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福建訊 7月25日,從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傳來喜訊,“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至此,中國再添一項世界文化遺產。
泉州曾是10-14世紀世界海洋貿易網絡中高度繁榮的商貿中心之一,它作為宋元中國與世界的對話窗口,展現了中國完備的海洋貿易制度體系、發達的經濟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態度。本次泉州項目的遺產整體由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及其關聯環境構成,分布在自海港經江口平原并一直延伸到腹地山區的廣闊空間內,它們完整地體現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貿易體系與多元社會結構,多維度地支撐了“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這一價值主題。
早在2001年,泉州便啟動了以海絲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20年的鍥而不舍,泉州申遺之路終于“功德圓滿”。
而泉州申遺的成功,與泉州政府和民間的辛勤付出息息相關。
多年來,申遺一直都是泉州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的行動綱領與指南。
2017年1月1日,在醞釀了1年多后,泉州市首部實體法《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條例》正式實行,標志著泉州以法律的形式為海絲史跡的保護“護航”……
2020年4月,在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指導下,鯉城法院正式設立“海絲史跡保護巡回法庭”(以下簡稱海絲法庭)。海絲法庭成立后,合議庭在訴訟法框架內集中受理泉州市海絲史跡、文物資源相關的刑事、民事、行政、執行案件……
去年以來,鯉城區檢察院圍繞轄區8個申遺點重點推進古城保護,全面排查周邊安全隱患。會同鯉城區農水局建立巡河工作機制,今年以來開展聯合巡河7次,摸排內城水體水質狀況與周邊環境現狀。依托派駐河長辦檢察室開展轄區申遺點順濟橋周邊環境整治專項監督,建立流域治理長效保護機制……
“這次申遺成功太不容易了,積壓了20年的情緒得以釋放,我一定要好好放鞭炮慶祝!”見證了泉州幾次申遺過程,深知個中五味的泉州籍媒體人道出了泉州人的心聲。
申遺的成功,泉州市民功不可沒,深愛自己家鄉的他們一直用各自的方式身體力行地愛遺、護遺。
1982年出生的泉州南安鄉土畫家吳尚源便是其中一位,當泉州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名稱再次申遺時,他就踏足22個代表性古跡申遺點,拿起畫筆,將這些遺產點以“大寫意國畫”的形式呈現出來,以期通過這種別樣的方式讓更多人關注家鄉,關注文化遺產。
22處代表性遺產點包括:九日山祈風石刻、市舶司遺址、德濟門遺址、天后宮、真武廟、南外宗正司遺址、泉州府文廟、開元寺、老君巖造像、清凈寺、伊斯蘭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窯址、德化窯址、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洛陽橋、安平橋、順濟橋遺址、江口碼頭、石湖碼頭、六勝塔、萬壽塔。
今天,中國網海峽頻道將這些作品予以刊發,與您共享:
南外宗正司遺址
市舶司遺址
順濟橋遺址
安溪青陽冶鐵遺址
德化窯遺址
安平橋
德濟門遺址
洛陽橋
九日山祈風石刻
磁灶窯址
清凈寺
老君巖造像
開元寺
草庵摩尼光佛造型
真武廟
天后宮
泉州府文廟
伊斯蘭教圣墓
萬壽塔
石湖碼頭
六圣塔
江口碼頭
據介紹,吳尚源早年曾在泉州學過畫畫,多次畫過開元寺、九日山、洛陽橋等文化古跡。為了更好地創作這組作品,他不僅前往古跡實地考察,還花了大工夫找資料,向我市的多位民俗專家、歷史學家詢問歷史掌故,幾經琢磨,幾易其稿,最終,吳尚源用了一個多月,畫出了16景組圖(當時申遺點只有16處),萬壽塔、六勝塔、石湖碼頭、江口碼頭、九日山祈風石刻、天后宮、老君巖造像等一批特點鮮明、充滿生氣和人情味的作品躍然紙上。2019年底,我市的申遺點又增加了六處,吳尚源又再次帶上“行頭”,一一實地走訪,請教專家,很快將他們搬上畫布。
吳尚源用自己的方式宣傳申遺點,泉州的許多文化學者也用各種形式,傳遞著對這些海絲史跡的款款深情:
已經年逾七旬的晉江地方史學者粘良圖,退休之后,依然醉心晉江草庵研究,研究成果還榮獲福建文物考古博物館科研成果二等獎……
晉江安海文化創意發展協會執行會長有著濃厚的“安平橋情結”,橋頭的白塔和石橋上的石將軍像都成為林榮宗文創開發的創意來源……
而對于泉州的許多普通市民來說,愛遺、護遺早已經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比如,有市民主動在海絲史跡周邊懸掛宣傳條幅、有市民向相關部門及主流媒體提出保護海絲史跡的建議、舉報破壞海絲史跡及其歷史風貌的行為……
“申遺成功,圓了泉州一個20年的夢。今后,如何將愛遺、護遺的精神長期傳承下去更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市民林先生的一番話耐人尋味。(林錦旺 林穎杰/文 吳尚源/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