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 免疫功能, 肚臍眼
來源:網絡臍灸,形式簡單,一招一式,無不體現了中醫傳統養生法的精義。中醫傳統養生法,中有“臍療法”、“灸療法”、“穴位保健法”、“砭石法”等諸多綠色自然養生法,這些均是傳統養生的瑰寶,通過藥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調節人體神經系統及內分泌活動,尤其是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從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之作用。
一、臍,中西醫認為是什么?
臍,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肚眼,俗稱肚臍眼。
在中國傳統醫學和養生學看來:臍,是人體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闕”。此穴,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經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百脈。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通過刺激或施藥于神闕穴,便有調整陰陽平衡、氣血和暢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二、灸臍,有何神奇的作用?
(1)歷史趣聞透天機
明·都穆的《都公談纂》記載著這樣一件趣聞:永樂年間,嘉興人金晟任刑部主事。一次討賊中,官府捕到強盜多人。令金感到驚奇的是:強盜的頭目竟是一位“年百八二十五歲”的壽星,此人看上去卻毫無老態,而“面如童子”。金初不信,于是擬文派人到犯人原籍調查取證,結果無誤。金于是親審該盜首,“問其以致壽之故”。犯人說:少時居荊山(今屬湖南)時,聽一異人告之:常以草灸其臍,令人多壽。于是自己長期操行此術,“遂知至此耳。”
(2)現代科學的研究
現代有科學家用“黃金律”來測量人體,結果驚奇地發現:從肚臍到腳的長度,與肚臍到頭頂長度的比值,恰好等于0.618。就是說,肚臍正位于人體的“黃金分割點”上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0.618在養生中起重要作用,所以說,“黃金分割點”應是調整人體功能的最佳作用點。醫學實驗研究證明:通過藥熨、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調節人體神經系統及內分泌活動,尤其是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從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之作用。
三、臍療法的理論依據
臍療法的具體施治點,就在肚臍。為什么能引起如此多的歷代中醫養生人士的重點關注呢?
我們就對自己的肚臍,做一個較為基本的了解:肚臍,穴名神闕,即神氣升降出入,變化消長的地方,屬奇經八脈中任脈中的一個重要穴位。任脈與督脈、沖脈、帶脈等相連,總任全身氣血。內通十二經脈、五臟六腑,外聯皮肉筋骨、四肢百骸,故臍和諸經百脈相通,陰陽相濟,起著調節各臟腑生理活動的作用。
從傳統醫學理論看,臍部給藥有利于歸經,藥物得以循經直達病所,達到驅除病邪、扶助正氣、康復機體的目的。)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臍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為腹壁最后閉合處,臍部表皮角質層薄弱,屏障功能最弱,藥物最易穿透彌散,且皮下無脂肪組織,皮膚各筋膜、腹膜直接相連,臍部皮膚除微循環外,臍下腹膜還布有豐富的靜脈網,且臍部凹陷形成隱窩,藥物放此后形成自然的閉合狀態,這利于藥物穿透皮膚而被吸收入血液循環及淋巴免疫系統,發揮藥物的全身治療作用,從而達到驅除病邪、扶助正氣、康復機體的目的。
四、常用艾灸臍法與注意事項
(1)艾炷直接灸
是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鐘,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
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
(2)神闕隔姜灸
是把姜片上穿刺數孔,覆蓋于臍上,點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鐘,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癥有預防作用。
(3)灸臍注意事項
一是臍部有損傷、炎癥者及孕婦禁用;二是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三是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
五、女性常用灸臍配穴法
女性所有與生殖生理相關的重要穴位幾乎都在下腹位置,它們分別是:
神闕:位于肚臍中央,主治腹痛、虛脫、中風、水腫等。
陰交:位于臍下正中1寸,主治女性陰癢、帶下、小便不利、腹痛、水腫等。
氣海:位于臍下正中1寸半,主治男性遺精、陽痿、虛勞、女性月經不調、痛經、子宮脫垂、崩漏等。
石門:位于臍下正中2寸,主治女性崩漏、閉經、小便不利、乳腺炎等。
關元:位于臍下正中3寸,主治男性遺精、陽痿、早瀉、遺尿、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白帶、盆腔炎、崩漏、子宮脫垂等
中極:位于臍下正中4寸,主治男性遺精、陽痿、早瀉、遺尿、女性月經不調、白帶多、不孕、盆腔炎、痛經等。
四滿:位于臍下2寸,正中線旁開半寸,主治女性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帶下、不孕、小腹痛等。
氣穴:位于臍下3寸,正中線旁于半寸,主治男性陽痿、女性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不孕、腹痛等。
天樞:于臍中旁開2寸,主治女性月經不調、腹痛、盆腔炎、痛經、腰痛等。
水道:位于臍下3寸,正中線旁開2寸,主治小便不利、小得脹滿、痛經、月經不調、不孕、疝氣等。
歸來:位于臍下4寸,旁開2寸,主治女性月經不調、盆腔炎、閉經等。
子宮:位于臍下4寸,旁開3寸,主治女性子宮脫垂、月經不調、痛經、盆腔炎、不孕等。
大赫:位于臍下4寸,旁開半寸,主治女性白帶多。
橫骨:位于臍下5寸,旁開半寸,主治男性遺精、陽痿、女性經閉、盆腔炎等。
氣沖:位于臍下5寸,旁開2寸,主治女性月經不調、各種生殖系統疾病。
六、迅速補益身體的灸臍秘方
用桂圓肉一顆(新鮮的叫龍眼,干的叫桂圓),花椒七顆,加上那個艾絨一同打爛,晚上睡覺的時候挑一點點,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臍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們的肚臍,肚臍會吸收的。
用橡皮貼把它封住去睡覺,比那個溫灸器還要好。胃病也好,各種病都好,老年人的身體絕對保健康,身體需要就吸進去了,不要的它不吸。這樣就會水火交感了,繼續二三天后,早晨起來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干啦,腸胃病都會好了。這個是真的秘方,你們也可以替人家治病,不過不要收錢,我公開講的你們去賣錢,那不太好??!這個水火交感,火在下,就是元氣在下,水在上,也就是清涼的在上。所以老年人口水多,腳底心還發暖,冬天腳都不怕冷的,一定長壽。
1) 龍眼核 性味(苦;澀;平) 歸經(肝;脾;膀胱經) 功效(行氣散結;止血;燥濕) 龍眼肉 性味(甘;溫) 歸經(心;腎;肝;脾經) 功效(補心脾;益氣血;安心神 )
2)花椒 性味(辛、溫,有小毒,麻.) 歸經(脾、胃、腎經) 功效(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
3)艾草 性味(苦、辛、溫) 歸經(脾、肝、腎) 艾葉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闭f明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
制作流程:
1、一顆帶殼桂圓、7顆完整的花椒、大拇指甲蓋那么大一撮艾絨。
2、先把花椒搗爛(我用的做面膜的小塑料碗+一把小錘子),把桂圓肉剝進去,繼續搗,混合均勻后放入艾絨,可以邊看電視邊搗。
3、搗上5-10分鐘就完成了。非常的香甜可鼻(可口不知道,碗不太干凈沒敢吃,但是聞起來很美味)。我貪多,又放了一撮艾絨,導致最后的成品硬了點,大家用大拇指甲蓋那么大一撮艾絨是正好的,做完以后很軟很粘很香,大小有小半個理中丸大蜜丸那么大。
4、睡覺前揪一點下來,塞到肚臍眼里,可以用膠布封起來,也可以不封,反正很粘不會掉出來的。某些和我一樣肚臍眼很深的人就更不用擔心了。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取下來,但也有的資料是講到第二天晚上再換新的。如此反復。
5、一次用不完,用塑料紙包起來,放密封罐里,不會壞,但是也要盡快用完,比較新鮮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