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晚清大臣的老照片分享給大家,讓我們通過這一組老照片,來看看歷史上真實的晚清大臣的樣貌是怎么樣的。這其中有各部的尚書、有兩江總督、直隸總督、軍機大臣,王爺、知縣等。
圖為1906年,晚清大臣們的合影。照片前排左起:戶部尚書鐵良、戶部尚書張百熙、兵部尚書徐世昌、鎮國公載振、刑部尚書葛寶華、工部尚書陸潤庠、吏部尚書奎俊、兩江總督端方;后排左起:左都御史壽耆、大學士世續、直隸總督袁世凱、學部尚書榮慶、大學士那桐、軍機大臣瞿鴻禨、禮部尚書戴鴻慈。感覺后排左三的袁世凱氣度不凡啊。
圖為晚清三位武將的合影,每位武將都帶著腰刀,還是蠻威武的,這三位武將分別是統領奉軍記名提督左寶貴(左一)、總統銘字馬步全軍記名提督劉盛休(左二)、統領楚軍馬隊記名提督徐邦道(左三),提督通常為清朝各省綠營最高主管官,官階從一品,稱得上是封疆大吏。
圖為1886年晚清文臣的合影。照片中的大臣有天津知府汪守正(二排左一)、津海關道周馥(三排左二)。照片中的其他人則均為候補官員,候補官員一般擔任王公或總督、巡撫的幕僚,沒有實權。
圖為醇親王載灃和兩個兒子的合影,載灃抱著的是小兒子溥杰,站著的孩子正是末代皇帝溥儀。1908年載灃任軍機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儀登上帝位,載灃任監國攝政王,大清始于攝政王也亡于攝政王。
圖為晚清的輔國公意普,一身冬裝略顯臃腫,肥頭大耳一臉福相挺有喜感的,一看就是小日子過的挺奢侈的主。

圖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還是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興洋務、辦工廠、修筑鐵路、改革教育,提起我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圖為晚清時期的山東巡撫張曜。張曜參與過鎮壓捻軍起義和太平天國運動,逐步獲得提升,在任職山東巡撫期間,正逢山東各地遭受嚴重的河患,張曜一面積極組織救災,一面拿出自己的俸金,并動員其他官員捐俸助賑,救活了不少災民,因而深受百姓的愛戴。

圖為1886年醇親王奕譞(中)在天津視察北洋水師與北洋大臣李鴻章(右)以及正紅旗漢軍都統善慶的合影。李鴻章是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建立了我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伊藤博文曾說他是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圖為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丁汝昌早年曾參加太平軍,后隨隊歸順湘軍(淮軍),后來又被李鴻章調入北洋水師,甲午海戰中,丁汝昌指揮北洋水師與日軍展開大東溝海戰,戰敗后,服鴉片自殺。

圖為1901年直隸獻縣知縣吳燾。 這就是傳說中縣太爺的形象。晚清留下照片的知縣非常少見,吳燾之所以能留下影像,是因為他與當地的傳教士葛光被是朋友,所以請他拍了這張照片。

圖為晚清一班大臣們的合影,晚清官場的腐敗可說是所有封建王朝里最為不堪的,俗話說得好:十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誰又能知道照片里面有多少清官又有多少貪官呢。

圖為晚清大臣馮國璋(左二)與姜桂題(左三)等人的合影。馮國璋曾任北洋步兵學堂總辦兼督練營務處總辦,歷任統制和第一軍總司令,民國時期,馮國璋曾任副總統,他還是相聲演員馮鞏的太爺爺。

圖為晚清時期一支建制完整的作戰小隊。從他們的衣服上的字形可以看出整個小隊分為馬兵、步兵、號兵以及指揮官,很明顯這是一支晚清學習西洋的一支新制軍隊。

圖為晚清時期的三名新制軍官,三位軍官器宇軒昂,氣質不俗。只可惜處在了晚清那樣一個腐朽的時代,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我是@新青年歷史,每天更新珍貴的歷史老照片和優質歷史內容,歡迎大家關注,您的關注是我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