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城國(The Vatican City State),簡稱梵蒂岡,是當今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是歐洲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呈三角形的高地上。它地處臺伯河右岸,以四周城墻為國界。簡言之,城,是梵蒂岡的首都,亦即國家,故曰“城國”。面積0.44平方公里,國中宮院、教堂、圖書館、郵局、電臺、火車站、飛機場等設施一應俱全。梵蒂岡城內大約有890名常住居民。梵蒂岡的公民大部分是神職人員,包括了主教、神父、修女,以及著名的瑞士衛隊(一支專門為教皇服務的志愿禁衛隊)。還有大約3,000名世俗工人,他們是梵蒂岡的主要勞動力,但都不住在梵蒂岡城內。常住人口僅540人,主要是意大利人。官方語言為意大利語和拉丁語。居民多信奉天主教。首都梵蒂岡城。
梵蒂岡的國旗呈正方形,由金黃色和銀白色兩個豎長方形組成。傳說金黃和銀白兩色是耶穌12門徒之一圣彼得的兩把鑰匙的顏色。右側的白色旗地中,繪有教皇保羅六世的皇徽。梵蒂岡的國徽即教皇徽,是梵蒂岡城國的標志。為盾徽。盾面為紅色,其上有兩把交叉著的鑰匙和一頂羅馬教皇的三重冠冕。
紅色在歷史上曾是天主教教堂的顏色;金黃色和銀白色的兩把鑰匙是主給圣彼得(《圣經》中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象征把天上和地上的一切權力都交給他;三重冠是主教冠和人間的皇冠結合產生的。羅馬教皇自稱是主在世上的代表,教皇又是梵蒂岡的首腦,有最高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權,所以皇冠為三重。
教皇約瑟夫·拉青格樞機主教在2005年4月19日的第265任教宗選舉中當選為慈母教會第265任天主教羅馬教宗,按照教會慣例,改名為本篤十六世(Bendict XVI pp. 265)是羅馬教會的第8位德國教宗。
梵蒂岡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城西北邊的梵蒂岡高地上,由于四面都與意大利接壤,故稱“國中國”。同時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領土包括圣彼得廣場、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宮、教皇避暑勝地和梵蒂岡博物館等。國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于城東南
的圣彼得廣場外,三面都有城墻環繞。它地處臺伯河右岸,以四周城墻為國界,另外,有一條“密道”從著名的圣天使堡通向梵蒂岡城內。梵蒂岡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思為“先知之地”。梵蒂岡原為中世紀教皇國的中心。公元4世紀開始,羅馬城主教利用羅馬帝國的衰亡,乘機掠奪土地,6世紀時獲得羅馬城的實際統治權,稱為“教皇”。1870年教皇國并入意大利王國,教皇退居梵蒂岡宮中,世俗權力結束。1929年2月11日墨索里尼同教皇庇護十一世簽訂《拉特蘭條約》。意大利承認梵蒂岡為屬于教皇的主權國家,教皇正式承認教皇國的滅亡,另建梵蒂岡城國。
蒂岡城國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教皇是其首腦,有最高的立法、司法、行政權,自稱“基督在世代表”,教皇由紅衣主教三分之二的人多數選出,任職終身。紅衣主教團是教皇的咨詢機構,現有紅衣主教130人(80歲以下有選舉權的有105人),其中30人是教皇于1994年10月任命的。作為紅衣主教團的補充,教皇保羅六世于1965年設立主教會議,當教皇有重大決定時,就召開主教會議。梵蒂岡有自己的衛隊(由瑞士人組成)、郵政電訊機構、公共事業機構和銀行等。它發行的貨幣和郵票可在意大利流通、使用。1992年10月,教皇宣布為蒙冤359年的著名科學家伽利略平反。這個全世界最小的國家,卻是8億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每年吸引著上百萬的游客前來參觀、游覽。早在公元756 年,法蘭克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的區域送給教皇(教會史上稱為“丕平獻土”),后來成為西歐教會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意大利境內成立了以羅馬為首都的教皇國,直轄領土面積達4萬平方公里以上。教皇國是個神權國家,1870年8月,羅馬爆發了反抗教皇政權的人民起義,意大利國王進駐羅馬,意大利完成統一,教皇權力被剝奪,并被迫退居羅馬城內西北角梵蒂岡。1929年2月11日簽訂了《拉特蘭條約》,意大利認為梵蒂岡這塊地方屬于教皇,規定從同年7月起成為獨立的城市國家。國名全稱就叫梵蒂岡城國。

1988年6月教皇宣布“教廷改革”,對一些機構進行了調整。現中央機構有國務秘書處、圣部、理事會等。國務秘書處是教皇直接領導的工作機構,協助教皇行使其職權,主管內政和外交事務,由紅衣主教銜的國務卿主持。國務卿由教皇任命,地位僅次于教皇。現任國務卿安杰洛·索達諾(Angelo Sodano,意大利人)和對外關系秘書(即外交部長)讓·路易·托朗(Jean Louis Tauran,法國人)均為1990年12月2日就任。圣部負責處理宗教專門事務。現有教義部、東方教會部等9個圣部。梵蒂岡在意大利、法國、西班牙、比利時、美國、加拿大、巴西、智利、埃塞俄比亞、菲律賓、日本等國設有大學或神學院。此外,還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設有學校、醫院和文化機構。梵蒂岡有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和16世紀修建的天文臺。梵蒂岡博物館是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館之一,收藏有許多藝術珍品和歷代藝術大師的手跡。圖書館存有大量古代珍本手稿和文獻。印刷廠經常用世界各國文字印刷書籍,并以多種文字出版《羅馬觀察家》日報、《教廷文匯》月刊及《宗座公報》等報刊。梵蒂岡的藝術杰作,主要集中在圣彼得廣場、圣彼得教堂、梵蒂岡博物館和西斯廷小教堂。梵蒂岡的很多建筑為世界建筑藝術的代表作品,并藏有無數貴重的歷史文物。
梵蒂岡既無工農業,也無自然資源。財政收入主要靠旅游、郵票、不動產出租、特別財產款項的銀行利息、梵蒂岡宗教銀行盈利和向教皇贈送的貢款以及教徒的捐款等。梵蒂岡在北美、歐洲許多國家有數百億美元的投資,其資本滲透到意大利眾多的經濟部門,特別是銀行信貸和不動產系統,僅地產一項就達46萬余公頃。黃金、外匯儲備達100多億美元。
梵蒂岡和近16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外交關系,在聯合國設常駐觀察員。梵蒂岡派駐在天主教國家的圣使享受當然使團長待遇,是世界各國天主教會的領導中心。教皇下設有教廷國務卿并設有10個圣部,每個圣部負責處理一項宗教專門任務。此外還有秘書處、法庭、專門辦公室等。梵蒂岡電臺用數十種語言向全世界廣播。設有圣經學院、烏爾班大學等13所高等學校,接受各國學生。設有國際信心通訊社。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梵蒂岡駐華公使黎培理總主教(Antonio Riberi)被逐出大陸。他于1951年9月6日到達當時的英國香港島,翌年轉往國民黨統治的臺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教廷因為宗教問題一直沒有建立外交關系。
在梵蒂岡,沒有自己的軍隊而是有一支由瑞士人組成的警衛隊——羅馬教皇警衛隊。這是世界上在國外服務時間最長、規模最小的軍隊,這支軍隊作為羅馬教皇的警衛隊已經存在近5個世紀了,它歷經了中世紀至今幾乎500年的風風雨雨,一直忠實地履行著世界上一項重要和真正的警衛任務,留下了許多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故事。這支瑞士人組成的警衛隊始建于1506年,由于該衛隊的士兵全部來自瑞士,人們也叫它“瑞士衛隊”。這支軍隊剛建軍時僅有83人,最多時為150人,1970年經過精簡整編后,人數僅為100人。這支軍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400年,正式建軍為1506年1月21日。因而它也是世界上建軍時間最長的軍隊。
羅馬教皇警衛隊的警衛隊員必須是19-30歲的未婚瑞士居民和天主教徒,身高至少1.75米,且都必須經過為期17周的瑞士基礎軍事訓練。之后,還有兩周的梵蒂岡補充訓練,因為保護教皇的職責對他們的技能要求是非常嚴格的。這支警衛隊最早顯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是1527年,當時侵略羅馬的德軍兵臨梵蒂岡城下,德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所不為,他們企圖攻破梵蒂岡,殺害羅馬教皇。警衛隊經過艱苦的戰斗,掩護教皇轉入了安全地帶。在這次戰斗中,189人的警衛隊就有117人為保護教皇獻出了生命,這件事被后來的每個警衛隊員視為最大的榮耀。現在,這支警衛隊編制是100人,分為3個排,每排30-31人,警衛隊的最高指揮官是一名上校,上校手下有3名軍官、3名高級軍士、18名初級軍士協助他工作。上校指揮官由皇室成員擔任,因此,他在梵蒂岡特權階層中享有很高的威望。瑞士警衛隊作為世界上最小國家的惟一防衛力量,在今天這個充滿恐怖與狂熱的世界里,擔負著保衛世界上最重要和最知名的宗教領袖人身安全的責任。
從空中俯瞰世界名城——梵蒂岡城國
梵蒂岡的行政事務中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