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DY的家位于中海藍灣,10樓的高度恰好能鳥瞰珠江主航道的景色。他很慶幸幾年前就買下了這一寓所,如今“宅”在家里,每天可見船在爭、水在流,感覺特別有靈氣。天氣晴朗的話,他喜歡遠眺繁華的珠江新城,面對地標式的西塔和小蠻腰,每晚華燈初上,距離產生美,猶如天空之城。
一家三口,140平方米的房子對他來說,僅僅夠用,因為這里收藏著他外出旅行淘回的許多舊物。走進去仿佛時光在停滯,伴著南北通透的清風習習,別有一番心曠神怡。透過客廳大面的玻璃幕墻,東面是整片苗圃,隔江對著廣州新中軸線的盡頭——大海心沙島,每天早上,看著農民兄弟在護理花草,四季的顏色在轉換著。
設計師沒把“事”做絕
EDDY現在的房子,格局很好,南北對流,且三面采光;141平方米,分隔成三室兩廳,還帶有入戶陽臺和空中花園。2005年買下時,他特意找來香港名舍設計的老板——盧瑟夫先生幫忙。這位10多年的好朋友,1998年曾幫他設計過另一處房子,當時獲得諸多設計獎項。如今,舊房子搬出來很多舊裝飾品和家具,不舍丟棄,但要重新運用到新房子中卻是一大挑戰。而如何實現一個家的感覺10年不落伍,而且要控制費用,這又是困擾他們的第二個難題。
設計師強調,家是主人自己的,不是設計師的,所以,要保留更多的空間和想象給主人日后參與和挖掘。“讓家不斷地有機生長,才有不斷的新鮮感,這畢竟不是酒店設計,不要求一步到位?!痹O計師的話給了EDDY不小的觸動,他也認同這一觀念,放棄了畢其功于一役的初衷,轉而從軟裝飾入手,陳設細節留待日后慢慢充盈。唯一的格局改動是在臥室,EDDY稱之為“神來一錘”,把衛生間的墻砸掉,夫妻倆的私人空間,還需隔閡嗎?改成矮墻柜儲存雜物,東面的陽光和空氣直接進入房間了,空間感闊了,1.8米的印尼柚木大床也不再壓抑了。
大膽地引入商業空間的淺灰色調,為家帶來了素雅和寧靜的氛圍。
淺灰色調營造素雅
在觀察了居住的環境后,設計師認為他家采光充足,于是墻體大膽采用淺灰色調,帶來素雅和寧靜的氛圍。原帶裝修的?;u地面,神奇地刷上一層自流平和灰色環氧地平漆,在EDDY看來,這在家居設計不啻于一次大膽創舉,但帶來的效果是50多平方米的客廳沒有接縫,冬暖夏涼,赤腳的感覺非常好,便于清潔。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