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友們的消息非常多,喜鵲也不是鐵人,精力有限,沒有回復到的請見諒,有幾個問題比較集中,很多人反映看不到過去的文章,只要進入我的公眾號,然后點擊右上角的小人,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就可以看到。 我在論壇有個交流陣地:http://forum.91vdo.com/phpwind/v9/upload/read.php?tid=7&fid=2
孫悟空從山神土地口中知道了過去鷹愁澗沒有妖邪,是因為觀音救了白龍在這里等候取經人才有的這個龍,孫悟空將自己和白龍的矛盾跟山神土地說了一遍,干什么?就是串供,如果別人問山神土地,能給自己作證,是白龍先吃了馬才打起來的,在孫悟空的想法中,既然等取經人就應該積極打聽嘛,然后主動打招呼遞份簡歷,觀音讓你等著就死等呀,萬一人家走過去呢?可是他哪里知道,誰像他這樣不可或缺呀。 既然知道事情的原委就好辦了,于是讓山神土地來唐僧面前給自己作證,孫悟空去找菩薩解決,其實孫悟空不想去找觀音菩薩的,當知道緊箍是觀音讓唐僧給自己戴的,很生氣,還想打到南海去,現在還在生觀音的氣,如果去南海找觀音保不齊就吵起來甚至打起來,所以當唐僧擔心他去太久而吃不上飯的時候,金頭揭諦自告奮勇去請觀音,看孫悟空的反應:行者大喜:“有累,有累!快行,快行!”可見他是多么討厭觀音。然后把唐僧吃飯問題交給山神土地和保護的那些神仙,自己去鷹愁澗找白龍了,其實是躲了,他是真不想和這么一個窩囊師父在一起。
金頭揭諦來找觀音讓他幫忙去降服白龍,有兩件事讓觀音沒想到,一個是白龍吃了馬匹,一個是來的不是孫悟空而是金頭揭諦。觀音沒有想到白龍這么不相信自己,這次取經雖然有佛派引進人才和擴張佛派的目的,但是觀音非常希望這次引進的人才都能成為觀音派系的人,但是白龍并不信任自己,吃掉馬匹不就是讓取經團隊沒有退路,想不用白龍都不行嗎?還有孫悟空沒有來找自己,觀音最想拉進自己派系的就是孫悟空,強大的家世背景,可以調動的天量資源都是其他人望塵莫及的,但是剛開始就和孫悟空結了仇,如果孫悟空不在自己派系,而站到其他派系對于觀音來說可不是好事,他很清楚現在佛派四個派系有一個平衡,孫悟空是可以打破這個平衡的,可以這么說,得孫悟空者得佛派,所以還是要和孫悟空緩和關系。 觀音到了鷹愁澗,孫悟空正在罵白龍呢!按理說,孫悟空已經知道了白龍也是取經的一員,為什么還要罵呢?正因為是取經的一員才要罵,誰取經,唐僧,他給自己戴上的緊箍,誰給唐僧的緊箍,觀音,偏偏這個白龍是聽觀音的話在這里等取經人,而又因為吃了唐僧的馬讓唐僧說自己不能降龍,詆毀自己的武功和名譽,所以罵白龍就是罵唐僧和觀音。
金頭揭諦通知孫悟空觀音到了,看孫悟空和觀音的對話,簡直了……很精彩。 孫悟空:“你這個七佛之師,慈悲的教主,你怎么生方法兒害我!” 上來就連諷刺帶質問,你觀音太不地道了,空有那么高的地位,干得卻是下流事。 觀音:“我把你這個大膽的馬流,村愚的赤尻!(潑婦罵街)我倒再三盡意,度得個取經人來,叮嚀教他救你性命,你怎么不來謝我活命之恩,反來與我嚷鬧?” 果然,如果沒有緊箍,觀音會把救孫悟空命這事記一輩子,孫悟空這輩子就再也別想翻身了。 孫悟空:“你弄得我好哩!你既放我出來,讓我逍遙自在耍子便了,你前日在海上迎著我,傷了我幾句,教我來盡心竭力,服侍唐僧便罷了;你怎么送他一頂花帽,哄我戴在頭上受苦?把這個箍子長在老孫頭上,又教他念一卷甚么‘緊箍咒兒’,著那老和尚念了又念,教我這頭上疼了又疼,這不是你害我也?” 聽到觀音又把五行山救命的事拿出來說了,毫不客氣地頂了回去,你和唐僧是救了我,但是給我戴緊箍也害了我,里外里這事扯平了,以后不許再提,還把在東海被觀音罵的事也翻出來了,如果沒有緊箍孫悟空就忍了,畢竟救命之恩如同再造,現在已經沒有救命之恩了,當然要拿出來說,你觀音什么德行?我都答應會保唐僧取經了,你還跟我玩緊箍這套,你這種說話不算數的濫人還有臉在我面前充救命恩人? 菩薩笑道(注意這個笑字,這是理虧的反應):“你這猴子!你不遵教令,不受正果,若不如此拘系你,你又誑上欺天,知甚好歹!再似從前撞出禍來,有誰收管?須是得這個魔頭,你才肯入我瑜伽之門路哩!” 將緊箍說成魔頭,說明承認了救命之恩和緊箍抵消了,觀音開始轉移話題,先把如來和玉帝搬出來了,你闖出那么大的禍還不是佛派罩著你,是佛派收留的你,你不想進佛門才用緊箍的。這下孫悟空不會罵回去了,否則連如來和玉帝都罵了。 孫悟空:“這樁事,作做是我的魔頭吧,你怎么又把那有罪的孽龍,送在此處成精,教他吃了我師父的馬匹?此又是縱放歹人為惡,太不善也!” 聽到觀音將緊箍說成魔頭,有認輸的意思,也就不糾纏了,也轉移了焦點,開始嘮叨白龍為惡的事,其實就是結束爭吵的意思。 觀音的解釋是西天太遠,凡馬是不行的,必須是有神仙血統的馬才行,所以讓這條龍變成一匹馬載唐僧去西天。 在這場孫悟空和觀音的爭吵中,兩個人都毫不客氣,據理力爭,不過結果就是救命之恩已經讓緊箍事件給扯平了,這解除了孫悟空一個巨大的掣肘,否則觀音唐僧天天拿救命這事威脅孫悟空,孫悟空就是有經天緯地之才也施展不開。
觀音讓揭諦叫白龍出來,白龍先表態,我在等取經人,一直沒消息。觀音告訴白龍孫悟空就是大徒弟。白龍馬上說孫悟空沒提過取經的事,這就是矯情了,白龍吃了人家的馬,和你打架,憑什么提取經?人家要馬好不好?那么白龍知道不知道唐僧和孫悟空是取經人?當然知道。從土地的言辭中可以知道,這里是非常荒涼的,只有鳥獸,一般沒什么人,如果有人來,就算沒聽到孫悟空撐破山出來的動靜,也應該知道大唐邊界少了座山,起碼也會有人談論這種異聞。土地山神一點消息都不知道,說明這里沒有人煙,突然來了兩個和尚一匹馬,只要不太傻就知道是取經的,白龍吃馬匹是故意的,就是讓取經隊伍非用自己不可。從唐僧收徒弟來看,只有收白龍的時候觀音親自到,一方面要取出王母送給涇河龍王的明珠,還要將白龍變成馬,但是最重要的是改變了承諾:“功成后,超越凡龍,還你個金身正果。”為什么要改變承諾,過去可是說白龍白干的。原因還是出在孫悟空身上,戴緊箍前,孫悟空去了一趟東海,將自己取經的事情告訴了東海龍王,孫悟空是世家大族勢力的領袖,當龍王知道孫悟空出來之后,就開始串聯,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龍族。在孫悟空被壓制的五百年間,世家的領袖是涇河龍王,而涇河龍王的被殺也讓龍族和其他世家對于沒有孫悟空的世家聯盟不抱希望,得知孫悟空出來之后必然會向孫悟空靠攏,這樣被佛派私藏的涇河龍王(萬圣龍王)的作用就有限了,萬一世家重新聚集在孫悟空身邊,那么佛派縱有涇河龍王也調不動世家,所以就必須兩頭下注,既要掌控涇河龍王又要掌控孫悟空的渠道,而白龍馬必然會成為孫悟空和龍族聯系的重要渠道。無論是觀音還是其他佛派勢力都不會看不到這一層,想要利用孫悟空來調動龍族勢力,不能沒有白龍馬,所以孫悟空進佛派,白龍也必須進佛派。計劃趕不上變化,孫悟空的一杯茶改變了白龍馬的命運。
馬有了,事情解決了,觀音正要走,孫悟空攔住了觀音,強烈表示不去西天去取經,孫悟空列出了兩個不去的理由,一個是路途遠,唐僧不能駕云,猴年馬月也到不了,還有一個是那么多妖怪搞不好命都沒了,太危險。觀音針對孫悟空提出的兩個困難提出了解決方案,一個是批評教育,當初你拜須菩提為師,可是從東勝神州到西牛賀州,你都不嫌遠,現在的路程還少一半呢,你倒嫌遠了,這是懶惰。針對怕死的理由,觀音首先強調佛教的教義就是死了才能成佛,死亡是一個很高大上的事,進了佛門就應該有隨時成佛(去死)的準備。而且給了孫悟空一個權力叫天天應叫地地靈,說白了就是天上和地上的資源隨你調遣,仙佛神鬼聽你招呼。而且我也隨時來幫忙。最后給了孫悟空三顆救命的毫毛,是在天不應地不靈我也不在的時候用的。總之,孫悟空這趟不會有性命之憂,孫悟空這才放觀音走。 我們看孫悟空這些權力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調動天上和地上的資源應該是天庭和佛派商量好的,為了這次取經行動,天庭和佛派都會竭盡全力配合,而將調動資源的權力交給了孫悟空,這點很重要,不是給取經團隊每個人,不是給取經的首腦唐僧,而是專門給了孫悟空,其實就是授權孫悟空全權代理取經事務,只有孫悟空提出要求才會配合,其他人調動不了天上和地上的資源。權力并不是你的排場多大,也不是別人對你點頭哈腰,而是我給你下達任務你得去干(無論用什么方法,哪怕是跪下來乞求也算)。觀音的幫忙有兩個層面,一方面孫悟空可以調動觀音,有這個權力,當然態度要謙卑,同時也是人情,觀音在彌補和孫悟空之間的情感裂痕。最后給了三根救命毫毛,就是利益了,嘴上說說沒用,畢竟調動天地資源還沒試驗過,調動觀音解決困難也沒試驗過,誰知道管用不管用,說服孫悟空去取經怎么也要給點實際的好處,于是給了三根救命毫毛。 這趟觀音吃了大虧,救孫悟空的事情已經因為緊箍的事抵消了,為了讓孫悟空去取經反而簽署了隨叫隨到的不平等條約,還白送了三根救命毫毛。那么獲得的好處呢?孫悟空表示繼續西行取經(非永遠表態,隨時會變呦)。
在收復白龍馬后,作者專門寫了水神送師徒兩個過鷹愁澗和落伽山的山神送馬的鞍轡,為什么要寫這段,很簡單,讓唐僧對孫悟空的背景有個大概的了解,唐僧雖然知道孫悟空本領高強,但是并不知道孫悟空的政治背景和人脈資源,唐僧多多少少也看出一些端倪,這個徒弟背景非凡。唐僧讓孫悟空拜一拜落伽山神,孫悟空斷然拒絕:“他還敢受我老孫之拜?老孫自小兒做好漢,不曉得拜人,就是見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個喏便罷了。”孫悟空因為緊箍火氣很大,他迫切需要一個出口將這股怒氣給發出來,大家都盡量不給孫悟空發火的機會。而這個現象更加強化了唐僧的危機感,這個徒弟背景深不見底,不是省油的燈,特別提到連見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都不拜時,內心更加焦慮,唐僧信了沒有?他是不想信,不敢信,因為信了的話,一個小小的凡僧在這樣一個大人物面前如何自處,如何當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