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科學家們致力于尋找外星生命、宜居行星,不過,尋找宜居行星、外星生命的過程是很艱難的。因為生命對環境的要求比較苛刻,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不適合生命的生存。在太陽系內雖然有八大行星,但是這些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不同,導致這些行星的環境不同,有一些行星表面的溫度非常高,有一些行星的表面溫度非常低。我們地球剛剛好位于太陽系的宜居地帶,所以地球的環境相對溫和,能夠適宜生命的生存。雖然火星沒有發現外星生命的跡象,但是由于火星也處于宜居地帶,所以很多科學家認為,火星未來可能會成為我們人類在太陽系的第二家園。現在有科學家認為,在我們太陽系內還有一顆星球的環境可能比地球更好。
科學家提議在谷神星軌道建永久人類棲息地
我們太陽系內潛在的生命星球有很多,除了火星以外,木衛二、泰坦星這些星球都具備孕育生命的潛力。如果在我們太陽系內選擇第二家園,大家可能會優先選擇火星這些行星,不過多位芬蘭科學家提議在谷神星的軌道上建立永久性人類定居點。這個想法,可能在大家的意料之外。谷神星是一顆什么星球,為什么有科學家會建議在谷神星的軌道打造棲息地?
谷神星是太陽系最小的矮行星,而且是太陽系內唯一一顆位于小行星帶的矮行星,是太陽系最小的矮行星。原本,谷神星曾經被認為是太陽系已知的最大的小行星,不過在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重新定義了行星、矮行星的定義以后,將谷神星列入矮行星的行列,當時也將曾經的“第九行星”冥王星從行星行列除名。這些科學家之所以選擇將谷神星作為我們人類的棲息地,是因為這一顆星球表面富含氮,這些元素有可能會幫助我們在谷神星創造出類似地球這樣的大氣層。由于在谷神星沒有惡劣的天氣或者自然災害,有比較充足的生存空間,所以科學家認為在谷神星的環境可能會比地球更好。
由于谷神星的尺寸很小,所以站在它的表面受到的重力就很小,在微重力的環境下,人類身體可能會面臨很多問題。不過,科學家的設想可能會解決谷神星重力不足的問題。按照設想,這些科學家建議發射大量旋轉的衛星,并將“磁繩”將這些旋轉的衛星連接到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盤狀巨型衛星。這樣的巨型衛星大約每66秒就會環繞谷神星旋轉一周,這樣就能夠產生與地球大致相等的人造重力。
地球不再完美?
科學家認為,這顆星球的環境可能比地球更好,難道地球不再完美了嗎?雖然有科學家提出了這些設想,但這些并不意味著地球不再完美。事實上,也不存在所謂的完美星球,適合我們人類的才是最好的。不過,在谷神星上沒有惡劣天氣這些問題,在這方面確實是比地球更優越,但總的來說,地球的環境還是比谷神星更好一些吧。
首先,地球位于宜居地帶,所以地球的溫度肯定是比較舒適的,溫度適宜意味著液態水能夠存在于地球表面。不論是其它生命還是人類,液態水的存在非常重要。就算谷神星沒有自然災害,但這一顆星球遠離太陽,溫度比較低,沒法讓水以液態的形式存在。關鍵是,在這一顆星球上的含水量可能也不會很多,所以如果未來在這一顆星球上生存,面臨的問題之一可能就是可以使用的液態水了。
其次,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生存了數百萬年,早已適應地球的環境,到達一顆與地球差別很大的外星球,人類的適應過程可能需要比較漫長的時間。最重要的是,如果僅僅是人類移民谷神星,顯然是沒法延續下去的,需要打造一個比較完善的生態系統。也就是說,需要將一些野生動物、植物都移民到谷神星,問題是,這些生物是否能夠適應谷神星的環境,也是值得思考。如果沒法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在谷神星建立的文明社會可能會面臨崩潰,因為可能會沒有食物來源。
為什么要尋找“第二家園”
既然地球是目前已知的最適宜我們人類居住的星球,為什么有一些科學家要想方設法去研究這些星球,甚至希望移民到這些星球呢?從短期的角度來看,生活在地球上顯然是最佳的選擇。不過地球的環境并不會一成不變,地球也面臨各種威脅,如小行星碰撞地球的風險、氣候變暖的風險等。科學家尋找“第二家園”,其實就是希望未來人類文明在面臨毀滅性威脅時可以有個出路,不至于直接被摧毀。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已經掌握了星際移民的能力,它們可能就不會滅絕得這么徹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