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流感中招后能不能給孩子吃這個吃那個,今天專門給大家一個針對這次流感孩子們病后恢復的經驗方。病后的孩子,要做好調理盡快回復抵抗力,病后1個月內是調理的黃金期。
流感病后的主要癥狀
咳嗽,有痰,流涕,大便不正常,嘴巴臭,晚上睡覺盜汗,胃口不好,臉色黃,精神差。
病后恢復推薦用方:小兒復元方
炒谷芽10克、炒麥芽8克、陳皮2克、烏梅5克、蓮子5克、百合8克、麥冬10克。
以上材料煮水或煲瘦肉湯,3歲以內喝湯少吃渣。一周1-2次,連續喝3-4周。喝這個食療方的時候,不用再喝三星湯。如果買不到炒谷芽、炒麥芽,可以買谷芽和麥芽回家自己炒,鍋熱就關火,炒到變色微黃即可。蠶豆病寶寶可以喝。
◆流感過后孩子最大的問題:傷脾胃+傷津耗陰
1、大量的抗病毒和退熱藥對孩子脾胃腸道是很大的損傷,整個脾系的功能差,這個時候孩子是很容易就積食的,一積食,病痛就反復,就會又生病。所以要用炒谷芽、炒麥芽等來消積健脾。
2、脾受損,運化水濕的能力就差,濕滯就會生痰,所以孩子就會咳嗽有痰,這時候就要重視理氣燥濕,日常也可以給孩子喝點陳皮水。
3、流感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傷津耗陰,這是被很多人忽略的問題。津液是個統稱,包括了血液、精液、髓液、汗液、唾液等。發燒的過程有大量的體液被蒸發,大量的退熱藥又是通過發汗來達到降溫的目的,孩子整個津液被大量的虧損。傷了津液,就會傷陰,所以高燒過后,孩子就會瘦一圈。而陽生于陰,病后孩子就會陽氣不足,往往顯得很“虛”,甚至病氣很難斷尾。要養陽補氣一定要先滋養津液。
氣陰兩虛,孩子晚上睡覺即便天氣再冷也會盜汗,津液不足排泄也會有問題,這時候大便也不會太正常,如果不及時調理,就會陰虛火旺,看起來唇舌很紅,動不動就上火。那孩子的抵抗力肯定就是不足的,接著就容易反復生病了。生津滋陰,這段時間多給孩子喝湯水粥糜,藥材上烏梅和麥冬最好。津液的來源就是食物,所以生津滋陰的前提是控制好孩子的消化。
用好小兒復元方,做好滋陰生津,健脾補氣,這些問題就會被解決。
其他問題:
▌流感后孩子咳嗽怎么收尾?
咳嗽不是病癥,就像發燒一樣是身體的自我防御反應。如果孩子咳嗽,說明他的身體有需求和能力把不好的東西排出體外。咳嗽有痰不要著急給孩子止咳,而是要先“促咳排痰”。最好的方法就是拍背,具體操作方法可以點擊看邵瑛教授的拍背促痰法。
▌病后給孩子吃什么好?
病后一個月內一定是清淡飲食。病后一周,先不要給孩子吃魚吃肉,雞蛋也先停一停,一周后,如果消化情況好,不積食,就可以慢慢增加。雞蛋可以蒸水蛋,比較好消化。慢慢恢復正常飲食。用小兒復元湯煲瘦肉湯給孩子喝,一周兩次即可。
用了抗病毒、抗生素的,可以吃1周益生菌,幫助腸道菌群的恢復,但是不能吃太長時間。
其它營養素的補充,不是很有必要,調理好脾胃營養才能被吸收。
▌生活上的顧護要注意什么?
一定是多休養多休息。先不要去上學,至少一周,最好10天。也不要出去玩。這個時候孩子抵抗力是最弱的,很容易復發或者迸發其它問題。同時病后7天都是傳染期,以防傳染給其它小朋友。
▌怎么判斷孩子是否積食了?
病后的孩子是最容易反復積食的,判斷孩子是否積食的方法,就是脾胃課中反復強調的“10秒判消化”法,每天看孩子的舌苔、口氣、大便、睡眠,如果有一種不正常,就是積食了,這時候就要馬上調整飲食。復元方中,就有顧及到這一點,一周給孩子喝1-2次。
如果舌苔厚膩、口氣酸臭,孩子就是積食了。如圖:
孩子流感之后,一定是多養,而不是多吃。
病后一個月內重點在于怎么讓脾胃盡快“修復”,而不是“加強”。脾胃功能恢復了,以上提到的孩子這些問題就會被解決。
脾胃功能恢復之后,就要重點健脾,脾胃功能強健,孩子的整個免疫系統甚至會比原來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