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消息
成都樹德實驗中學初2007級9班格外耀眼:成都市優秀班集體;學校每年的優秀班集體;在樹德實驗中學這樣的名校里,每科每次考試幾乎都是第一名;學校的校級干部競選很多名額被該班霸占;學校每次表演、競賽該班“出師必勝”……該班之所以耀眼,很大一個原因是,該班有一部自己的“班級法”。在這個班里,人人參與“立法”,步步都玩真格;人人參與“司法”,天天都要總結;老師“違法”,也要受處罰……
·總綱·
“班級法”一共七章85款 昨日下午,記者看到了這部“可能是我國中學里面的第一部班級‘法律’”。它的完善和詳細讓記者吃驚。“班級法”有專門的彩色圖標,圖標上有學校的拼音第一個字母的縮寫,五星圖標上面是一個大大的“9”,下面是“2007”,代表班級。
這部“法律”一共有七章85款,分為“課堂法”“作業法”“清潔衛生法”“值日生條例”“班委干部條例”“班主任自律條例”“其他規定”7部分。每一條款不但有對學生生活、學習行為的規范要求,還有對違反者的處罰方式,涉及到學生在校期間的幾乎所有方面,如:起立敬禮要對齊,違者扣2分(指學生操行評分,下同),所在小組練站姿5分鐘;上課不得說小話,不得做與當堂課無關的事,違者扣3分;早晨進教室即將有關作業放在自己課桌上,由組長來收,預備鈴一響不再收作業,違者扣2分……
·產生· 歷時兩月全班討論并完善 拿著長達12頁的“班級法”,記者問該班班主任龔春梅:“你當初為什么想到要制定這么一部‘法律’?”龔春梅說:“我教書以來,一直想找到一條學生‘自治’的途徑,做了很多嘗試。我發現只要是學生自己認可的事情,他們往往執行起來特別上心。所以在2004年9月當這個班的班主任時,我就想把對班級的日常管理和對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管理‘演繹成學生自己的事情’……”初一剛入學一周,龔老師就宣布了自己的這個想法,并拿出了一個簡單的框架,發動全班同學討論并完善,兩個多月以后,“班級法”終于出臺。
“其實當初還有一個非常原始的想法,就是想偷個懶。”龔春梅顯得不好意思地說,當班主任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基本上要耗費2/3的時間在班級事務的處理和管理上,瑣碎的事情常常要占用很多時間,于是就想到了“讓學生自己去整班上的事情,自己去管理自己……”
·崗位· 每個同學都是“執法”者 如果學生“犯法”,總得有“法官”來處理。在“班級法”之外,另外還專門出臺了一個“法官職責”,記者看到,針對班級工作的不同方面選出了不同的“法官”,里面設有42個“法官”崗位,全班每一個學生都至少擔任了一個“法官”崗位。“法官”名目繁多,有小組日記管理員、好事管理員、眼淚管理員、監督班級法管理員、名言管理員、補考管理員、游戲管理員、課外書籍管理員、粉筆管理員、班級秘書等等。這些“法官”有自己的執法權力:眼淚管理員可以對“犯了錯誤挨批評時只顧流淚的同學,每滴眼淚收一百字說明書”;小組日記管理員可以要求“未經本人允許私自看他人日記者寫1000字說明書”;名言管理員負責檢查黑板上每一條格言寫得是否認真,對不認真者,有權力處以“擦掉重寫,扣三分……”
·平等· 班主任曾兩次受“罰” 班級法律制定后,班上任何人既是守“法”者,又是執“法”人,人人都有權利,人人都沒有特權,包括班主任龔春梅。第六章“班主任自律條理”,一共7條,專門是對班主任制定的。其中規定班主任每月出現下列任何情況獨自打掃教室衛生一次:對全班發火1次以上;上課拖堂2分鐘以上;錯誤批評同學1次;擅自將自習課改上語文……此外,還有一條異常嚴厲的“法規”:每半學期全班對班主任進行評議,無記名投票,未過半就打掃教室,并在全班面前作檢討。兩次未過半將通報學校并要求撤換班主任。
從實施到今年,龔春梅有過兩次“違法”的經歷,其中的一次發生在初一后半期,當時正在上課的她沒有聽到下課鈴聲,拖堂了3分鐘,這時,負責監督她的“法官”張卓然舉手站起來,告訴她“違法”了,按照規定,她將面臨獨自打掃教室衛生一次的處罰。放學以后,她拿起工具開始打掃。隨后幾次的小組日記里,很多同學都寫到了這件事,并表示一定要遵守“班級法”。在他們看來,老師是言而有信的;“法律”面前果然是人人平等的。
·“開庭”· 近三年來開了兩次庭 龔老師和她的學生介紹說,一般的“違法”行為,處理程序是該項執法“法官”報告“主法官”值周班長,由他進行公告,以核對事實,在沒有爭議的情況下按照條款處理,并告知全班同學和家長。如果是“影響班集體榮譽”等特別重大的事情,則需要“開庭”處理。“班級法”制定近三年來,一共開了兩次庭。
該班學生印象最深的一次“開庭”是在初二上學期:該校上課期間出校門要憑出門卡,3名同學偷偷溜出去被發現,按照校規是取消該班該周學校優秀班集體的評比,直接影響了班集體榮譽,這是班上最嚴重的“違法”事件。全班要求“開庭審理”。最后全班同學討論之后形成“判決”意見:3名“違法”同學每人扣操行分40分,罰做5件好事。然后全班舉手表決,半數以上通過,生效!
·良效· “班級法”準備在全校推廣 該校校長樊曉彬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處罰僅僅是教育的一種手段而已,不是目的。一個班集體有什么樣的行為習慣,學生個人有什么樣的價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在于老師的引領。“班級法”的做法顯然讓該班的學生自覺、自主地接受了,“學生能接受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她對“班級法”非常肯定,中學生守則、校規、班規有不少,但都是強加給學生的。“班級法”則是學生自己參與、自己制定的,學生很樂于接受,減少了傳統規定的抵觸心理,所以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這種教育效果是終生的,“學生現在能夠做到自覺遵守‘班級法’,以后進入社會后一定是一個守法的好公民”。據悉,該校準備全校推廣這樣的經驗。
本報記者 賴波
“班級法”精彩條款摘錄 課堂法 第3款:課間即作好下堂課準備,桌面放好相關教材及學習用品,違者扣3分。
第5款:起立敬禮要對齊。違者扣2分,所在小組練站姿5分鐘。此項由值周班長監督執行。
第8款:上課不得說小話,不得做與當堂課無關的事,違者扣3分。經提醒一次后仍然說話,罰其當一次值日生。
第10款:上課不看與該課無關的書。違者扣5分,捐兩本150頁左右的書。每天中午(一周)20分鐘名著或精彩段落在全班面前朗讀。
作業法 第15款:早晨進教室即將有關作業放在自己課桌上,由組長來收;預備鈴一響,不再收作業,違者扣2分。
第16款:早上不得趕作業,違者扣4分;超過三次通報家長配合教育。對有關負責人的處罰同此。此項由學習委員監督執行。
清潔衛生法 第22款:在教學區內不得吃任何零食,也不許把任何零食和面包帶進教室。違者扣2分,給全班每人買一份。此項由生活委員監督執行。
第33款:要講究個人衛生(1)不留長指甲(2)頭發整齊(3)不戴首飾(4)臉上干凈(5)不涂指甲油(6)不戴耳環(7)不戴戒指(8)不留怪異頭發。違者扣10分,做好事三件。
班主任自律條例 第51款:不得未經同學同意而占用自習課講語文,違者獨自打掃教室一次。
第53款:.按時下課,特殊情況拖堂不得超過2分鐘。違者在班上唱一首歌。
第55款:批評同學應盡量態度平和,不得經常對同學大發雷霆。每月向全班發火超過一次,打掃教室一次。
其他規定 第60款:不踩草坪。違者扣10分,捐綠色植物一盆,直徑不小于20厘米。此項由值周班長監督執行。
第71款:未經同意不能翻閱老師或他人的物品。違者扣3分(翻閱老師的物品扣10分),向別人賠禮道歉,做好事1件。此項由禮儀委員監督執行。
樹德樹人 始于自治 ◎朱達志
樹德實驗中學的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制定“班級法”,并嚴格考核執行,班風、學風、學生個人作風煥然一新,“問題少年”的失范行為獲得了有效的矯治,全校學生的學習成績整體上獲得穩步提升,各種榮譽也紛至沓來……
學生自己制定班級法規,對自身行為實施自我管理,這可以說是新世紀學生自治的一種有效形式。學生自治其實是一個古老的命題。早在1919年,陶行知先生就寫過一篇《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他說:“時勢所趨,非學校中提倡自治,不足以除自亂的病源。”而所謂自治,是“通過自我管理和集體輿論來進行管理的辦法”,這是和“他治”最不同之處。
樹德中學的“班級法”管理制度,是合乎“自我立法、自我執法、自我習法”這一自治基本原則的。但比照陶行知先生對自治的理解,樹德中學的辦法似乎又有所超越。譬如,他們的“班級法”等自治規章,除了利用“集體輿論進行管理”外,還制定了明確而又詳細的“違法”懲戒措施,使之成為了有效實施學生自治的堅強后盾。
理論上說,學生自治是合乎少年兒童心志發育與成長規律的。通過“自我立法、自我執法”的形式進行自我管理,一是易于被學生接受,從而確保管理效率;二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使之適應將來必須面對的法治社會環境;三是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為將來正式進入社會參與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因此,樹德中學同學們的上述做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