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北京兩地民辦教育接連響“驚雷”。上海已有超過80所民辦中小學納入“政府購買學位”,包括“世外”在內15所上海民辦中小學改名、停辦、變更舉辦者,北京人大附中分校等7所知名民辦學校轉為公辦。
01
上海,政府購買學位有何玄機?
5月22日,上海市教委公布《2022年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其中,首次提出“政府購買學位”政策。一石激起千層浪。
該政策包含幾個關鍵點:
納入購買學位范圍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性質不變,仍屬民辦學校;
招生實行“公民同招”、“電腦搖號”;
政府購買,即按照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生均經費計算,學生學費由政府部分或全部承擔
頂思了解到,目前納入政府購買學位的民辦小學35所,占全市民辦小學總量62.68%,初中108所,占全市民辦初中總數48.15%。在政府購買名單中,包含知名民辦學校比如上海市燎原雙語學校、上海青浦區世界外國語學校(已更名為“上海青浦區世外學校”)、上海市民辦萬源城協和雙語學校、上海市民辦金蘋果學校、上海市民辦復旦萬科實驗學校(已更名為“民辦德英樂實驗學校”)等。
政府購買學位后,最直接的影響是,學費變了。根據政策,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學費低于市公辦生均經費基本標準的,按照學費購買學位;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學費高于市公辦生均經費基本標準的,按照市公辦生均經費基本標準購買學位,差額由學生繳納補足。據悉,上海小學公辦生均經費基本標準為14250元/人/學期,初中為19250元/人/學期。頂思從燎原雙語學校獲悉,該校在被政府購買學位后,學費發生了如下變化:
▲燎原雙語學校最新學費標準
圖源:由學校提供
該校招生負責人趙婷婷稱,本次政府購買學位是指所有在籍學生的學位均被購買,不論學生戶籍、國籍、班型(學校開設雙語班和融合班。雙語班英文教學比例約為30%,配備中方班主任;融合班英文教學比例約為60%-70%,配備中外方班主任或導師),即小學、初中部的計劃招生和往屆在校生均享受政府購買后的學費優惠。學校強調,政府購買學位后,學校招生范圍、招生和錄取形式都不變,不影響學校管理、師資、教學、理念等。從招生規??矗瑢W校小學部招生數比去年少25人,整體招生數量與以往基本持平。
頂思了解到,本次被納入購買范圍的學校,小學招生數額普遍少了20人左右。
政府購買學位有何影響?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研究分會副理事長、北京師范大學未來教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馬學雷稱,上海向民辦學校購買學位是實現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的意見》的文件要求。自去年5月該文件下發后,各地政府迅速響應,四川、湖南、江蘇等地紛紛發文調整民辦義務教育比例,將省、市民辦在校人數縮減到5%以下。今年2月,京滬兩地也開始對這一政策進行響應。
根據上海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上海民辦普通中學在校學生人數占上海普通中學在校學生總人數的13.88%;民辦小學在校學生人數占上海小學在校學生總人數的11.63%??梢钥吹?,該數字與5%的比例還有一定差距。馬學雷指出,政府購買學位后,學校性質不變,但學位性質轉為公辦,歸政府所有,由政府負責,委托民辦學校進行教育教學管理。因此,這是政府實現5%比例的重要調控手段。
另一方面,用公用經費補助,對學校來說,生源和收費都能夠保障,既發揮了民辦學校充滿活力的辦學機制,又能夠體現政府舉辦義務教育的責任,解決老百姓選擇多樣化教育的需求,一舉三得。
政府購買學位是否意味著學校下一步要轉公?馬學雷表示,政府購買學位一般不會導致學校轉公辦。因為民辦學校的房屋、土地、設備設施產權歸民辦學?;蛘吲e辦者所有,如果要轉公辦,財政需要首先把這些資產買下。其個人判斷,購買學位只是過渡手段,將來或不會投入過多資金購買民辦學校。
02
北京,“公參民”加速治理
無獨有偶,北京民辦教育也在近期迎來重大調整。根據海淀教育官方發布的消息,自今年9月新學期開始,擬將7所民辦學校轉為公辦學校,公辦教育總學位將增加1萬個左右。這7所學校包括,人大附中分校、北外附校、建華實驗學校、理工附中分校等4校將轉為區屬公辦學校,校名不變;清華附屬實驗學校將轉為大學舉辦的公辦學校,民大附中實驗學校、北大附中實驗學校分別轉入由大學舉辦的民大附中和北大附中這兩所公辦學校。
馬學雷稱,這些學校屬于典型的“公參民”學校。學校依托母體公辦學校多年積累的品牌、師資、管理等優勢,又利用民辦學校的收費、管理、招生等歷史改革中賦予的特有權益來辦學。但從本質上來看,這些學校多為民間俗稱的“體制內民辦學校”,其學習內容、升學出口同普通公辦學校一致,只是性質為民辦。在這樣的情況下,這類學校 “掐尖招生”、“高收費”,帶來了教育不公平性。馬學雷表示,目前的教育政策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轉公以后,這些學校招生和收費將和公辦學校一致,之前的“優勢”將不復存在。
在涉及“公參民”的學校里,另外還有3所學校保持民辦性質,啟動了名稱規范工作。一零一實驗學校、人大附中北大附小聯合實驗學校和清華附中稻香湖學校,將按民辦學校更名程序,陸續更名為“北京市海淀區啟慧未來學?!?“北京市海淀區人北實驗學校”和“北京市海淀區稻香湖學?!?。
根據2021年7月,教育部發布的《關于規范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要求:
1.公辦學校單獨舉辦的民辦、公辦學校與地方政府及相關機構合作舉辦的義務學校,應辦為公辦學校;
2、公辦學校與其他社會組織、個人合作舉辦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符合“六獨立”可以繼續舉辦民辦,但對使用公辦校名和校名簡稱進行清理后退出。
3、對于不符合“六獨立”要求的民辦學校,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視情轉為公辦或終止辦學。
4、不再審批新的“公參民”學校,公辦學校也不得以舉辦者變更,集團辦學、品牌輸出等變相舉辦民辦義務教育。
5、力爭用2年時間,理順機制體制,實現平穩過度。
馬學雷預測,北京“公參民”后續治理將會實現“全覆蓋”的趨勢,此次針對人大附分校的治理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所有“公參民”學校都要按照相關法律和意見進行整改,不能“公民混同”,破壞教育生態,要辦讓老百姓滿意的教育、促進教育健康發展,彰顯義務教育的 “公平性、公益性、人民性”。
03
“5%”隱藏哪些機遇?
除了“上海政府購買學位”、“北京治理公參民”,上海在近期公布了6區15所民辦中小學舉辦者變更、改名、停辦,其中不少原校名中帶有公辦學校字眼的民辦學校校名都已更改。
比如,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民辦外國語小學”的公眾號名稱已改為“上海市民辦尚外外國語小學”;“上海同濟大學實驗學?!案麨椤吧虾M髮嶒瀸W?!?;“上海市民辦蘭生復旦中學”更名為“上海民辦蘭生中學”。
北京前知名國際學校校長嚴俊表示,“政府購買學位”“處理公參民”,調控5%民辦在校生比例,其本質是為了規范民辦學校的發展,不是為了打壓民辦學校,無論是對體制內民辦學校,還是國際化民辦學校,政策導向都是把公民辦區分開來,不攪和。對于合規舉辦的國際化民辦學校不受影響。
馬學雷認為,對于純民辦學校,現有治理反而是利好消息。俗話說,好生源造就好學校。沒了“公參民”學校掐尖招生,純民辦學校在招生上更公平,更有機會優質均衡發展,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提升育人質量和水平。因此,在遵守相關教育法規的基礎條件下,現有政策為民辦學校實現規范發展、高質量發展、特色發展,滿足社會的多樣化的教育需求留下發展空間。
在此次上?!罢徺I學位”的名單中,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平和學校、惠立、耀華等國際化民辦學校未在其列。有業內人士表示,可以看出政策保留了國際化教育的升學渠道,5%的比例既是一個控制紅線,也是對多樣性教育需求的保障。
中國教育戰略發展學會秘書長黃為認為,在政策和市場雙重影響下,民辦學校要堅持強化戰略思維、法治思維、系統思維、辨證思維、底線思維,提高政治意識、法律意識、質量意識,從更高的站位、更宏大的背景和更長遠的未來統籌謀劃學校發展。從“?!敝邪盐铡皺C”,清理義務教育“公參民”學校就是機遇,剩下的就是“王者”。
作者 | Zoey
運營 | 天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