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發布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后全球經濟嚴重依賴煤炭來推動復蘇。
全球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1年增長6%,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超過20億噸,是歷史上絕對值最大的一次,足以抵消掉前一年疫情導致的排放量下降。
2021年煤炭導致的碳排放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40%以上,達到153億噸的歷史最高水平。天然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反彈至75億噸,遠高于2019年的水平。石油導致的碳排放約為107億噸,仍然大大低于疫情大流行前的水平,因為全球航空運輸至今尚未恢復。
盡管煤炭消費反彈,2021年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全球發電量中所占的比例高于煤炭。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超過了8,000太瓦時(TWH),比2020年增長500 太瓦時。親親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的產量分別增加了270太瓦時和170太瓦時,而水力發電由于干旱的影響而下降,尤其是在美國和巴西。
2021年的煤炭發電量因天然氣價格創歷史新高而增長。在美國和許多歐洲電力系統中,現有的燃煤電廠的成本大大低于燃氣發電廠。從天然氣到煤炭的轉換將全球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推高了一億多噸,尤其是在天然氣和煤炭發電廠之間競爭最激烈的美國和歐洲。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疫情前水平的反彈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國推動的,在2019至2021年間,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7.5億噸。在2020和2021年間,中國是唯一一個經歷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碳排放量的增加抵消了同期世界其他地區排放總量的下降。僅在2021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上升到119億噸以上,占全球總量的33%。
中國排放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電力需求的急劇增加,而電力需求嚴重依賴于煤電。隨著GDP的快速增長和能源服務的更多電氣化,中國的電力需求在2021增長了10%,比經濟增長快了8.4%。需求增長近700太瓦時,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由于需求增長超過了來自低排放電源的供應增長,煤炭被用于滿足超過一半的電力需求增長。
印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在2021年大幅反彈,上升到2019年以上的水平,主要是因為發電用煤的增長。印度的燃煤發電量創下歷史新高,比2020年的水平高出13%,而可再生能源的增長放緩至前五年平均增長率的三分之一。
發達經濟體的經濟產出在2021恢復到疫情大流行前水平,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反彈幅度不大,標志著其經濟結構性的轉變。2021年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2019年4%。在歐盟,這一比例下降了2.4%。在日本,2020年排放量下降了3.7%,而2021年的反彈不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