則。
回到烏克蘭危機。
解鈴還須系鈴人。既然華盛頓是烏克蘭危機的始作俑者,就得擺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態度,做出應有的讓步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