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脫青皮:我國傳統的方法是堆積脫皮,具體作法是將核桃青皮果堆集在一起,上蓋席片或草(避免日曬),促進成熟。青皮果堆積3~4天后,攤開用木棍敲打,青皮即可脫去,但此法常因陰雨天氣的影響或其他原因造成堆放時間過久,堆積腐爛,且敲打時易擊傷,堅果表面常常污染嚴重,影響商品質量。為解決這一問題,山東省果樹研究所試用3000~5000毫克/公斤的乙烯利溶液充分浸泡青皮核桃果后,放置在氣溫30℃、相對濕度80%的地方,5天后脫皮率95%以上,一級果率達85%,二級果率13.2%(堆漚法分別為33.2%和13.8%)。此法省工省力成本低,殼面干凈,商品質量好,值得推廣應用。
2.漂白和洗滌:為了保證堅果外觀美觀,提高其商品性,核桃堅果需漂白和洗滌。方法是:首先將脫去青皮的濕核桃用水清洗,洗凈殼面泥土和黑污,然后進行漂白,漂白容器禁用鐵器,使用瓷制器皿最好。農民一般采用水缸進行,漂白液是5~7倍次氯酸鈉水溶液,一般用溫水配制,需漂白的核桃果放入漂白液中,放入量以能使藥液面蓋過核桃為度,攪拌5~8分鐘,即可撈出倒入清水中洗滌。每公斤藥液可漂洗濕核桃50~80公斤,一缸藥液可漂洗7~8次,漂白后的核桃,應立即清洗2~3次。當漂白液洗滌干凈后,再將漂白后核桃進行晾曬,要求曬干后堅果果仁含水量在6.5%以下。
摘自《農村百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