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柴胡屬辛涼解表藥。性味微苦,微寒。歸肝、膽、脾、胃三焦經。功能:散邪解表,舒肝清熱,升陽舉陷。為散外邪、和解少陽之要藥,行滯氣、疏肝利膽之良品。常用于外感發熱、少陽病、氣滯疼痛、熱入血室、瘧疾、偏頭痛、目疾、月經不調、陰挺、脫肛等病。常用量9一15克,水煎服。
夏枯草屬清熱類清熱明目藥。性味苦、辛,寒。歸肝、膽經。功能:清肝火、散郁結。常用于目赤、目珠疼痛、瘰疬、癭瘤、痄腮、乳癰、痰核等證的治療。常用量9一15克,水煎服。
砂仁屬芳香化濕藥。性味辛,濫。歸脾、胃、腎經。功能:行氣化濕,溫脾止嘔。常用于胃痛、嘔吐、腹瀉、惡阻、食積、暑濕、胎動不安等證。常用量3一9克。水煎服。
白芍屬補益類補血藥。性味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功能: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常用于肝血不足,月經不調、痛經、腹痛、腹瀉、痢疾、胸脅疼痛及自汗、盜汗、頭痛、眩暈等證。常用量9一15克。
五味子屬補陰藥。性味酸,溫。歸肺、心,腎經。功效:斂肺補腎,澀精止瀉,斂汗生津。常用于肺虛久咳,肺腎虧損,腎不納氣之咳喘、虛勞、遺精、白濁、多汗、自汗、盜汗、泄瀉、消渴、心悸、怔忡、失眠、長久咳喘等。常用量3一9克。
提問者用此方大概意在舒肝理氣,散郁結,清肝熱,和胃止嘔。多用于肝胃不和,肝胃氣滯所致的病證。但不適宜用五味子配伍。
欲知更多相關知識,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一葉輕舟85將為你解答,感謝閱讀和熱心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