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國法、知法犯法的小小少年,是家庭、社會之痛。我們必須對其從法治、道德、教育、社會多方面發力救治。
據報道,5月7日,山東省肥城市發生一起殺人案。警方通報稱,經初步調查,5月7日凌晨,犯罪嫌疑人14歲的辛某、17歲的李某酒后將七旬老人宋某毆打致死。除了兩個施暴少年,沒有人目睹一位七旬老人生前最后時刻所經歷的痛苦與絕望。“就我們目前了解的情況,這是一起非常惡劣的案件?!鄙綎|省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處處長欒馭表示。
2013年我國未成年犯抽樣調查分析報告顯示,未成年人犯罪時的年齡以14歲、15歲、16歲的居多,約占總量的三分之二,其中14歲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明顯上升,未成年人犯罪呈“低文化程度、低年齡”趨勢。七旬老人被兩少年毆打致死案,再次戳中社會痛點:這些孩子怎么了?為何走上犯罪道路?我們該如何拯救他們?
近幾年,校園霸凌及少年暴力犯罪事件屢有發生。由于網絡視頻的有聲有色、有形有體,每起案例都強烈沖擊了公眾的善良神經。這些未成年犯罪人似乎壓根兒就沒想到,如此恃強凌弱的霸道蠻橫,早就觸犯了做人底線乃至法律底線。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們不僅未在有人拍攝之下稍稍收斂,恰恰相反,反倒在鏡頭之下越發地歇斯底里,變成了叢林中一群兇殘的野獸。好多少年犯甚至自稱“14歲之前要大干一場,16歲之前你也可以干,但是到16歲之后就要收斂點”??梢姡麄儾⒎遣恢ǘ`法,而是知法犯法,這更讓人痛心。
這些花季雨季的孩子,何以成了“犯罪要趁早”的暴徒?一些孩子系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缺乏良好家教;一些孩子是差生,被教育所遺棄,破罐子破摔;有的受社會以及網絡暴力的不良影響,心中充滿了戾氣;也有的缺乏基本的法律觀念,無所顧忌。這些藐視人類尊嚴權利也無視國法威嚴的小小少年,不僅是家庭之痛、社會之痛,也是民族未來之痛。我們決不能漠然置之,聽之任之,而需進行多重救贖。
一是法治的救贖。根據刑法規定,不滿14周歲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筆者認為,有必要修改現行法律,對未滿14周歲的少年犯罪實施以教代刑的懲戒制度。通過限制其人身自由、強化社會義務服務以及加重經濟賠償等手段予以矯治,使其付出沉重的犯罪成本。
二是道德的救贖。許多少年的價值觀、倫理觀、世界觀是顛倒的,我們必須強化青少年信仰和價值觀的教育,在他們心里種下愛人、憐恤、尊嚴、平等、權利、法紀等一切文明理念,學會做人,懂得尊重他人,心存敬畏而不是任意放縱,心存感恩而不是充滿戾氣。
三是教育的救贖。我們要確保義務教育的普及率和教學質量,加強對留守兒童和差生的關愛與幫助,不讓一個孩子失學,流浪社會。
四是社會的救贖。家長除為子女犯罪承擔必要的經濟責任,還當接受強制性的親子教育。不能履行監護職責的當依法剝奪其監護權。社區社團當關愛留守兒童,提供適時的心理救助,使其感受社會溫暖,消除怨恨。通過開展有益的聯誼活動,幫助這些孩子建立良好互動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