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剛剛結束,內陸影市在過去6個月共產出票房311.7億,較2018年上半年320.35億的成績下降8.65億,降幅2.7%。
這是內陸影市近年來首次出現上半年票房下降的情況。雖然降幅不大,但情況相當不容樂觀。
從月票房來看,上半年影市票房的漲落一直交替出現:1月、3月、5月票房下滑,2月、4月、6月票房增長。
2019&2018上半年月票房走勢圖(單位:億元)
其中1月票房下滑最多,較去年同期成績減少15.86億。2月票房增長最多,較去年同期成績增加9.56億。
可怕之處在于,上半年6個月票房冠軍,5個都被進口片拿下。《流浪地球》在2月幫國產片拿下唯一一個月冠。
2019年上半年,內陸影市共上映新片246部,較去年同期228部的數量增加18部。
246部新片中,共42部電影實現票房破億。其中國產片16部,進口片26部。
票房10億以上電影6部,國產片3部,進口片3部。票房5億至10億區間電影8部,國產片3部,進口片5部。
粗略統計,2019年上半年國產片票房148億,在總票房中占比47.5%。
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國產片的總成績輸給了進口片。
上半年內陸票房第二名是《復仇者聯盟4》
另外,與去年上半年的國產片的票房比較,今年上半年國產片的成績減少了約17億,超過上半年總體票房的下滑幅度。
與票房一同下滑的還有觀影人次。
2019年上半年內陸影市累計觀影人次8.07億,較去年同期9億的數據下跌約10%。
觀影人次的跌幅遠遠超過票房的跌幅,也就意味著上半年的平均票價經歷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內陸影市平均票價38.6元,比去年同期漲價約3元。由于影院服務費增加、電商補貼減少等因素的存在,觀眾接觸到的票價可能還會更高。
回憶一下前段時間《復聯4》的天價票
盡管觀影人次在下降,內陸的影院建設仍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內陸新增銀幕3492塊。截至目前,內陸銀幕總數64944塊。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銀幕增量依然很大,增速正在放緩。今年上半年銀幕數量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約15%。從業人員也已經看到了市場消化能力的下降。
單片方面,2019年上半年的票房冠軍被《流浪地球》以46.56億的成績拿下。
同時票房亞軍《復仇者聯盟4》的票房也達到40億級(42.38億)。這兩部電影的總票房就高達88.94億,占據上半年大盤的28.5%。
值得一提是,在今年之前,內陸影市雖然已經有了《戰狼2》這部50億級的電影,但40億至50億的票房區間仍一直是空白。
《流浪地球》和《復仇者聯盟4》一舉填補了這項空白。
《流浪地球》的出現意味著國產電影票房榜前三名(冠軍《戰狼2》,季軍《紅海行動》)均被非喜劇作品占據。
曾經內陸影市“無喜劇不歡”的日子似乎正在遠去。
《復仇者聯盟4》的出現則將進口片的最高票房紀錄從20億級一下子提升到40億級。“速度與激情系列”在進口片中的領跑地位被“復仇者聯盟系列”取代。
這可都是用托尼和寡姐的命,還有美隊的白頭發換來的
總體來看,2019年上半年內陸影市的票房成績不太令人滿意。一方面,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退。銀幕太多,上座率越來越低,票價越來越高等問題日益嚴峻。
另一方面,優質國產片產能不足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上半年國產頭部大片在春節檔后出現了嚴重的缺位,直接影響到大盤的表現。
下半年擁有暑期檔、國慶檔、賀歲檔三個傳統的國產片強勢檔期,國產片能否抓住機會重新占據主動是決定今年內陸票房總體表現的關鍵。
2018年總票房606.87億,今年下半年票房要達到295.17億才能追平去年的成績。目前來看,壓力不小。
進口片格局初定,迪士尼一家獨大
進口片在上半年的表現較為優異。在優質國產電影缺位的情況下,進口片填補空檔也是意料之中。
今年上半年進口片總票房約163.7億,共26部進口片票房破億。其中1億至5億票房區間18部,5億至10億票房區間5部,10億至20億票房區間2部,40億級1部。
這26部電影中,18部由好萊塢出品,3部為日本動畫,2部為印度電影,1部西班牙電影,1部黎巴嫩電影,1部中國臺灣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進入大陸市場時身份為“進口片”)。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片頭龍標,可以看到“電審進”的標識
好萊塢橫行全球電影市場多年,在內陸進口片中占據統治地位并不奇怪。不過,好萊塢內部的權力分布也不平衡。
在迪士尼收購福斯,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變“五大”后,迪士尼越發一家獨大。
2019上半年好萊塢大電影公司片單:
NO.1迪士尼
《小飛象》1.48億(迪士尼影業)
《阿拉丁》3.69億(迪士尼影業)
《驚奇隊長》10.33億(漫威影業)
《復仇者聯盟4》43.28億(漫威影業)
《玩具總動員4》1.76億(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死侍2:我愛我家》2.86億(福斯)
《阿麗塔:戰斗天使》8.95億(福斯)
《波西米亞狂想曲》9880萬(福斯)
《X戰警:黑鳳凰》4.11億(福斯)
NO.2傳奇影業
《哥斯拉2:怪獸之王》9.35億
《大偵探皮卡丘》6.4億
NO.3索尼哥倫比亞
《黑衣人:全球通緝》3.07億
《蜘蛛俠:英雄遠征》7.6億(截至7月1日)
《密室逃生》2.32億
NO.4派拉蒙
《大黃蜂》11.48億
《神奇樂園歷險記》4840萬
NO.5環球
《馴龍高手3》3.67億
《掠食城市》5050萬
NO.6華納
《雷霆沙贊!》2.94億
《樂高大電影2》1840萬
迪士尼旗下共有五大廠牌,除迪士尼本部外,還有漫威影業、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盧卡斯影業和福斯影業。今年上半年,除盧卡斯影業外,幾家廠牌均有作品在內陸上映。
即使不算與索尼合作的《蜘蛛俠:英雄遠征》,迪士尼上半年在內陸的成績也足夠亮眼,9部電影累計票房超過76億,在上半年進口片大盤中占比超過46%。
從迪士尼的片單不難看出,“續集”和“真人化”是目前好萊塢A級制作的主攻方向,而市場也用票房認可了這種方向。
迪士尼之外的幾家好萊塢大片廠的策略也大同小異,只不過執行上與迪士尼有些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迪士尼之外,今年上半年好萊塢的票房亞軍不是派拉蒙,也不是索尼,而是不在“好萊塢五大”之內的傳奇影業。
憑借在內陸發行《大偵探皮卡丘》和《哥斯拉2》兩部電影,傳奇影業上半年拿到了15.75億的票房。
在大IP可以呼風喚雨的時代,傳奇影業聯合華納兄弟開發了“哥斯拉”、“金剛”、“精靈寶可夢”等多個經典IP,占盡先機。
同時,由于傳奇影業是好萊塢大型電影公司中少有的擁有中方背景的公司,其開發的項目非常對內陸觀眾胃口,票房成績自然不會差。
隨著《哥斯拉》系列和《金剛:骷髏島》組成的“怪獸宇宙”逐漸成型,未來傳奇影業在內陸的票房表現非常值得期待。
2019上半年進口片票房TOP10(單位:億元)
由于國產電影票房表現不佳,今年上半年“見縫插針”的非好萊塢進口片也數量不少。其中有8部拿下過億票房。
好萊塢在進口片市場統治地位難以動搖的情況下,非好萊塢進口片的權力格局也正在逐漸成型。
日本電影和印度電影堪稱在內陸影市發揮最穩定的非好萊塢進口片,它們未必總能拿到票房冠軍,但整體上映影片數量多且票房好。
今年上半年,日本電影《千與千尋》、《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探險記》、《夏目友人帳》,以及印度電影《調音師》、《一個母親的復仇》都拿下過億票房。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日本電影和印度電影都受到中國觀眾的歡迎,日本動畫電影和反映社會現實的印度電影賣座的幾率通常比較高。
僅今年上半年,引進內陸的日本電影就多達15部,印度電影4部,是電影市場中兩股不容小覷的勢力。
其他國家的進口片可能票房也并不低,比如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西班牙電影《海市蜃樓》、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等。
只不過相對來說,這些國家的進口片數量還比較少,也不像日本動畫、印度現實題材電影那樣給觀眾比較清晰的形象。
不過假以時日,這些影片也有望釋放自己的潛力。
國產片陷入低谷,優質作品缺位
今年上半年內陸總票房下滑8億多,而上半年國產片票房比去年同期下滑17億。市場的主要問題不言而喻。
上半年票房前十名的電影中,國產片占4部,分別為《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反貪風暴4》。
不難發現,除了《反貪風暴4》,其他三部電影都來自春節檔。這種情況還不只出現在票房榜的前十名中。
上半年共16部國產片票房破億(比進口片少了10部),其中春節檔影片就占據了8部。
事實上,今年春節檔首映的8部電影(《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熊出沒·原始時代》《新喜劇之王》《神探蒲松齡》《小豬佩奇過大年》《廉政風云》)全部實現票房破億。
情人節上映的《一吻定情》與春節檔只隔了幾天,也實現了票房破億。
換句話說,上半年國產片的高光時刻幾乎全部集中在了2月份。剩下5個月,國產片的表現只能用慘淡來形容。
到底是春節檔太強?還是大片只認春節檔呢?可能兩個原因都有。
因為有實力的國產片本就不多,它們更愿意借助好檔期出山。
春節檔體量夠大,又完全是國產片的天下,很多影片寧愿在這里擠破頭,也不愿去日常檔期與進口片廝殺。
上半年16部票房破億的國產片,除了2月份的9部,還有兩部來自賀歲檔(《白蛇:緣起》《“大”人物》),一部來自清明檔(《反貪風暴4》),一部來自五一檔(《下一任:前任》),兩部來自端午檔(《最好的我們》《追龍2》)。
只有3月22日上映的《老師·好》沒有特別檔期的加持。
回顧下上半年國產片片單,除了這16部電影,好像也并沒有什么賣相好但實際票房不好的“漏網之魚”。
2019上半年國產片票房TOP10(單位:億元)
所以上半年國產片的情況就是,優質電影稀缺,僅有的幾發子彈都必須用在“好檔期”上。在日常檔期,國產片缺乏與進口片硬碰硬的實力和膽量。
優質國產電影產能不足并不是今年上半年出現的偶然現象。制作精良的國產電影,制作周期最短一年,花費兩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也是常態。
今年上半年國產片的片荒,可能在一兩年之前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在這背后,資本市場變化、政策轉向、人才斷代等問題都有可能是因素之一。中國電影整體品質的提升和中國電影市場的崛起是相輔相成的,現在一方面出了問題,另一方面也不能獨善其身。
好在下半年的暑期檔、國慶檔、賀歲檔都是國產片喜歡扎堆的熱門檔期。上半年不敢出手的國產片們有可能在下半年集中發力。
暑期檔《刀背藏身》
國慶檔《攀登者》
國慶檔《中國機長》
不過,需要中國電影人注意的是,熱門檔期并不一定就是最優選擇。
春節檔已經證明自己的體量是不能無限增長的,太過扎堆容易被反噬。日常檔期或許也會有出奇制勝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