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卡門·西蒙說:
你和人說過的話,90% 都會被忘掉。而只有被記住,你才能贏。
幽默,是讓人記住你最快的方式。
要說今年誰最火,張文宏醫生一定榜上有名。普通人印象中嚴肅的醫生中,居然出了一位“網紅”,的確不多見。但回顧一下他每次的公開發言,又在情理之中:
“你在家不是隔離,是在戰斗!你覺得很悶,病毒也被你悶死了啊!”
“你認為醫生有多重要,我們的護理姐妹們就有多重要。現在都在歌頌醫生,但比較完整的說法,應該是醫護人員。”
“(復工上班盡量少交流)開會,你就找誰跟你關系最差,你就跟他坐一起。”
比起以往專家晦澀、難懂的長篇大論,張醫生說話除了準確、權威,更多了幾分風趣。讓人一聽就懂,會心一笑,瞬間就能記住。抗疫期間,他就是最受歡迎的專家。
幽默,能放大你的個人魅力和社會價值。會說話,真的勝過你10倍的默默努力。
生活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朋友聚會,有個幽默的人,聊天就不會冷場;
·伴侶相處,說話幽默讓你更有情趣,遇到矛盾幾句就能化解;
·職場協同,幽默的人說話領導、同事更愛聽,總能輕松解決問題……
難怪都說,會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
“可是沒有天賦,是不是很難學會有趣的表達,成為溝通高手?”
不是的。
憑借《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頻上熱搜,甚至差點登上春晚的“幽默女神”——思文,就是一個通過后天學習,成長為幽默高手的最好例子。
她說,幽默的天賦少有,掌握一定的技巧,人人都能有點幽默感。
她把自己的人生思考和閱歷,以及在脫口秀行業中積累下來的所有經驗都寫在了一本新書中,也就是《說笑:有效有范兒的表達技巧》。她在這本書中和我們毫無保留的分享了她對溝通的認識和鍛煉溝通能力的技巧。她希望通過她的分享,可以讓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閃爍而有生機。
制造「意外感」
幫你化解溝通危機
想成為說話幽默的人,你首先要知道幽默是怎么產生的。
德國大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
“幽默,來自從期待,到期待落空的突然轉換。”
意思是,幽默的產生,是因為你原有的預期被打破了,產生了“意外感”。如果有人在言談中,出現了讓人意想不到的轉折、邏輯矛盾,就會有幽默的效果。
舉個例子,開心麻花有個話劇,里面有一幕說,武林學院里,徒弟要去挑戰武林高手。臨行前非常不情愿地說,“師父,如果徒弟打不過高手,您不會眼睜睜地看徒兒送死吧。”
師傅深情地說:“你放心吧,師父不會眼看著你送死的,師父會把眼睛閉上的。”
這里“師父會把眼睛閉上的”就是在你意料之外,打破你的預期的。因為一般人的預期會是,師徒情深,一定不能見死不救。
但恰恰是這樣的“見死不救”,讓人覺得好笑。
你可能會說,好笑有什么用?
關鍵時刻,還真是只有「好笑」才管用。我們在工作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偏 見、打壓和針鋒相對,如果懂一些幽默回應的技巧,能夠制造「意外感」——你就不會無言以對,甚至能化險為夷、機智抽身。
我就遇到過這么一件事:
有一年春節,32歲的表姐終于帶了男朋友回家吃飯,算是正式上門。飯桌上,大家邊吃邊聊,氣氛融洽。
可能是老丈人看女婿,一開始總有點不順眼,舅舅突然說:“怎么現在的男神女神,旁邊都是矮窮矬?”
話落,所有人都停住了筷子,氣氛尷尬到冰點。
雖然,表姐的男朋友是矮了點,可是當眾戳人短處,還真是讓人難堪。
只見表姐笑著,問男朋友:“男神,你是怎么看上我這個‘矮矬窮’的啊?”
就這么一句話,在場的人頓時松了口氣,笑了起來。尷尬和危機瞬間化解。
我們總說,幽默的人有智慧。其實,就是因為幽默的話語,總能打破僵局,給人出乎意料的答案。
這種“意外感”,不但能讓人發笑,更能在關鍵時刻幫你解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學會「雙線結構」
讓人快速記住你
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有多重要?在工作中,體現得更明顯。
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場景:
公司開會討論,領導要求大家都要談談自己對方案、項目的看法。這時候大多數人,都會交換一下眼神,默默低下頭。
如果你總是思來想去,只說出“我沒意見”,或是拋出一個很尋常的觀點,那么之后你被問到的次數,就會越來越少。
你可別覺得松了口氣。不被領導問到的另一個側面,就是存在感低。領導都想不起來你了,那以后有提拔的機會,你被想起的可能性也會很小。
如果你學會了風趣幽默的表達方式,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用好幽默中的“意外感”,能讓你的觀點自成一格,在工作生活中脫穎而出。
具體來說,怎樣才能制造“意外感”?
教給你一個常用的幽默工具——雙線結構。它能幫助你,在常見的事物中找到不同尋常的視角。
雙線結構說的是,好笑的話里要有兩條故事線,第一條故事線(故事1)是人們在常規思維下最容易想到的。如果你只是沿著故事1說下去,就不會好笑,因為讓人發笑要有“意外感”。
這時候,你要在故事1的基礎上制造一個意外,也就是,加上第二條故事線(故事2)。
舉個例子,我在第一季《脫口秀大會》中講過一個段子,很多人就是通過這個段子開始認識我的。其中,我就運用“雙線結構”,提出了一個很多人看來,意想不到的觀點,“把夫妻過成兄弟”——
“很多人會問一個問題,就是男女之間到底有沒有純友誼?我覺得是有的,我跟我老公就是。
夫妻兩個人,如果能用朋友的方式來相處,我覺得也很好。很多夫妻間的矛盾,就會迎刃而解。
你把老公當哥們,再也不用擔心時間長了之后兩個人還要分房睡啊,特別尷尬對不對?直接把雙人床賣了,換成上下鋪,他就是睡在你上鋪的兄弟。”
這個段子當時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一起來拆解一下:
段子里,藏著這樣兩條故事線。第一條故事線是“夫妻恩愛,要甜甜蜜蜜過”。這是大多數人聽到夫妻關系時,通常的思路。也可以說是聽到“夫妻關系”之后,最容易在心里產生的“隱含假設”(比如,聽到“車輪”,第一反應車輪是圓的)。
如果照著“夫妻生活要甜甜蜜蜜過”講下去,就不會很有意思。這時候,就要打破聽眾心里的隱含假設,引入第二條故事線,“夫妻也可以過得像兄弟”。
這第二條故事線因為突破了一般人的心理預期,打破了常規思路下容易產生的隱含假設,就讓人眼前一亮。大家也就記住了“把夫妻過成兄弟”的思文。
這其實和心理學上,人們是否會喜歡上一件事物的心理狀態,是一致的。你可能會以為人的喜好是主觀的,“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但事實上,心理學家早已有了一個非常堅實的答案——
人們更容易喜歡自己熟悉的東西。但過于熟悉又不免無聊,熟悉中需要點意外。
雙線結構正是如此:故事1引導聽眾產生常見的心理預期,給你熟悉感;故事 2 打破熟悉的心理預期,給你意外感。
學會了雙線結構,你在今后的人際溝通中,就更有優勢。你說出來的話,既能打破對方預期,吸引注意力;又能讓人覺得有共鳴,更容易被記住和接受。
比如,你是一位員工,想向領導表達你工作勤奮,一直在加班,你可以說,“我已經連續上班7天了(隱含假設:好累啊),吃不到老婆做的難吃的飯,簡直太幸福了!(打破隱含假設)”
后半句打破了預期,有了幽默的元素,就變得不再像邀功或抱怨。領導哈哈一笑,對你引起了注意:這個同事不錯,愛公司。而且這個馬屁拍得,嗯,有點水平。
再比如,曉靜還用這句簡單的話,解決了家庭爭吵的大難題:
“老公總覺得他上班辛苦,我在家帶孩子輕松,我怎么說,才能讓他明白全職媽媽也很不容易呢?”
辦法很簡單。與其不斷提需求,說什么“我每天累死累活的,就不能搭把手么?”
不如用“雙線結構”的幽默技巧,打破對方預期再表達:“我已經連續上班7天了,作為一個全職媽媽,什么時候可以放兩天假呢?”
老公一下就意識到,作為全職媽媽,曉靜和他一樣是在上班,而且一直沒有休息。
面對復雜的溝通難題,幽默技巧,真的很好用。
人人都能成為
會幽默的溝通高手
蕭伯納曾經說過:
“如果你想告訴人們真相,要用幽默的方式,否則他們可能殺了你。”(If you’re going to tell people the truth,make them laugh, otherwise they’ll kill you.)
溝通是個技術活。但即使到了要殺了你的地步,用幽默都可以化解,更何況其他的溝通難題。
學會幽默——
過年回家應對親戚:什么時候結婚?什么時候生二胎?一個月工資多少?各種刁鉆問題都能輕松應對
突然被人懟了一句:你能快速反應,機智優雅地懟回去,不用等到黃花菜都涼了,才拍大腿懊悔
在社交聚會場合:你能談笑風生,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備受大家的矚目
和領導、客戶聊天:不會再如坐針氈,而是能輕松得到領導、客戶的信任,幫你升職加薪
和伴侶鬧不愉快了:不用再絞盡腦汁找不到臺階下,一句逗趣的話,就能瞬間扭轉氣氛
……
以上其實只是思文分享的溝通技巧里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如果你想掌握幽默的說話技巧,不妨打開思文的新書《說笑:有效有范兒的表達技巧》。你遇到的溝通問題,思文都能給你一個有溫度的解決方案。
思文在自序里寫到:“人生就是這樣吧,總有遺憾,又總要前進。歲月在流逝,但她能帶給我們禮物。祝我們更強大,自由,快樂,富足。”
會說話的人,懂得邊界,懂得溫度,懂得不需要太用力,也能活成自己想要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