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建筑倒塌
雪地行軍
總臺多路記者奔赴地震災區
震后,總臺駐土耳其記者第一落點直播連線,以最快速度發回地震情況后便開始整裝,快節奏的報道戰役已打響,災區探訪刻不容緩。2月的土耳其多地持續暴雪,很多航班中斷。加上地震后災區機場受損,大量救災物資需要第一時間空運導致機場無法向公眾開放。駕車前往成了此時最迅速的辦法。
總臺駐安卡拉記者陳慧慧趕赴地震災區途中發回現場報道
記者將阿達納災區作為報道的第一站,那里交通條件還算完備,公路狀況相對較好,是多數救援團隊的集結地,也是前往震中的必經之途。但前往災區的一路上風雪交加,行車緩慢,總臺記者的車輛與一些救護車、軍車和救援車輛一路同行。
總臺土耳其報道團隊趕赴地震災區途中與救援車輛同行
受暴風雪影響,能見度極低,車速不能太快。當地時間13時20分左右,車行過半,又遭遇土耳其第二次強震。幾經波折,兩名記者經過了7個多小時,終于抵達阿達納。
土耳其阿達納倒塌建筑救援現場照片
很多前往災區的救援隊,包括物資和重型運輸機械在阿達納集結,隨后再進一步深入災區。地震導致的破壞隨處可見,一棟14層的居民樓在震后完全倒塌,樓板層層堆疊,塌成了僅有兩三層高的廢墟,救援人員只能從最頂部一點點清理。
令人揪心的是,在這棟樓的地下一層曾傳來呼救電話,那里的幸存者亟待救援。一個年僅17歲的志愿者對記者說,他從當天早上5點就趕來幫助清理廢墟,凍得雙手都沒了知覺,但到了晚上還是不想退下來。他說他知道地下一層的求救電話,但望著地面上一層又一層的廢墟,他感到自己無比的虛弱無力。這些都被總臺記者的鏡頭一一記錄了下來。
△安卡拉站記者陳慧慧震后發回視頻報道
除土耳其外,周邊敘利亞、黎巴嫩也受地震影響嚴重。尤其是敘利亞,其阿勒頗省同土耳其接壤,距離震中較近。6日震后,大馬士革站報道團隊隨即決定開車前往探訪。途中,團隊與前方各省居民聯絡得知,敘利亞共有五個省受災,情況不樂觀。很多當地媒體的消息也陸續發出,隨著救援的展開,死傷人數也直線增加。為保證新聞時效,報道員海達爾在行車途中就展開報道工作,英語、阿語雙語出鏡,將最新情況匯總傳回總臺各個頻道。
因為前方居民反饋哈馬省一座7層建筑坍塌,有超過125人被廢墟掩埋,目前生死不明,團隊決定將哈馬省作為報道第一站。
敘利亞哈馬省建筑坍塌搜救現場
經過3個小時車程,團隊抵達哈馬省災區。當時建筑坍塌現場正在下陣雨,哈馬省紅新月會協調人說,惡劣的天氣給救援帶來了很多困難,被掩埋的居民目前只救出45人,大多數人仍在搜尋中。
現場災民也描述了地震情形,“凌晨4點在地震中突然驚醒,急忙跑出家門,然后就看到旁邊的樓轟然倒塌”。盡管心系救援結果,但阿勒頗的災情報道更是刻不容緩,團隊在哈馬省完成報道后,馬不停蹄繼續向阿勒頗前行。
經過大約3個小時的車程,當地時間7日16時30分左右,報道團隊抵達阿勒頗東部重災區。阿勒頗大部分區域供電不足兩小時,拍攝工作必須趕在夜幕降臨前完成。在報道過程中,團隊探訪廢墟,采訪細節,目睹了一輛輛救護車穿梭、民眾在一排排遺體中辨認親人的場景,畫面令人無比傷感。
敘利亞阿勒頗地震災區
地震災區的夜晚
寒冷艱難
△總臺敘利亞報道員前往災民安置點
土耳其的夜晚更加令人忐忑,總臺駐土耳其的兩位記者在阿達納省度過了災后第一個夜晚。當地很多居民區都空蕩無人,因為擔心余震,大部分民眾寧愿選擇在戶外度過。整個一片街區僅有一家亮著燈,無法想象那家人是以怎樣的心情留在家里。
記者們這一晚也過得惴惴不安,手機叮叮當當響個不停,遇難人數不斷攀升,僅有的幾個小時休息時間,大家也都沒睡踏實。他們在床頭放了一個空杯子,夜里一旦有余震發生,掉落的杯子可以及時把人叫醒。當晚戶外不停有狗叫,還能聽到飛機低空飛行的轟鳴聲,一次又一次震得窗子咯咯響,估計是軍方在運送救援物資。
土耳其阿達納災民臨時安置點
緊張的24小時暫時告一段落,截至北京時間2月7日,土耳其地震報道中,中東地區9個站點記者參與,前方各路記者發稿超過百條,首發消息成國內報道信源,也引發微博話題關注,相關話題總閱讀量超過7億次,討論數突破5萬次。我們的報道仍在繼續。
翌日,經過短暫的休息,土耳其當地時間7日上午,記者看到阿達納省的救援工作依然在持續,不斷有被困人員從廢墟中被解救出來。由于災區余震不斷,很多當地民眾還是在臨時搭起的安置點,不敢回到家中居住。
7日,總臺記者的目標是距離3小時車程的土耳其哈塔伊省。該省緊挨敘利亞,與敘利亞伊德利布接壤,這次受災情況也非常嚴重,遇難者已超過500多人,大批房屋倒塌,許多人都在等待救援。
土耳其地震災后
國際救援陸續到位
總臺記者楊淵從伊斯坦布爾發回報道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7日發表全國講話稱,土耳其正面臨本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災難之一,在土耳其受地震影響的10個省份實施為期3個月的國家緊急狀態。他還表示,獲救的傷者將被送往土耳其其他地方接受救治,包括伊斯坦布爾和安卡拉的醫院。世界衛生組織同一天指出,由于震區的民用基礎設施和醫療基礎設施均遭到破壞,預計多達2300萬人將受到強震影響,包括500萬老人、兒童在內的脆弱人群。
土耳其發生強震之后,國際社會援助反應迅速,土耳其周邊多個國家,伊朗、伊拉克、阿聯酋、埃及等國都在第一時間表示向受災嚴重的土耳其和敘利亞提供人道主義和醫療援助。
總臺記者王靜修從黎巴嫩貝魯特發回報道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接受總臺采訪時表示,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啟動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機制,首批將向土耳其提供4000萬元人民幣緊急援助,包括派遣重型城市救援隊、醫療隊,并提供土方急需的救災物資;協調向敘利亞提供敘方急需的救災物資,并加快落實正在實施的糧食援助項目。
據悉,中國救援隊于7日乘坐國航包機從北京出發飛赴災區,攜帶20余噸救援裝備和物資飛赴災區,已于8日抵達。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接受采訪
緊張報道工作仍將繼續,總臺土耳其前方記者將兵分兩路繼續深入震中地區,跟隨中國救援隊的步伐,用鏡頭記錄地震災情,用語言講述救援故事。隨著國際救援的陸續到位,盼著地震災區的人們終將挺過這個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