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我在非洲,我在馬里
馬里共和國(République du Mali)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家,向北與阿爾及利亞、向東與尼日爾、向南與布基納法索和科特迪瓦、向西南與幾內亞、向西與毛里塔尼亞和塞內加爾接壤,是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它的北部邊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大多數人集中在南部,尼日爾河和塞內加爾河源于這里。馬里過去也被稱為法屬蘇丹,它的名字來源于馬里帝國。
馬里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根據聯合國《2010年人類發展報告》統計,馬里在全球169個國家綜合發展排名中列160位。
馬里為熱帶氣候,由北向南分為熱帶沙漠、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3種氣候區域。全年分為熱季(3月至5月)、雨季(6月至10月)和涼季(11月至次年2月)。熱季酷熱干燥,最高氣溫可達50℃;雨季多陣發性狂風暴雨,全年雨量基本集中于雨季;涼季最低氣溫也不低于14℃。全國平均降雨量為50~1300mm,由北向南漸進遞增。
馬里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曾是加納帝國、馬里帝國和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馬里原來是加納南部尼日爾河上游康加巴(今巴馬科南部)地區的一個小國,居民主要是馬林凱人(黑人曼丁哥族的一支),信仰伊斯蘭教。
馬里地處西非中部,東林尼日爾,西與塞內加爾、毛里塔尼亞毗連,南同幾內亞、科特迪瓦、布基納法索交接,北與阿爾及利亞接壤。國土面積124.1萬平方公里。
馬里全境主要由塞內加爾河上有盆地、尼日爾河中游和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組成。沙漠主要在北部,面積30多萬平方公里。境內陸勢平坦,多為海拔300米的平原和臺地,中部為大平原,西部和西南部海拔約為500~800米之間。
自1968年中國向馬里派出第一支醫療隊40年來,中國政府通過浙江省未間斷地向馬里派出了20批次、674名醫務工作者,累計救治病人300萬人次,開展各類手術12萬多臺。
巴馬科(Bamako)為馬里首都,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市總人口192.7萬(2012年);4月氣溫最高,平均為34~39℃,1月氣溫最低,平均為16~33℃。
馬里全國總人口1630萬(2012年)。馬里是個多部落國家,全國有23個民族,主要有班巴拉(占全國人口的34%)、頗爾(11%)、塞努福(9%)和薩拉考列族(8%)等。
馬里人注重禮貌,講究禮節,為人憨厚。當地居民見到外國客人,總是主動地打招呼,握手致予問候,詢問對方是否有需要提供幫助的地方,使那些初次踏上這個國家土地的外國人切身感受到馬里人彬彬有禮,熱情樸實。
馬里人樂善好施,助人為樂是他們的一種傳統的美德。客人臨時來訪,若是正巧趕上主人家吃飯,主人會熱情地邀請客人入座,一道進餐,并臨時制作幾樣可口的佳肴端上桌。此時,客人不管是否吃過飯,均不得拒絕主人的好意,否則會引起主人不高興。
馬里是一個非常落后的國度,經濟貧困,生活質量低下,54%的馬里人是文盲,約只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有干凈的水源,平均期望壽命只有45歲。
馬里素有“西非文化搖籃”之稱,但長期的殖民統治使其教育事業發展受到影響。馬里沿用法國教育體制,由基礎、中等和職業技術學校多所,學生270多萬,教師7.3萬,入學率79.7%,畢業率56.1%;高等教育學生總數8.6萬。2013年國民教育獲得撥款總計2.7億歐元,比2013年有鎖減少,其中境外援助占72%。
馬里系內陸國家,國內運輸主要靠公路。進出口物資需經鄰國港口轉運。連接鄰國的兩條國際公路干線經巴馬科通往科納克里和阿比讓。
馬里城市內交通工具主要是摩托車,出租車和各種類型、車況極差的面包車,城市間交通靠長途汽車。
杰內古城、通布圖古城、多貢遺跡和加奧阿斯基亞王陵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主要旅游城市有首都巴馬科、古城通布圖和水城莫普提,最佳旅游季節為11月至次年1月。
巴馬科(Bamako),馬里共和國(République du Mali)首都,該國的政治、經濟、教育、交通和通信中心,也是該國最大的城市。市區位于馬里的西南部,跨尼日爾河兩岸,北倚庫魯巴山,南部可通過巴馬科大橋連接對岸。市區地勢平坦,海拔320~340米,西北側為丘陵地區,海拔在450米左右。
巴馬科位于尼日爾河畔,寧靜的尼日爾河像一條墨綠色的彩帶,從西向東將巴馬科市區分成兩部分。而1200米長的巴馬科大橋橫架南北,又把城市兩部分連成一體。
巴馬科城的東面是一片工業區,有機車修理、紡織、食品等工業,巴馬科的木雕、象牙雕刻及金銀細工馳名西非。城里有一所藝術中心,收藏著馬里歷史上的珍貴文物,同時還展出各種精美的象牙雕、木雕、角雕、鱷魚皮袋和金銀飾品等藝術品。
巴馬科是一個景色美麗的城市,登上西北丘陵叢中的庫魯巴山,俯瞰全城秀麗風光,巴馬科盡收眼底。庫魯巴山曾是法國總督府所在地,總統府、外交部、計劃部、衛生部等國家機關都設在這里。
大街上,男人們穿著又長又大的阿拉伯式長袍,以白色和藍色為主,而且盡管氣候炎熱,他們仍戴著呢絨帽子。婦女們喜歡穿花花綠綠的印有人物或田園風光圖案的非洲式連衣裙,袒露雙肩,腳上穿著紅色或綠色拖鞋,也有的上身穿西服,下身穿裙子,腳登高跟鞋。
馬里婦女喜愛頭上包著花頭巾,戴著金黃色耳環,其直徑足有二三厘米,也有戴鼻環的,不過直徑比耳環小得多,那些有身份的婦女,大都要戴金項鏈和手鐲。
巴馬科的房屋多是平頂長窗,用紅顏色的磚砌成,帶有濃厚的阿拉伯建筑色彩,又反映出強烈的西非地區的特色,小巧美觀。一幢幢白色的別墅和高層歐式建筑掩映在綠樹鮮花叢中。市內最高的建筑是塔尖高聳的巴馬科大清真寺和17層的友誼賓館。
巴馬科城的東面是一片工業區,有機車修理、紡織、食品等工業,巴馬科的木雕、象牙雕刻及金銀細工馳名西非。城里有一所藝術中心,收藏著馬里歷史上的珍貴文物,同時還展出各種精美的象牙雕、木雕、角雕、鱷魚皮袋和金銀飾品等藝術品。
巴馬科市區,幾乎家家都愛栽種紫藤花作為籬墻花,在強烈的陽光下,這種花的顏色分外鮮明耀眼。據說,這種花最早引自于中國,因此馬里人把它叫做“中國的驕傲”。
在馬里,感受了非洲人民的熱情,貧窮和富有,在這片土地上,還有朋友的努力和付出,在外漂泊的歲月,經歷了痛苦和艱難,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巴馬科[馬里共和國首都]
游世界[非洲33]---馬里
來到馬里(二) 走進巴馬科街頭
【暢游世界--非洲】馬里共和國(1)
世界遺產之馬里篇(4個)
《古代民族與古代文明》:蘇丹尼格羅人與西非文明(上)(原創首發)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志市| 河南省| 莲花县| 睢宁县| 平利县| 莱阳市| 民乐县| 会宁县| 万安县| 曲麻莱县| 廉江市| 阿克苏市| 淮安市| 潮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娄底市| 韩城市| 外汇| 小金县| 张家界市| 奉节县| 洱源县| 冀州市| 塔河县| 定远县| 周口市| 儋州市| 琼海市| 英超| 佛坪县| 库尔勒市| 攀枝花市| 青神县| 武鸣县| 临武县| 东阿县| 阳谷县| 衡水市| 平塘县| 常宁市| 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