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是夫妻溝通的一種特有方式。哪對夫妻能不吵架呢?
即使是再恩愛的夫妻,在幾十年的相處中,也總有那么幾次分分鐘想掐死對方的沖動。
但在夫妻爭吵之時,有一個現象卻值得警惕:
有一方急著要把問題談完,而另一方卻忙著逃避,想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甚至希望那些令他敏感不安的話題根本就不被提起。
逃避的一方可能在對話中離開現場;也可能顧左右而言他,企圖改變話題;也可能頻頻點頭,有口無心地迅速贊同另一方的意見,希望另一方不再追逼;最可怕的,是他開始“筑墻逃避”,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練成金剛不壞之身,刀槍不入。
“筑墻逃避”,用冷漠殺死婚姻
“筑墻逃避”被婚姻問題專家列為“婚姻殺手”之一。
當“筑墻逃避”行為出現在夫妻對話中,聽的一方一片死寂,一點反應都沒有,讓說的一方覺得石沉大海,像在對一片石墻說話,一顆火熱的心被拒于千里之外,沒有任何溫情,只有陰暗和冷酷。
“筑墻逃避”者多是丈夫。妻子大多扮演“追逐者”,而丈夫則成了“逃避者”。
當妻子對丈夫“筑墻”時,丈夫的生理反應并不很大,但是當丈夫“筑墻逃避”時,妻子的心跳與血壓卻都急劇上升。對大部分的妻子而言,婚姻與家庭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丈夫的“筑墻逃避”對妻子而言,是種威力極為強大的否定與拒斥。
丈夫筑墻時,妻子所接受到的信息是:“我討厭你這個人,我要拋棄你,跟你斷絕關系。”因此,一般而言,丈夫的筑墻會給妻子帶來巨大的痛苦,也使她們窮追不舍,要迫使丈夫馬上解決問題,讓她們能尋回與丈夫心心相系的一體感。
其實,當大部分丈夫在“筑墻逃避”時,并非蓄意要傷妻子的心。他們并非要逃避妻子,真正想逃避的是“沖突”。男人善于處理戰場上、商場上、運動場上的沖突與競爭,但正如一句俗語所說——“在情場沖突的汪洋大海中,女人還能游泳存活,男人卻都一個個滅頂、淹死了。”
當男人碰到親密關系的沖突時,比女人更容易造成生理上“洪水泛濫”的現象,心跳與血壓都直線上升。而且,研究發現,當女人在沖突過后,生理狀態漸趨平復時,男人卻仍高居不下,久久不能松弛下來。
“負面詮釋”,雪上又加霜
處在沖突中,焦慮是讓人很難受的,不管男性還是女性,都想逃避這種感覺。不幸地,雙方用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成為更大的問題,造成惡性循環,愈演愈烈。
幸福和不幸福的夫妻都會“筑墻逃避”,但差別是,在幸福的婚姻中,這類互動只是偶發事件,而不幸福的夫妻卻讓這個婚姻殺手習慣性地出現在他們的婚姻之中。這個婚姻殺手長駐關系之中的結果,還會引來另一個婚姻殺手——“負面詮釋”也一起進駐他們的婚姻關系之中。
不管是丈夫還是妻子,當他長期被誤解、拒斥、內心受傷,就會不自覺地戴上一副黑眼鏡。漸漸地,他再也看不到配偶善意的努力,甚至把對方中性的行為都認為帶有惡意。他會產生一種心態,覺得自己是個無辜的受害者,而對方是不懷好意,存心傷害的惡魔。
婚姻到了這個地步,就相當危險了。
比如,妻子只說了一句:“我們需要談一談。”(她指孩子學校要訂做校服),沒想到丈夫馬上跳起來說:“你又要罵我什么?”
在妻子抱怨了幾年之后,丈夫終于借著送花給她一個驚喜,沒想到妻子用懷疑的眼光責問他:“說!你到底做錯了什么事?”或者“你送花的目的,根本就是自私,要別人以為你是好丈夫。”
已經進入危險期的婚姻,是否就沒救了呢?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關系的重建并不是想象中那樣難。
關系重建
重燃愛火的第一步就是“認識敵人”。控制“筑墻逃避”和“負面詮釋”這兩大婚姻殺手,盡量減少讓它們在夫妻互動中現身的機會。
第二步是要防止情緒泛濫。要防止泛濫,夫妻要努力學習兩種技巧:
一個是暫停。在平時就約好,為保護關系,雙方可在戰火高升、沖突失控之前叫暫停,馬上離開現場,用深呼吸或運動來自我撫慰,讓自己安靜下來。為了維護“追逐者”的信任,“逃避者”(離開現場的一方)要在四十八小時內回來把問題談清楚。
另一個是修護式對話。換句話說,就是練習“快快地聽,慢慢地說”,兩人輪流當傾聽者,讓對方能暢所欲言。當發言者覺得被了解,滿意之后,雙方再交換角色,原來的傾訴者變成傾聽者。妻子要學習“柔和地發言”,而丈夫特別要在“虛心傾聽,接受影響”方面下功夫。
最后,在婚姻的“愛的賬戶”之中,多“存款”,少“提款”。
上面兩種負面互動就是“提款”。而“存款”則需用心去學。最重要的訣竅,是要了解對方“愛的語言”。假如妻子“愛的語言”是實際的服務,丈夫就該把重點放在多幫她做家事上面,這會比送她不感興趣的玫瑰更能讓她感受到愛。
同樣的道理,當丈夫生日,最想跟妻子安靜到海邊散步時,妻子就別大費周章、事倍功半地替丈夫搞個自己喜歡的大型生日派對。
總之,要學習“投其所好”而非“給己所要”,對方才能收到你這份禮物,感受到你的愛。
關注幸福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