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ceMeeter顧名思義,就是讓聲音相遇的一個東東,即把麥克風輸入和電腦播放的聲音混合起來。當你在和別人別人語音或視頻時,默認情況下對方只能聽到你說話的聲音,卻聽不到你電腦里播放的音樂或視頻聲音,要想讓對方同時聽到你說話的聲音和電腦里的音樂,就可以用這個軟件來實現。
在之前一篇文章上網課的困惑——怎樣在分享屏幕的同時分享電腦聲音?中,我曾提到過,利用系統自帶的偵聽功能也可以實現麥克風、電腦聲音雙輸入,那為什么還要用這個軟件呢?因為它功能更強大!有了它你可以隨時切換麥克風輸入或立體聲混音輸入(電腦聲音輸入),而且可以任意調節二者的聲音大小,音樂低說話高、音樂高說話低都可以輕松實現,只需要點幾下鼠標就可以實現。
本文介紹的是基礎版,香蕉版、土豆版原理和這個類似,功能更多些。
主界面按鈕滑塊功能介紹
軟件界面一共分4列,左邊3列都是輸入(input),最右邊是輸出(output)。輸入又分兩種:硬件輸入和軟件輸入。前兩列是硬件輸入,就是實體的話筒、耳麥等電腦上插的聲音輸入設備;第3列是軟件輸入,就是立體聲混音,即電腦各種播放軟件、視頻、音頻發出的聲音。通常電腦上只插一個耳麥或話筒,所以第2列一般不需要設置。
然后前3列輸入設備都有個A和B,這是什么意思呢?A控制的是己方,B控制的是對方。
舉個例子,假設我現在正在和小明視頻聊天,電腦上同時還播放著音樂。
如圖所示,2個AB都打開時,小明既可以聽到我說話,也可以聽到音樂,而且我耳機里也能聽到自己說話。
如果我把第一列的A關閉,我耳機里就聽不到自己說話了,所以A1、A2其實就相當于耳返開關。
如果我把第一列的B關掉,會怎樣呢?對方就聽不到我說話了!所以B1、B2可以看作直播麥克開關。
類似地,第三列A開關控制的是己方是否能聽到音樂,B開關控制的是對方能否聽到音樂,如果要取個名字的話,A3可以叫做己方音樂開關,B3可以叫做對方音樂開關。
mono是單聲道,開啟后說話聲音會稍微大些;M是靜音開關,點開后AB同時靜音。其它按鈕可以自行摸索。
除了按鈕還有5個滑塊,它們都是控制音量大小的,前三列都是管自己的,第四列第一個滑塊是總控A,第二個滑塊是總控B。
如果希望說話聲音高、音樂聲音低,可以把滑塊1上滑、滑塊3下滑;反之,如果希望說話聲音低、音樂聲音高,可以把滑塊1下滑、滑塊3上滑。
如果希望對方聽到的聲音大小不變,暫時調低己方聲音,可以把滑塊4下滑。
上圖黑框位置可以右鍵切換,是調整音色和3D效果的,滑動紅色方塊即可調節。右側旋鈕適當上調可消除話筒噪音。
上圖是調整立體聲混音的音色,低音、中音、高音。
輸入輸出設備選擇
麥克風、揚聲器選擇,WDM延時較短,MME延時較高。如果兩個效果差不多,首選WDM,效果相差明顯時,選效果好的。我電腦測試麥克風效果差不多,揚聲器WDM聲音小很多,所以選擇了MME。麥克風和揚聲器可以選不同的,無需匹配一致。
菜單(Menu)中的一些設置
System Tray 任務欄圖標,勾選后音量圖標內增加了voicemeeter選項。
Hook Volume Keys(For Level Output A1)音量鍵控制輸出第一列音量(第4列滑塊)。
System Settings系統設置
紅框部分是延時設置,這個時間設置得越小,時延越小,耳返效果越好。更改時會彈出警告,可以放心修改,延時過小時聲音會出現斷斷續續等問題,逐漸調大或恢復設置即可恢復正常。
開機啟動設置
在開始菜單找到啟動文件夾,把voicemeeter的快捷方式拖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