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示: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食人習俗,原因各不相同。
無論是否存在真正的食人族,食人文化和現象是客觀存在的,對這些食人文化的研究,讓現代人類學家得出結論,食人文化直接或間接的與生存相關,要么是因為缺乏肉食來源,于是人肉就成了替代品,要么是因為別的部落的存在,影響到了自己部落的生存,于是部落之間不僅相互攻擊,還要把對方吃到肚子里去,雖然用的理由不是為了吃肉,而是為了獲得對方的勇氣和力量等等諸如此類,對于現代人來說無法接受的荒謬觀點,但追根溯源還是因為缺乏蛋白質。所以,哪怕不是在戰爭和大饑荒那種極端環境,食人現象之所以存在,歸根到底還是缺乏食物。至于食用同類是否真的容易導致種族滅絕,并不重要,就算要滅絕也是需要足夠長的時間,而人類可能只是因為技術的飛速進步,僥幸的從滅絕中逃脫的一個物種,而且現在還沒人知道,人類這個物種到底能延續多長時間的物種壽命。
食人現象,甚至遠在現在智人誕生之前就已經出現。在前人(Homo antecessor)生活的洞穴中,考古學家就發現了他們吃同類的證據,這事兒發生在大約60萬年前,只是不知道吃的是自己人還是敵人,前人是現代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共同祖先。當前人的后代成為現代晚期智人后,在埃塞俄比亞的一處山洞里,研究人類起源的學者們發現了,被吃掉的智人,他們的骨頭上留下了刀刮以及火烤的痕跡,這肯定不是天葬的儀式,就是吃人。
圖示:阿茲臺克人文化遺址中的頭骨墻,在阿茲臺克文化全盛時期,每年大約有25萬人被系統地吃掉。
實際上在現代畜牧業和養殖業誕生之前,人類始終缺乏肉食,這導致了許多族群的內部沖突,解決方案只有兩種,一者食人,比如在阿茲臺克人的文化中,食人被上升到宗教層面,以說明食人的神圣和崇高,但這掩蓋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只有少數人(大約25%)才有資格吃人,剩下的大多數人是分不到人肉吃的。而在印度,因為缺乏肉食導致的社會沖突的結果是誕生了人類社會中最早的素食傳統,不僅不能吃人連動物都被禁止食用,以及相應的動物神圣化觀念,比如印度圣牛。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中心思想里都存在非暴力、不殺生和素食主義傳統。
圖示:因為牛作為大家畜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在歷史上在印度演變為圣牛文化,同時印度上層統治階級選擇了吃素不吃肉的文化,來緩解社會內部的沖突。一位印度先賢告訴印度統治階層,“一個人不可能既吃肉,而又能擁有和平與和諧的生活!”,這算印度版的解決不了肉食來源問題,就解決想吃肉的人。
最后說一下,個人認為最奇特的一種食人文化,存在于巴布亞-新幾內亞弗雷族中的親族食人文化。
親族食人文化
圖示:兒科醫生加德亞克檢查神秘的庫魯癥患兒,經過數十年研究,加德亞克醫生破解了庫魯癥的秘密,他因此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誰也沒有想到這種病居然和瘋牛病類似。
在一本介紹瘋牛病四十年研究歷史的書籍中,作者提到了存在于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部高地弗雷族中的一種神秘疾病——庫魯癥,經過長達數十年的研究,自愿呆在新幾內亞的一位兒科醫生終于揭開了庫魯癥的秘密,這種神秘的疾病的根源在于弗雷族的一種傳統習俗,吃人。他們不吃別人,他們吃自己人,這事兒不像你想象中那么邪惡,在當地這就是一種風俗,每個弗雷族中的老者在臨死之前,會把自己的身體作為遺產分配給親屬,誰吃腿誰吃手等等,都有鄭重其事的分配,唯一的限制是只有婦女和兒童才能吃人,至于青壯男子他們自己打獵吃肉。根據營養學家的計算,通過這樣一種奇特的文化習俗,讓弗雷族的男女老幼都有適當的動物性蛋白攝入,這可能是他們能夠長期生活在食物匱乏地區的關鍵因素。直到有一天,吃人吃出神秘傳染病——庫魯癥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