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遼東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別字玄玄。為道教最為傳奇的得道真人之一,天順三年,英宗賜誥,贈為“通微顯化真人”,曾入武當仙山修道,創武當太極拳而聞名天下。又因精于醫藥,造詣甚深,民間稱其為“七針先生”,常以七針治人疾病,多奇效,遂名。 其著有《武當穴譜》一書,詳細記載了十二經脈于十二時辰中的十二循經流注大穴。特分享于眾,善用者用之。
十二經脈之營氣運動,于一天十二時辰中,逐經流行于十二經脈中,子膽丑肝寅時肺,卯大腸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腸,申時膀胱酉時腎,戌時心包亥三焦。
后世應用十二經脈子午流注穴,納子法多取之經脈中的五腧穴,虛則補其母穴,實則瀉其子穴。比如肺經虛,則于寅時肺經旺相之時,取肺經五腧穴中土穴太淵穴補之,以補肺氣之不足,以土能生金也;若肺經實,則于肺經五腧穴瀉其子穴,肺為金,子穴為水,故取金中水穴——尺澤穴瀉肺實。
然張真人所著之十二經脈流注大穴,卻有十二經脈中循經流注的主穴,也就是說這十二大穴分別主持十二經脈的經氣流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若臨床于十二經脈流注時辰取其主穴治療本經之病,再配以補瀉穴位,當有事半功倍之療效。但臨床需要注意,不能施重手法于此十二穴,以免堵塞流通之氣血,傷及身體,循經取穴,或補,或平補平瀉,瀉法當甚之。
子時膽經流注,其主經之穴足竅陰;
丑時肝經流注,其主經之穴章門穴;
寅時肺經流注,其主經之穴列缺穴;
卯時大腸經流注,其主經之穴曲池;
辰時胃經流注,其主經之穴天樞穴;
巳時脾經流注,其主經之穴三陰交;
午時心經流注,其主經之穴通里穴;
未時小腸流注,其主經之穴小海穴;
申時膀胱經流注,其主經之穴膏肓;
酉時腎經流注,其主經之穴橫骨穴;
戌時心包經流注,其主經之穴大陵;
亥時三焦經流注,其主經之穴翳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