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持有成本定價模型可以確定不同交割月份合約的理論股指期貨價格,期現套利交易利用期現之間不合理價差進行套利,而跨期套利則是利用不同交割月份期貨合約之間的不合理價差進行套利。套利的結果使不合理定價合約與現貨之間的價差變得合理,不合理定價期貨合約之間的價差變得合理。其中價差的變動就構成了期現套利和跨期套利交易的利潤來源。股指期貨跨期套利交易一般存在無套利上下邊界確定及修正、開倉止損、再開倉過濾、盈利平倉和到期平倉等幾個重要環節。
利用持有成本定價模型對不同到期日股指期貨合約進行無套利上下邊界的確定。無套利的上邊界為:無套利上邊界=理論價差+交易費用+沖擊成本+交易所需保證金的利息;無套利的下邊界為:無套利下邊界=理論價差-交易費用-沖擊成本-交易所需保證金的利息。其中,理論價差由持有成本定價模型計算得到,交易所需保證金包括交易保證金和風險準備金。如果實際價差超過了該上下邊界確定的區間,則存在跨期套利機會,存在剔除了交易費用、沖擊成本和持有成本后的凈收益。
修正原上下邊界得到可交易上下邊界。上面確定的上下邊界僅僅包括了交易中所發生的費用和持有成本,沒有考慮目標盈利部分。在實際操作中,要對上述的模型進行修正,修正后的價差上下邊界稱為可交易的上下邊界。修正的方法包括利用必要收益率代替無風險利率、真實價差超過原上下邊界一定金額或真實價差超過原上下邊界一定比例等條件后才開倉。對原上下邊界的修正的目的是通過過濾篩得出更好的交易機會來實現更大的單筆盈利。
根據可交易上下邊界設置止損標準。期現套利如果持有合約到期,不合理價差最終一定向合理值回歸;但跨期套利大多數并不持有至合約到期,因此存在不合理價差在我們所交易的時段內不向合理值回歸,甚至出現擴大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添加合適的止損標準。根據止損標準調整開倉標準,如果實際價差在止損上下邊界附近震蕩,頻繁發出開倉和止損信號,增加龐大的交易成本。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是設置信號過濾系統,對于賣出價差的跨期套利來說就是當實際價差低于止損上邊界一定幅度才重新開倉,這相當于添加了一個再開倉邊界。
按照平倉時機的不同,分為盈利平倉和到期平倉兩種平倉標準。正常情況下套利者應在實際價差恢復至理論價差時平倉,我們稱之為盈利平倉,此時套利者將得到一定的收益,其大小與其目標收益率有關。對于未能盈利平倉的套利頭寸而言,應在近月合約到期前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