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寄語
低頭不是認輸,是要看清自己的路;仰頭不是驕傲,是要看見自己的天空。
2019年高考備考
詩歌閱讀訓練
一、閨怨詩(寫景)
蝶戀花
歐陽修
臘雪初銷梅蕊綻。梅雪相和,喜鵲穿花轉。睡起夕陽迷醉眼。新愁長向東風亂。瘦覺玉肌羅帶緩。紅杏梢頭,二月春猶淺。望極不來芳信斷。音書縱有爭如見。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睡起夕陽迷醉眼”一句,描寫了主人公一覺醒來,太陽已快落山,自己因酒醉初醒,醉眼迷蒙,含蓄地表達了她的愁情。
B.“新愁長向東風亂”是說清醒之后,憂愁又涌上心頭,心就好像被窗外的東風吹亂。該句主人公觸景生情,感到了無限的惆悵。
C.“瘦覺玉肌羅帶緩”是說感覺身體瘦了一些,衣帶變得寬松。本句是通過寫人瘦衣寬表現主人公深受思念之情的折磨。
D.“紅杏梢頭,二月春猶淺”是說紅色的杏花剛剛在枝頭綻放,正值早春,亮麗的景物,消減了主人公內心的煩躁不安。
E.末二句是說,望眼欲穿也收不到來信,其實即使有信也不行,因為見信不如見面。它深切地表達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2.本詞前三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色?有何作用?(6分)
1.BD(選B給3分,選D給2分。選其他選項不給分。)(B項,手法錯,并非“觸景生情”。D項,并沒有消減主人公的煩躁不安。)
2.景色:冬雪有了融化的跡象,而梅花開始綻放。梅花和白雪互相映襯,喜鵲繞著花朵飛來飛去。(2分)這首詞抓住了梅、雪、喜鵲這三個意象,描繪了一幅色彩潔凈而又美麗的冬末春初景象。(2分)
作用:以樂景襯哀情,反襯下文主人公睡醒之后的愁緒。(2分)
二、感懷詩(寫景)
醉中感懷
陸游
早歲君王記姓名,只今憔悴客邊城。
青衫猶是鵷行舊,白發新從劍外生。
古戍旌旗秋慘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壯心未許全消盡,醉聽檀槽出塞聲。
注:①鵷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樂器。
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 詩的首聯寫詩人早年被君王記住,足見其被君王賞識器重,而如今他已經成為一個客居邊城,心神俱疲的人。
B. 詩的開頭兩句于今昔變化對比之中流露出詩人離群索居的悲涼情調,久沉下僚,白發新生,足見其壯志未酬。
C. “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階官服為青色,后泛指官職卑微,與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
D. 前四句主要通過描寫的表達方式寫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聯兩句直抒胸懷,深刻反映了詩人懷才不遇的無奈和激憤。
4.本詩“古戍旌旗秋慘淡,高城刁斗夜分明?!睔v來被世人稱道,請從內容和情感兩方面加以賞析。
3.D
4.①內容:這一聯描寫了一幅旌旗飄蕩、秋風慘淡、刁斗聲聲的邊塞軍營畫面,喚起詩人對軍中戎馬生涯的懷念和向往。
②情感:襯托詩人壯志難酬的凄涼形象,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功業難就的情感。
三、贈答詩(人物形象)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問題
贈曹雪芹
[清]敦敏
碧水青山曲徑遐,薜蘿門巷足煙霞。
尋詩人去留僧舍,賣畫錢來付酒家。
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殘夢憶繁華。
新愁舊恨知多少,一醉酕醄白眼斜。
【注】酕醄:máo táo,大醉的樣子。
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 )( )(5分)
A. 首句寫景,為下面所寫“門巷”提供了一個闊大而美麗的背景。薜蘿門巷,是說曹雪芹的住所,門上墻上攀緣著綠色的薜蘿?!白銦熛肌笔侵高@里常有煙霞霧靄,宛如神仙境界。
B. 頷聯寫曹雪芹艱辛卻充滿詩意的生活,這兩句一寫精神生活富足,一寫物質生活艱難,對照中顯出了曹雪芹精神境界之高。
C. “燕市狂歌悲遇合”,流落于北京的曹雪芹,因悲嘆家庭的變故以酒買醉,其心態表現正如醉酒狂歌的接輿。
D.“秦淮殘夢憶繁華”,是說曹雪芹從前的那種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一去不復返了,它們只停留在曹雪芹的殘夢與記憶之中。
E. 尾聯的“新愁舊恨”,指曹雪芹心中種種不快。 “白眼斜”是用嵇康“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的典故,寫曹雪芹見到世俗小人、庸碌之輩,就翻起白眼,傲然相對,表現曹雪芹鄙視世俗的個性。
6.首聯采用了哪種表現手法?結合詩歌作簡要賞析。(6分)
答案:
5. CE(C接輿,陸通先生的字,春秋時楚國人,好養性,假裝瘋狂,不出去做官,跟曹雪芹處境和心態不同;E不是嵇康,是阮籍)
6.首聯采用了烘托的手法。(2分)雖然曹雪芹居所簡陋,但所處環境極優雅:綠水青山,曲徑通幽,門上墻上攀緣著綠色的薜蘿,煙霞氤氳而生,宛如仙境。(2分)這兩句通過寫景烘托曹雪芹住宅環境之幽雅,進而以環境之美烘托曹雪芹人格之美。(2分)
四、詠物詩(煉字)
官舍竹
王禹偁
誰種蕭蕭數百竿?伴吟偏稱作閑官①。
不隨夭艷爭春色,獨守孤貞待歲寒。
聲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歡。
明年縱便量移②去,猶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閑官:詩人當時因受讒而被貶,所任的商州團練副使是個無事可干的虛銜,所以稱作“閑官”。②量移,原指從貶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處為反語,意為被貶到更偏遠的地方。
7.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 )(5分)
A.“竹”沒有一般花木艷麗芬芳,它有的是清雅的色澤和高高挺拔的身姿,它的這種品質正和中國古代文人不愿與污濁世俗茍同,追求清高、獨立的人格精神暗合,所以它常常成為古代文人墨客用來寄托自己情懷的文學意象。
B.這首詩中的“官舍竹”具有不爭春色、獨守嚴寒、不怕寂寞、保持貞潔、自有情趣等品格。詩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詠竹子表現了與世無爭、淡泊清高、堅守高尚節操的情懷。
C.首聯詩人先用一問句表達感慨:這升起我心中詩的旋律的“蕭蕭數百竿”是誰種的呢?隨即指出它們如今伴我這“閑官”清吟,是多么相稱啊!“閑官”一詞傳達出了因官事清閑而帶來的愉悅心情。
D.頷聯用比喻的手法既作了形象上的暗示,又指出了精神上的契合:當桃李春風之日,群芳爭奇斗艷,占盡春色,而官舍竹仍一身青衣,獨守堅貞,只愿在歲暮天寒之際,讓漫天的冰霜來檢驗自己貞潔不渝的操守。
E.尾聯以想象作結:即使明年貶謫到更遠的更荒僻的地方,今年已將歲暮,猶能在這里看到翠竹白雪結為歲寒之友?!把├锟础贝渲?,既具騷人之風致,又照應了頷聯,待得歲寒而現出孤貞。
8.頸聯中有兩個動詞非常傳神,請找出來,并結合全詩加以賞析。(6分)
答案
7.C、D(C項中“閑官”一詞傳達出的是因遭貶無法申志的無奈和憤懣。D項中頷聯使用的是擬人的手法,不是比喻。)
8. “拂”和“侵”。(1分)都用了擬人的寫法。(1分)“拂”即吹拂,竹聲蕭蕭“拂琴”,寫出竹聲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寫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似欲與詩人同樂,營造出一個物我同趣的意境。(2分)這兩句對仗工穩,動靜結合,用“拂”和“侵”兩字將句子寫得富有動感,有聲有色,饒有雅趣。(2分)(若從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給分。)
賞析:
作者因謫居而倍感世態炎涼,人情冷漠,心情之郁悶可想而知。一日臨窗而觀,忽見一片透明澄澈的碧色,帶著絲絲涼意,仿佛要染綠人的鬢發須眉,作者頓覺耳目清爽,心曠神怡, 詩意在心中蕩漾。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弊x了這首詠竹詩后,不禁聯想起鄭板橋的《竹石》。歲寒四友之一的竹,“依依似君子”,“志在干青云”,詩人看似在詠竹,實際上是在自詠。詩人首先提出衙中的竹子究竟是誰種的問題,卻沒有作正面的回答,其實也不用回答,不是和自己一樣喜歡竹子的人,不是和自己有相同命運的人,誰又會在這里種它呢?商州團練副使這個閑官,面對“雨洗涓涓凈,風吹細細香”,而且“峻節可臨戎”的數百竿竹子,怎不詩興頓發呢?怎不抒發一下“老夫欲寄精誠去,憑仗高風達紫宸”那樣感慨呢? 兩聯對仗和前一首一樣工整。頷聯寫竹子的品格,同時也表現出作者的氣節。頸聯寫竹子和自己一起彈琴、下棋。你看,它“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蹦憧?,“山僧對棋坐,局上竹陰清”;你聽,“竹林高宇霜露清,朱絲玉徽多故情”,你聽,“映竹無人見,時聞下子聲”,你聽,我正在和竹子說:“詩書彈琴聊自娛,古來哲士能貧賤”。特別是頸聯寫得有聲有色,饒有雅趣,多有風韻,是這首詩最精彩的的一聯,堪稱名句。 尾聯以想象作結。詩人有《雪夜看竹》詩云:“夢斷閑窗酒半醺,月華薄薄雪紛紛。莫言官散無拘束,一夜披衣見此君?!笔菍@一境界的最好注釋。同時,尾聯還表現出詩人和杜甫的“志士仁人莫嗟怨,古來材大難為用”一樣的憤慨。 作者曾自稱“本與樂天為后進,敢期子美是前身”,從他的作品看,并非虛言。
你可能從未發現,閱讀是如此有趣
五、送別詩(思想情感)
送丘為落第歸江東
王 維
憐君不得意,況復柳條春。
為客黃金盡①,還家白發新。
五湖三畝宅,萬里一歸人。
知稱②不能薦,羞為獻納臣③。
[注]?、佟稇饑摺で夭摺份d,蘇秦游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②稱:稱衡,有才辯,孔融曾上表推薦他。③獻納臣:進獻忠言之臣,這里是詩人自指。
9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A.“憐君不得意”中由一“憐”字引出,“憐”字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不得意”,暗扣標題中的“落第”。這句只寫了丘為,沒有寫詩人自己。
B.“況復柳條春”中“況復”遞進一層,將傷別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來,更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對丘為的憐惜?!傲鴹l春”暗含送別的場景灞水岸邊,楊柳依依,詩人對丘為的憐惜之情也格外強烈了。
C.頷聯寫了蘇秦只身困于長安、盤資耗盡的窘況;返回時,由于憂愁的煎熬,兩鬢又新添了白發。一“盡”、一“新”,兩相映照,丘為的凄苦之狀與詩人的哀憐之情如在眼前。
D.頸聯寫丘為孤獨一人長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產,生計窘迫。從字句間讀者仿佛看到一個步履沉重、心情懊喪的人,低頭走向自己的家園,令人產生憐憫的共鳴。
E.尾聯詩人認為自己明知丘為有才華而不能將他推薦給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時于“羞”中寓憤,對于賢才遭棄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憤慨。
10、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本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6分)
答案:
9.AC
10.①對丘為落第的同情。首聯用一“憐”字直接表達對丘為落第的同情;頷聯表現對丘為盤資耗盡困于長安、返回時憂愁煎熬新添白發的困境的憐憫。(2分)②尾聯表達了詩人自愧不如孔融,明知丘為有才華而不能將他推薦給朝廷的自責。(2分)同時“羞”中寓憤,暗含著對賢才遭棄的憤慨。(2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A.“這句只寫了丘為,沒有寫詩人自己”錯誤,這句中既有丘為又有詩人自己。C.“頷聯寫了蘇秦”錯誤,頷聯以蘇秦作比,描寫丘為只身困于長安、盤資耗盡的窘況。
(2)首聯用“憐”字直接表達對丘為落第的同情,“柳條春”暗寫送別的場景,灞水岸邊,楊柳依依,送別之際,詩人對丘為的憐惜之情也格外強烈了。第二聯用典。以蘇秦作比,一“盡”、一“新”,兩相映照,丘為的凄苦之狀與詩人的哀憐之情如在眼前。尾聯,詩人認為自己明知丘為有才華而不能將他推薦給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時于“羞”中寓憤,對于賢才遭棄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憤慨。情緒由怏怏惜別轉到深深內疚,以至于牢騷不平,激昂慷慨。詩寫送別,抒發的卻不是一般的離情別緒,著重抒發的是對人才的愛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對黑暗政治的激憤。
六、送別詩(探究題)
上西平·送陳舍人
吳泳①
跨征鞍,橫戰槊,上襄州②。便匹馬、蹴踏高秋。芙蓉未折,笛聲吹起塞云愁。男兒若欲樹功名,須向前頭。
鳳雛寒,龍骨朽,蛟渚暗,鹿門幽。閱人物、渺渺如漚。棋頭已動,也須高著③局心籌。莫將一片廣長舌,博取封侯。
【注釋】①吳泳:字叔永,南宋潼川人,關心國事,正直敢言,不避權貴。②襄州:襄陽,位于鄂西北,地處漢水中游,屬南陽盆地邊緣,當時處在宋金對峙的前線。③高著:高明的招數。
1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上片三句,直接寫陳舍人赴襄州上任。把“跨征鞍,橫戰槊”放在開頭,醒目突出,塑造一副“橫槊立馬”的出征形象。
B.“便匹馬”兩句,預祝對方在秋高氣爽、草長馬肥之時馳騁疆場,打擊敵人。看來陳舍人動身是在秋天,所以作者才這樣祝愿、鼓勵他。
C.“芙蓉”二句,進一步說明陳舍人赴襄州上任及作者鼓勵他的原因就是敵人騷擾,邊塞吃緊?!叭啤笔遣粫畹?,此處運用夸張的手法。
D.下片開頭四個三字短句,表明襄州是大有作為的去處,出現過不少著名人物。言外之意是現在就要靠你大顯身手了。
E.結句語重心長,諄諄叮囑:不要學那些靠巧言利舌爬上高位的人。言外之意是諷刺那些鼓吹議和、茍且偷安者。
12.這是一首送別詩,可詞人抒發的并不是一般的離愁別緒,請結合全詞談談你的看法。(6分)
答案:
11.CD【解析】C項應是“運用擬人的手法”;D項“閱人物、渺渺如漚”的言外之意是現在要靠你大顯身手了,而非下片開頭四句。
12.①全詞沒有離別的傷感,而是一種富于男子漢氣概的壯別,洋溢著一種男子漢要干一番事業的豪情壯志。
②作者結合當時的宋金對峙、金人侵擾的嚴重局勢,用襄陽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來勸勉友人,希望他努力向前,殺敵報國,建功立業。(每點3分)
【解析】上片中:把“跨征鞍,橫戰槊”放在開頭,醒目突出。用以形容陳舍人,不難看出這是一副“橫槊立馬”的出征形象。尤其兩句中各用“征”、“戰”分別形容“鞍”和“槊”,制造了十分強烈的戰斗氣氛。接下二句預祝對方在秋高氣爽、草長馬肥之時馳騁疆場,打擊敵人。結尾二句與開頭呼應,用直接語氣,鼓勵陳舍人,國家危難之際,正是男兒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好時機。下片中:下片頭四個三字短句,一方面表明襄陽是大有作為的去處,出現過不少著名人物;一方面表明那已成為歷史陳跡。“渺渺如漚”,比喻新穎生動。言外之意:現在就要靠你大顯身手了。“棋頭”二句,遙接上片“芙蓉未折”二句,是說既是戰爭已開始,那就要有高明的招數,去對付敵人,使之不得亂動。結句,語重心長,諄諄叮囑,不要學那些靠巧言利舌爬上高位的人。言外之意是諷刺那些鼓吹和議、茍且偷安者。
凄苦之狀與詩人的哀憐之情如在眼前。尾聯,詩人認為自己明知丘為有才華而不能將他推薦給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時于“羞”中寓憤,對于賢才遭棄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憤慨。情緒由怏怏惜別轉到深深內疚,以至于牢騷不平,激昂慷慨。詩寫送別,抒發的卻不是一般的離情別緒,著重抒發的是對人才的愛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對黑暗政治的激憤。
七、羈旅詞(情感變化)
青玉案
曹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涼只恐鄉心起。鳳樓遠、回頭謾凝睇。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1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首句點出行旅的節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秋空如洗,秋色如畫,為全詩奠定了傷感的感情基調。
B.臨水人家竹籬茅舍,岸邊酒旗迎風輕揚,遠處煙村錯錯落落,一絲溫暖慰藉油然而生,一縷鄉思也由心底萌生。
C.“凄涼”二字直抒胸臆,點明“鄉心”的況味,處此境地,“心”不由己,深入一層寫鄉思之撩人,感情更深摯。
D.“鳳樓”借指家中的妻子,此句寫路遠人遙,視線難及,回頭凝望,也是徒勞,點明“鄉心”的具體內涵。
E.最后四句從望鄉的悵惘轉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全從實處著筆,身未經而心先想,念及此,不禁黯然神傷。
14.整首詞包含了詞人哪些豐富而微妙的情感變化?請結合詞句簡要說明。(6分)
答案
13.AE (A.“傷感的感情基調”錯。E.“全從實處著筆”錯,應為虛寫手法。)
(答對一項2分,答對兩項5分,答三項以上此題不得分)
14.(6分)①先是忽然看到臨水人家的驚喜;(2分)②接著寫寧靜安詳的煙村給詞人帶來的一種有所依托的溫暖和慰藉;(2分)③同時,眼前如畫的煙村,也觸發了詞人一縷思鄉之情。(2分)
八、詠史懷古(手法 情感)
登金陵鳳凰臺①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據《江南通志》記載:“宋元熹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 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群附,時人謂之鳳凰?!?/span>
15. 以下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 首聯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顯重復,音節流轉明快,極其優美。
B. 第二句寫鳳凰飛去,只有江水仍然日夜不停地流著,表現了作者略帶傷感的情懷。
C. 頷聯寫吳宮已經荒蕪,東晉的風流人物也早已不在,這與首聯的“鳳去臺空”沒有關聯。
D. 頸聯看似寫景,實則寓意深沉,其中的“落”和“分”字,表現了作者對國家敗落百姓流離失所的傷痛之情。
E. 全詩將歷史與現實、自然的景與個人的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一氣呵成。
16. 簡析尾聯的手法特點,以及所表現的思想情感。
【答案】
15. CD
16. 運用比喻手法,以浮云比喻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生動形象,表現了作者對君王被奸邪小人所蒙蔽的憂慮,以及賢者不能得到任用、自己有志難酬的感慨。
【解析】
試題分析:C“這與首聯的‘鳳去臺空’沒有關聯”錯;D“其中的‘落’和‘分’字,表現了作者對國家敗落、百姓流離失所的傷痛之情”錯。選對一項給2分,選對兩項給5分,多選則該題不得分。
九、比較鑒賞(抒情方式)
送狄宗亨
王昌齡
秋在水清山暮蟬,洛陽樹色鳴皋【注】煙。
送君歸去愁不盡,又惜空度涼風天。
于易水送人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注】鳴皋:山名,在河南嵩縣東北。
17.以下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王詩前兩句寫景,融情于景,既點明送別的時間和地點,同時也為三、四句的抒情作鋪墊。
B.王詩第二句虛實結合,送別之地洛陽的樹色在暮色中蒼茫一片,作者由此想象朋友要去的地方鳴皋也是煙霧朦朧。
C.王詩第四句中的“惜”是全詩的詩眼,全詩語言雖樸實,卻含意雋永深沉,表現詩人對狄宗亨的感情之深。
D.駱詩這首詩題為“送人”,但它并沒有敘述別離之景,卻可以讓讀者聯想起一個激昂壯別的場景。
E.駱賓王精于遣詞,“今日水猶寒”中的“寒”字一語雙關,不僅寫出江水之寒,更寫出自己對友人的萬般不舍之情。
18.兩詩在抒情方面各有什么特色?請具體分析。(6分)
答案:
17.(5分)CE(答C給3分,答E給2分)
【解析】C項,“愁”是全詩的詩眼。E項,“萬般不舍”錯,駱詩的情感更多是借古抒懷。[KS5UKS5U]
18.(6分)王詩:借景抒情,(1分)一、二句用深秋蒼茫之景,烘托作者的離愁別緒,表達自己因朋友離去的無限憂愁和對朋友的不舍之情。(2分)
駱詩:借古傷己,(1分)作者歌詠燕太子丹及其賓客送荊軻時怒發沖冠的情景,表達對荊軻的深深崇敬之意和自己人生失意的無限感慨之情。(2分)
十、山水田園(思想情感)
水調歌頭·游覽(1)
宋·黃庭堅
瑤草(2)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枝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3)。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注釋](1)此詞大約寫于作者晚年被貶官時期。(2)瑤草:仙草。(3)金徽:瑤琴。
19. 下列對本詞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 )
A. “春入武陵溪”,詞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典故,這一句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后兩句寫“桃花源”的美麗景色。
B. “我欲穿花尋路”三句,寫詞人穿過了桃花源的花叢,一直走向飄浮白云的山頂,一吐胸中浩然之氣,化作虹霓。
C. “紅露濕人衣”一句,黃庭堅化用王維的詩句,只把“空翠濕人衣”中的“空翠”換成“紅露”,可謂天衣無縫,渾然一體。
D. 詞人以靜穆平和、俯仰自得的風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寫得沒有一點塵俗氣,其實是構筑了一個自得其樂的精神世界。
E. 這首詞是作者春天記游之作,開篇“瑤草一何碧”用借代的修辭手法贊美春天的瑤草像碧玉一般可愛。
20. 分析這首詞下闋有哪些思想情感?請簡要賞析。(6分)
答案:
19. BE “我欲穿花尋路”寫詞人想要穿過桃花源的花叢,選項錯在忽略了“欲”的含義;“瑤草一何碧”用了比喻的手法。(答對一個給2分,兩個給5分)
20. ①與眾不同高潔的人生理想?!白袷?,枕玉枕,拂金徽”——詞人以豐富的想象,用“玉石、玉枕、金徽 ”等高潔的事物表現他的志行高潔,不與世俗合污,也寄寓了詞人與眾不同高潔的人生理想。
② 對現實的不滿:“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表面上是說無人陪他飲酒,言外之意是他感慨缺乏知音,感到異常寂寞,委婉地表達出他對現實的不滿。
③得不到的功名利祿而憂愁嘆息的感情: “我為靈芝仙草,……長嘯亦何為”——用比喻和象征的語言,寫自己的志趣品格:愿為超塵的仙草,不做趨時逢迎的桃花,作者表達了不必為得不到的功名利祿而憂愁嘆息的感情。
④體現了其獨處無友,唯月相隨的孤寂心境:“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描寫詞人酒醉后搖搖晃晃,東倒西歪及其下山翩翩起舞的形象,體現了其獨處無友,唯月相隨的孤寂心境。(一點2分,3點給6分)
陳琳老師簡介
《學習報》特約編審,創意語文工作坊創辦者和主持人,北辰雙語學校語文教師。從教多年,主編出版教學用書近二十本。
創意語文工作室簡介
創意語文工作坊于2017年4月成立,以語文教學探討交流,高考備考研究互動為主要目的,成立兩年來,已經發展到二十二個微信群,兩個QQ群,匯聚了全國各地的近萬名一線語文人,同時聯合一些出版社、雜志社、報社,為老師們發表個人作品搭建學習教研平臺。創意語文工作坊倡導堅守語文本心,資源共享,方便你我。大家一起分享成果,獲得啟迪,合作發展,快樂教學。2018年3月《中國好老師》雜志社對創意語文工作坊做了專門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