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分析與會計分析
一、企業戰略分析
(一)企業戰略分析的內涵
在明確財務分析目的,搜集整理財務分析信息的基礎上,企業戰略分析成為財務報表分析的新起點。
企業戰略分析,其實質在于通過對企業所在行業或企業擬進入行業的分析,明確企業自身地位及應采取的競爭戰略,以權衡收益與風險,了解企業的發展潛力,持別是在企業價值創造或盈利方面的潛力。
企業戰略分析通常包括行業分析和企業競爭策略分析。
企業戰略分析是會計分析和財務分析基礎和導向,通過企業戰略分析,分析人員能深入了解企業的經濟狀況和經濟環境,從而能進行客觀、正確的會計分析與財務分析。
(二)行業分析
行業分析的目的在于分析行業的盈利水平與盈利潛力。影響行業盈利能力因素有許多,主要可分為兩類:一是行業的競爭程度,二是市場談判或議價能力
1、行業競爭程度分析
一個行業中的競爭程度和盈利能力水平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第一是現有企業間的競爭;第二是新加入企業的競爭威脅:第三是替代產品或服務的威脅。
(1)現有企業間競爭程度分析
現有企業的競爭程度影響著行業的盈利水平,通常競爭程度越高,價格越接近于邊際成本,盈利水平也越低。
影響行業間競爭的因素包括:
第一,行業增長速度分析。
第二,行業集中程度分析。
第三,差異程度與替代成本分析。
第四,規模經濟性分析。
第五,退出成本分析。
(2)新加入企業競爭威脅分析
當行業平均利潤率超過社會平均利潤率,即行業取得超額利潤時,行業必然面臨新企業加入的威脅。
第一,規模經濟性因素。
第二,先入優勢的因素。
第三,銷售網與關系網因素。
第四,法律障礙因素。
(3)替代產品或服務威脅分析
2、市場議價能力分析
行業競爭能力是決定行業盈利能力的決定因素,但行業實際盈利水平的高低,還取決于本行業企業與供應商和消費者(客戶)的議價能力。
(1)企業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分析
(2)企業與客戶的議價能力分析
影響企業與客戶議價能力的因素有許多,如替代成本、產品差異、成本與質量的重要性、客戶數量等。
(三)企業競爭策略分析
行業分析指明了在行業中保持競爭優勢和進入行業要考慮和注意的問題。而企業戰略分析的關鍵在于企業如何根據行業分析的結果,正確選擇企業的競爭策略,使企業保持持久競爭優勢和高盈利能力。
企業進行競爭的策略最重要的主要有兩種,即低成本競爭策略利產品差異策略。
1、低成本競爭策略分析
低成本競爭策略是指企業能以較低的成本提供與競爭對手相同的產品或服務。
企業可以較低的價格與對手競爭市場份額。低成本策略通常是取得競爭優勢最明顯的方式。
2、產品差異策略分析
產品差異策略是指企業通過其產品或服務的獨特性與其他企業競爭,以爭取在相同價格或較高價格的基礎上占領更大市場份額,取得競爭優勢與超額利潤。
產品或服務差異包括:較高的產品或服務質量;較多的產品或服務類別;良好的銷售或售后服務;獨特的品牌形象。
傳統的競爭策略分析認為,低成本競爭策略和產品差異策略是相互排斥的。 處于兩種策略中間的企業是危險的。
實際上,成功的企業在選擇某-競爭策略時,不應完全忽視另一種競爭策略,即追求產品差異,不能忽視成本;
追求低成本策略,不能完全排斥產品差異化。
二、會計分析
(一)會計分析的內涵與步驟
會計分析是財務報表分析的重要步驟之一。會計分析的目的在于評價企業會計所反映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真實程度。
會計分析的作用,一方面通過對會計政策、會計方法、會計披露的評價,揭示會計信息的質量狀況;另一方面通過對會計靈活性、會計估計的調整,修正會計數據,為財務分析奠定基礎,并保證財務分析結論的可靠性。
進行會計分析,一般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閱讀會計報告
全面閱讀會計報告的基礎lt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冊會計師審計意見與結論;
(2)企業采用的會計原則、會計政策及其變更情況;
(3)會計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真實性;
(4)財務情況說明書
2、比較會計報表
在閱讀會計報告的基礎上,重點對會計報表進行比較。比較的方法包括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和趨勢分析法。
3、解釋會計報表
解釋會計報表是指在比較會計報表的基礎上,考慮企業采取的會計原則、會計政策、會計核算方法等,說明會計報表差異產生的原因,包括會計原則變化影響、會計政策變更影響、會計核算失誤影響等,特別重要的是要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潛在“危險”信號。
4、修正會計報表信息
會計分析是財務分析的基礎。引起的會計信息差異,應通過會計分析,對發現的由于會計原則、會計政策等原因引起的會計信息差異,通過一定的方式加以說明或調整,消除會計信息的失真問題。
(二)水平分析法
水平分析法,是指將反映企業報告期財務狀況的信息(特別指會計報表信息資料)與反映企業前期或歷史某一時期財務狀況的信息進行對比,研究企業各項經營業績或財務狀況的發展變動情況的一種財務分析方法。通常也將水平分析法稱為會計報表分析方法。
水平分析法的基本要點是,將報表資料中不同時期的同項數據進行對比。
水平分析中應同時進行絕對值和變動率或比率兩種形式的對比,僅以某種形式對比,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
水平分析法通過將企業報告期的財務會計資料與前期對比,揭示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對全面深入分析企業財務狀況奠定了基礎,因此水平分析法是會計分析的基本方法。
水平分析法也可用于一些可比性較高的同類企業之間的對比分析,以找出企業間存在的差距。
水平分析法一定要注意可比性問題,即使在同一企業應用,對于差異的評價也應考慮其對比基礎。
(三)垂直分析法
垂直分析與水平分析不同,它的基本點不是將企業報告期的分析數據直接與基期進行對比求出增減變動量和增減變動率,而是通過計算報表中各項目占總體的比重或結構,反映報表中的項目與總體關系情況及其變動情況。
(四)趨勢分析法
趨勢分析法是根據企業連續幾年或幾個時期的分析資料,運用指數或完成率的計算確定分析期各有關項目的變動情況和趨勢的一種財務分析方法。
趨勢分析法既可用于對會計報表的整體分析,即研究一定時期報表各項目的變動趨勢,也可對某些主要指標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趨勢分析法的一般步驟是:
第一,計算趨勢比率或指數。通常指數的計算有兩種方法,一是定基指數,二是環比指數。定基指數就是各個時期的指數都是以某一固定時期為基期來計算的。環比指數則是各個時期的指數以前一期為基期來計算的。趨勢分析法通常采用定基指數。
第二,根據指數計算結果,評價、判斷企業各項指標的變動趨勢及其合理性。
第三,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根據企業以前各期的變動情況,研究其變動趨勢或規律,從而可預測出企業未來發展變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