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漢朝地位邊緣的并州,為何在魏晉北朝時成了風云之地?
本 文 約 7600 字
閱 讀 需 要 19 min

(bīng)州是古九州之一,亦位列東漢十三州。其轄區在歷史上時有變化,最大時包含今山西省全境與河北、內蒙古的部分地區;魏晉南北朝時,并州則基本不出今山西省境。作為邊地,秦漢時期的并州在政治上并不突出;可漢末三國以后,它卻異軍突起,一躍成為當時的風云中心。

東漢末年,王綱解紐。董卓、呂布率領并州涼州軍事集團悍然入京,把持朝政;此后若干年中,以董卓、李傕為首的涼州武人與呂布(并州五原郡人)、楊奉(其麾下白波軍亦來自并州西河郡)代表的并州武人互相傾軋,對時局產生了深遠影響。至魏晉更替,司馬昭以并州六郡及司州二郡為封地,又以并州古稱“晉”作為日后之國號。

影視劇中的董卓(前)和呂布(后)。來源/電視劇《三國演義》截圖

后值晉室傾覆,劉淵、王猛、苻丕、拓跋珪、爾朱榮、高歡等風云人物紛紛自并州而建功立業。受此影響,平陽(今山西臨汾市)、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也先后成為十六國北朝時期的政治、軍事中心。及至后世,前有李唐王朝自太原而出,定鼎天下;后亦有李存勖、石敬塘、劉知遠以太原府為根據地,建立了五代中的后唐、后晉與后漢。

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總結道:“山西在歷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時期,往往是歷史的分裂時期。”這不由令人好奇:人們眼中比較低調的山西,為何總能成為亂世時的割據中心?

兵家必爭之地


山西之形勢,最為完固。并州主體位于黃土高原東部,地勢險固,易守難攻。加之其周圍特殊的地理條件,進而造就其自身的絕佳戰略地位。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山西方輿紀要序》稱:“其東則太行為之屏障,其西則大河為之襟帶。于北則大漠、陰山為之外蔽,而勾注、雁門為之內險。于南則首陽、底柱、析城、王屋諸山,濱河而錯峙,又南則孟津、潼關皆吾門戶也。”
 

東漢時期并州位置示意圖。來源/譚其驤 《中國歷史地圖集》

并州擁有的豐富地障資源,讓它一度成為中原政權阻擋外族南下的防御重地之一。對于“地障”,何世同將其歸納為三類:一是有相當長度與寬度之天然地形,能使大軍通過時產生幾個戰略行動方案;二是有相當長度與縱深之人為阻絕或工事,能阻止或遲滯大軍通過;三是有大范圍、并屯駐相當戰力,具有堅強防御功能的筑城地帶(即“要塞”)

并州以北,“一去紫臺連朔漠”,外有大漠、陰山山脈為遮掩,內有句注山、雁門郡“隔絕內外”。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為了“不教胡馬度陰山”,蒙恬奉命率軍北上,于次年“斥逐匈奴”,奪取了陰山之南的河南地;而后他又連取高闕、陽山等地,“筑亭障以逐戎人”。北方大定,秦始皇又命人在燕、趙、秦三國長城的原有基礎上筑成了一條“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延袤萬余里”的雄偉長城。西漢時,漢武帝大破匈奴后,亦在并州置朔方、五原二郡,從而牢牢掌控了陰山南麓的河套平原。

顯然,并州特有的地理條件,加之秦漢時期積累的地障資源,極大增強了它的防守作用。然而,亂世之下只防守不進攻,也是不現實的。所以,并州自東、南方向居高臨下,能制約河南、河北、關中等地這個優勢,相對來說更有戰略意義。

在經濟重心尚未南移的中古社會,中原以兩河流域為中心。冀州位于河北,被荀彧稱為“天下之重資”,后來也成了曹魏以及北魏的王業興起之地。自冀州向西而行,跨過“天下之脊”的太行山脈,即為并州。相對于峭壁陡立的東麓山脈而言,太行山西側的并州地區又相對平緩,適合耕種或是屯兵。由此觀之,并州不僅是河北地區的一道天然屏障,也同樣能對它造成威脅。如永嘉之亂后,以“聞雞起舞”而知名的劉琨坐鎮并州,抵御匈奴、羯等外族長達九年之久。后劉琨敗走,“大河以北,無復晉土矣”。
 

三國時期冀州、并州位置示意圖。來源/譚其驤 《中國歷史地圖集》

并州西、南兩側,還被奔騰洶涌的“幾”字型黃河彎道圍住了。不同的是,其西側多山谷,導致河道狹長,僅有八十步寬。黃河之水奔流在此,水勢自然湍急,難以逾越,從而有效隔絕了塞外的羌、胡。這同樣是一種地障資源。反觀并州南側之河道,自龍門而出后,便一馬平川,河面也豁然開朗。這不僅保障了并州與中原地區日常商業通航的安全,也為大軍南下迅速抵達關中、隴西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

談及交通優勢,并州的政治、軍事中心——晉陽(即并州州治)表現地更為突出。這同樣取決于它自身的地理條件。晉陽四面環山,不僅其自身位于太原盆地的中心,就連晉水、汾水也在此匯聚,可謂“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憑借這些山道、河道以及受河流沖擊而形成的陘道,晉陽能迅速快速抵達中原各地,可謂并州及其周圍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顧祖禹亦稱其“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為河東之根本”。歷史學家勞干先生也說:“《讀史方輿紀要》好講各地方的形勢。有時對于任何一個地方都強調其重要性,因此變成了無一處不是重要,顯不出重要的等次。不過就《太原府》這一段來說,確實比較其他各處的重要性更為顯著……無一處虛設。”
 

河水支流汾水圖。來源/張布天 《水經注地圖集(上)》

從晉陽前往洛陽、鄴城、長安等地的路線十分發達與方便,這便是亂世梟雄、軍閥定都在此的一個主要原因。北魏自爾朱榮掌權,后分裂為東西兩魏,再到宇文氏一統北方,即詮釋了晉陽作為交通樞紐的戰略地位。

北魏末年,“太原王”爾朱榮自晉陽起兵,經上黨、太行關抵達河內、河陽等地,發動“河陰之變”后直逼洛陽,進而掌控了朝政大權。后爾朱榮被殺,其侄爾朱兆再次從晉陽起兵控制了洛陽,殺孝莊帝元子攸;至爾朱氏為高歡所滅,孝武帝元修不滿其專權,亡奔關中,投靠宇文泰,并在后者的幫助下遷都長安,史稱西魏。高歡見狀,遂另立孝靜帝元善見為帝,遷都至鄴,是為東魏。

彼時,高歡在晉陽建大丞相府(霸府),遙控鄴城;故東魏北齊時,高氏皇帝頻繁往返于兩地之間,可見晉陽雖是名義上的陪都,卻是實質上的首都。另一邊,宇文氏取代西魏后,改國號為“周”。至北齊末年,后主高緯荒淫無道,北周武帝宇文邕遂從長安東伐攻齊,先克平陽,后攻晉陽,拔之。晉陽一失,北齊“首都”鄴城亦被輕松拿下,北方自此一統。

民族交融之地


并州擁有絕佳的戰略地位,占據此地,即可居高臨下,俯瞰河南(洛陽)、河北(鄴城)、關隴(長安)等地,從而快速進入中原各地。基于此,并州自漢末以降,就成了北方少數民族南下進入中原的必經之地。換言之,亂世之下的并州,不僅是兵家必爭之地,還是民族交融之地。論及這種情況,還要從北方少數民族的內遷開始說起。

北方少數民族南下示意圖。來源/何世同 《中國中古時期之陰山戰爭及其對北邊戰略環境變動與歷史發展影響(上)》


秦漢時期,草原上的匈奴部落崛起,南下寇邊,一度成為中原政權的心腹大患。漢武帝在位時,衛青、霍去病橫空出世,大破匈奴,此后數年,“漢兵深入窮追二十余年,匈奴孕重惰殰,罷極苦之”,昔日最強大的游牧部落,自此一蹶不振。而后,匈奴內部征戰不休,還出現了“五單于爭立”與“兄弟爭國”的鬧劇。這種混亂局面,一直持續到了東漢時期。

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分裂為南匈奴與北匈奴,前者率先歸附東漢,并聯合鮮卑、烏桓各部大破北匈奴,迫使后者不得不向西方大陸遷徙。為了解決后患,東漢政府又采取強制手段,將部分羌族、鮮卑、南匈奴等少數民族內遷到北方。自此之后,并、涼、幽三州便成了“漢胡雜居”之地。以并州而言,五原、定襄、雁門、朔方各郡皆能看到匈奴人的身影。

東漢末年,曹操委任梁習為并州刺史。后者在任期間,提拔匈奴貴族為地方小官,又借此向他們征發兵丁,并扣押其親屬為質,“稍移其家,前后送鄴,凡數萬口;其不從命者,興兵致討,斬首千數,降附者萬計”。至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扣押了入鄴城覲見的南匈奴單于呼廚泉,并將匈奴部落一分為五,安置在并州各地。除此之外,曹操還曾轉戰東北,大破烏桓,遷其眾,由是三郡烏丸為曹操所用,成為“天下名騎”。至于鮮卑各部,也被曹魏政權采取羈縻手段給牢牢控制了起來。
 

匈奴一分為五,幾乎都位于并州境內。來源/譚其驤 《中國歷史地圖集》


不可否認的是,東漢、曹魏、西晉政權在上百年的內遷史中,對北方少數民族多采取打壓政策;但在這個過程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少數民族完成“漢化”,接受了漢族的文化與禮儀。史載,匈奴人劉淵(漢趙開國皇帝)幼年好學,“《史》《漢》、諸子,無不綜覽”,其在洛陽為質子時,深受晉帝與士大夫賞識。此外,羯族人石勒(后趙開國皇帝)亦“雅好文學,雖在軍旅,常令儒生讀史書而聽之,每以其意論古帝王善惡,朝賢儒士聽者莫不歸美焉”。又據《晉書·慕容廆載記》載:“(廆)教以農桑,法制同于上國。永寧中,燕垂大水,廆開倉振給,幽方獲濟。天子聞而嘉之,褒賜命服。”鮮卑“大人”慕容廆(前燕政權奠基者)不僅學習中原的農耕與禮制文化,還吸納了不少漢人為其所用。故永嘉之亂后,北方“流亡士庶多襁負歸之”,從而為日后的燕國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竺可楨先生指出:“東漢時代,即公元之初,我國天氣有趨于寒冷的趨勢。”據其考證,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兩個大的冷谷。并州尚且都出現了“州界夏霜”的現象,更別提氣候條件更加惡劣的西北塞外了。極端的氣候條件,致使草原水旱災害頻發,出于生存需要,越來越多的北方少數民族選擇內遷進入中原。作為少數民族內遷與漢胡交融的主要地區,并州在上百年來深受胡風影響,愈發接近塞外的風土人情;加之較好的氣候條件,絕大多數少數民族在內遷以后,都樂意定居此地。

西晉末年,朝政腐敗、士族沉迷享樂、軍隊戰斗力亦大不如前。眼見西晉宗室掀起了“八王之亂”,以匈奴、鮮卑、羯、羌、氐為首的少數民族遂紛紛進入中原,滅亡了西晉。衣冠南渡后,漢人再也無力抵抗少數民族的鐵騎,他們要么自發組建塢堡,艱難度日;要么選擇歸附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淪為附庸。自此以后,北方便成了少數民族爭霸的舞臺。

譚其驤先生還指出:“因為盤踞山西的割據勢力大都是強悍的少數民族,他們的武力很強,因而能(利用并州的地理優勢)攻則取之,退則守之,長期割據稱雄。”由于少數民族南下的第一站就是并州,所以這里往往會成為他們反攻中原的根據地。除了十六國北朝時期的少數民族政權,唐末五代十國時,也有少數民族割據于此。如開頭提到的李存勖、石敬塘、劉知遠,皆是沙陀族人;至于十國末期的北漢政權,卻是依附于契丹族而建立的。

塞外各少數民族與并州位置關系示意圖。來源/宋杰 《三國兵爭要地與攻守戰略研究》


北漢都城晉陽非常頑固,宋軍花費了很大代價才將其拿下。親自指揮此役的趙光義深感其威脅,遂縱火將晉陽城付之一炬。而后,他又征發數萬人削平了晉陽北部的系舟山山頭,決汾水、晉水沖灌晉陽城廢墟,徹底抹除了晉陽城的蹤跡。于是乎,并州就很難再成為割據中心了。

經濟緩沖之地


考察并州成為亂世割據中心的原因,當從經濟、軍事、地理、政治都方面綜合考慮。地理與政治形勢上文已述,再從經濟條件看。一般情況下,河北平原地區的經濟實力明顯優于山西的高原地區。但也正因如此,每逢亂世,經濟條件更占優勢的兩河流域更容易飽受戰火之摧殘,導致農業、手工業等一蹶不振。

反觀位于“四塞”之地的并州,受戰亂影響較少,比較太平。此消彼長之下,其經濟文化實力反而要比鄰近的河北地區更為發達。所以在金元之際,山西始終是華北地區經濟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地區;而太行山東麓的河北平原地區,屢受刀兵之災,人口稀少,于是就有了明朝初年的大舉移民。

尚武善戰之地


接著再看軍事條件。少數民族何以擁有強悍武力?并州能成為亂世下的割據中心,又僅僅是因為少數民族在此割據嗎?

不盡然也。不妨先探討一下少數民族在軍事上的優勢。匈奴如何能成為秦皇、漢武的心腹大患?司馬遷有過總結:“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士力能彎弓,盡為甲騎。其俗,寬則隨畜,因射獵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對匈奴或其他游牧民族而言,騎射就是他們日常生存的必備技能。

又據《后漢書·西羌傳》記載:“強則分種為酋豪,弱則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為雄。”羌、胡各部以強者為尊,遵循著“貴壯健,賤老弱”的基本法則,可謂“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在此情形之下,他們的戰斗力可見一斑。而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出類拔萃,有稱雄一方的潛質。

需要指出的是,游牧民族的組織是較為松散的,長期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可一旦他們當中出現了一位靠強悍武力降服草原各部的梟雄人物,游牧民族被團結在一起后,其實力就會空前強盛,進而對中原政權造成強大威脅。如西漢初年的匈奴單于冒頓與東漢后期的鮮卑大人檀石槐。然而,“強者”并非是始終存在的,所以冒頓、檀石槐去世后,原本強大的草原聯盟頓時就四分五裂。三國時代,鮮卑大人軻比能再次統一各部,漸成氣候。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深感其威脅,不惜采用暗殺手段,遣刺客韓龍將其刺殺;而隨著軻比能的暴斃,原本統一的鮮卑各部也再次陷入了混戰。

影視劇中的冒頓單于。來源/電視劇《大風歌》截圖

上述可見,少數民族若僅憑自身之悍勇,恐怕并不能在亂世中稱雄一時。事實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少數民族之所以能割據并州,進圖北方,也正是民族交融下的必然結果。

首先,一些“漢化”后的少數民族政權,為了更好地統治地方,會選擇與地方大族合作乃至聯姻。永嘉之亂后,盡管大多數高門士族都選擇了南渡,但仍有一些豪強大族繼續堅守北方。這在并州尤為常見。以太原王氏為例,其家族素與劉淵父子友善,還曾把女兒嫁到了拓跋皇室中。而高洋建立北齊時,太原唐庸、白建亦得到了執掌兵曹與騎兵曹之權,故時人謂之“并州赫赫唐與白”。

當然,并州士族能保證自己的地位,也不僅僅是因為其自身的名望與經濟實力;實際上,他們自漢末三國以來,便“武德充沛”,普遍擁有較高的軍事素養。如魏晉時期的王渾、郭淮、溫嶠等人,皆文武雙全,聞名一時。這并非是巧合。“自古言勇俠者,皆推幽、并”。秦漢以降,并州長期作為中原抵抗外族入侵的基本盤之一。在長期的對抗過程中,并州“人性勁悍,習于戎馬”,養成了尚武好戰之風;后來,隨著大量少數民族南遷入塞,并州士族與地方長官又吸納了不少羌、胡兵為己所用。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涼、幽兩大邊地。東漢末年的悍將,如呂布、張遼、董卓、馬超、公孫瓚乃至孫堅,都或多或少成長于邊地作戰,他們麾下也時常能見到少數民族組成的軍隊。

并州地區多內遷胡人,也被稱為“并州胡”。圖為北齊徐顯秀墓中出土的胡人騎士俑。來源/紀錄片《太原五千年》截圖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武將、士卒,雖然在騎射方面略遜于少數民族,但論戰斗力也是非常可觀的。因此,劉淵、爾朱榮、高歡等梟雄雖然割據并州,卻也免不了任用一些漢人族宗主、渠帥或塢堡主。據《晉書·石勒載記上》載:“元海(即劉淵)(石)勒與劉零、閻羆等七將率眾三萬寇魏郡、頓丘諸壘壁,多陷之,假壘主將軍、都尉,簡強壯五萬為軍士,老弱安堵如故,軍無私掠,百姓懷之。”

北方少數民族統治下,北方郡縣上多是以塢堡為基礎的社會組織。一些不愿或來不及逃走的豪強為了抵抗入侵,紛紛以“以險為塢、以山為壁”,建立起了塢堡。值得注意的是,塢堡中除了漢人以外,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少數民族。如冀州一帶,便有“鮮卑、烏桓及郡縣民據塢壁不從燕者尚眾”。對于這些少則幾百戶,多則數千戶乃至上萬戶的塢堡,劉淵、石勒等人也想要以安撫為主,試圖將他們“收編”。這就進一步加深了民族交融。

如此一來,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就會因為“封建化進程”的加深,變得不再像過去那般松散。隨著將帥對麾下士卒的掌控加深,其整體戰斗力自然就提升了。此外,北方少數民族還學會了漢末邊地軍閥的作戰思路。漢末軍閥常用的騎兵戰術,正是承襲自西漢名將衛青與霍去病。得益于騎兵的高機動性,霍去病在作戰時能夠長途奔襲、轉戰千里;一旦遇到敵軍,他就一改以往騎兵多用來偵察、騷擾的習慣,采取中原步兵、車兵交戰時“橫沖直撞”的戰法,將騎兵當作沖鋒陷陣的主力,向匈奴大營發起猛攻。憑借這種快、準、狠的騎兵戰術,霍去病往往能酣暢淋漓地贏得戰斗,從而封狼居胥、青史留名。

東漢末年,幽州軍閥公孫瓚在以數十騎對鮮卑數百騎時,就是直接沖上前去,與他們貼臉廝殺。鮮卑、匈奴雖然長于騎射,卻更多表現在遠程進攻上;誰料漢末軍閥個個身先士卒,一騎當先,這實在讓他們難以招架。民族交融的進程大大加快后,少數民族學會了這種先進的騎兵戰術。東晉永和十年(354),桓溫北伐,與前秦軍隊展開交鋒。景明帝苻健之子苻生一騎當先,率軍直入敵軍陣營,連殺應庭、劉泓二將,使晉軍“死傷千數”。而跟隨苻生一起沖鋒的騎兵,亦在主將的指揮下“橫沖直撞”,如入無人之境,一下就沖散了桓溫北伐大軍的陣型,將其殺得潰不成軍。

除了戰術上的變革外,長柄武器的普及、馬鞍的升高與加固、馬鐙的出現、鎧甲的量產與重型騎兵的大規模使用……這些中原騎兵的先進作戰思路與裝備,亦被北方少數民族吸收;再加上他們自身騎射上的先天優勢,其戰斗力自然就大幅度提高了。故而魏晉以后的亂世,能時常看到北方少數民族以并州為根據地,得以在北方稱雄一時。

參考資料:
1、范曄撰,李賢注《后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5
2、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82.7
3、房玄齡等撰,吳士鑒、劉承干注《晉書斠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9
4、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北京:中華書局,2019.9
5、渠川福:《我國古代陪都史上的特殊現象一一東魏北齊別都晉陽略論》,《中國古都研究(第四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6
6、黎虎:《客家聚族而居與魏晉北朝中原大家族制度》,《魏晉南北朝史論》,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7
7、周一良:《北朝的民族問題與民族政策》,《魏晉南北朝史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6
8、田余慶:《秦漢魏晉南北朝人身依附關系的發展》,《秦漢魏晉史探微(重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1.6
9、馬長壽:《烏桓與鮮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11
10、汪波:《魏晉北朝并州地區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9
11、具圣姬:《兩漢魏晉南北朝的塢壁》,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5
12、李碩:《南北戰爭三百年 中國4-6世紀的軍事與政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1
13、何世同:《中國中古時期之陰山戰爭及其對北邊戰略環境變動與歷史發展影響(上)》,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3
14、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中國科學》,1973年第2期
15、譚其驤:《山西在國史上的地位——應山西史學會之邀在山西大學所作報告的記錄》,《晉陽學刊》,1981年第5期
16、勞干:《論北朝的都邑》,《大陸雜志》第22卷第3期


END
作者 | 瀛洲海客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李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歷史上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從何而來?一篇文章講清他們的前世今生
北方少數民族簡史
杭州聊聊落日余暉——草原和中原的千年博弈
燕云十六州究竟有什么魅力,歷代中原王朝為何都想收回這個地方?
這個少數民族對中國影響最大,雖消亡已久,但你很可能有它的血統
西晉五胡亂華,4個徹底消失,1個延續至今,現成我國少數民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力市| 济南市| 绩溪县| 汉寿县| 金塔县| 新安县| 遂宁市| 崇义县| 阳高县| 三穗县| 盐津县| 海宁市| 西吉县| 织金县| 福鼎市| 乐都县| 台前县| 英超| 邵武市| 柯坪县| 饶河县| 永宁县| 墨竹工卡县| 巴南区| 双辽市| 奉节县| 汉源县| 红桥区| 星子县| 长顺县| 汽车| 马边| 浦城县| 祁门县| 桃江县| 新田县| 铜川市| 岑巩县| 云浮市| 白玉县| 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