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 就是這么有魅力
讓常書鴻無怨無悔地把一生交給了它
常書鴻,這是一個需要記住的名字。
如果沒有他,敦煌藝術也許要遭受更多的苦難和蹂躪。
延續上一期的火爆勢頭,章太炎紀念館的講堂里,走廊上加了好幾排座椅,才讓來聽課的聽眾都有位置坐下來。
略帶沙啞的嗓音,平靜沉穩的語調,西湖名人講堂今年第二講,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謝成水給西湖名人講堂的粉絲們,娓娓道來一個有血有肉的常書鴻。
引子:敦煌慘遭列強掠奪
沉寂在沙漠中的敦煌藝術再次發現后,一直和被偷盜、掠奪這樣的悲劇聯系在一起。
1907年,匈牙利探險家經人介紹來到莫高窟藏經洞,震驚之余,他騙走了29箱藏經洞的手抄經卷文書和500多幅絹畫。接著法國伯希和、俄國的奧登堡、日本的桔瑞超、吉川小一郎等先后將藏經洞洗劫一空。1924年美國華爾納來到敦煌,見藏經洞已空無一物,便轉而用膠布粘走莫高窟精美壁畫十余幅,抱走328窟的唐代精美供養菩薩彩塑一尊。
但這里,還有自公元四世紀至十四世紀歷時中國10個朝代1千余年的4.5萬平方米的壁畫和2000多尊彩塑,沉睡在這黃黃的沙塵之中,無人問津。
在巴黎油畫界小有名氣的藝術青年
為敦煌藝術而折腰
在巴黎的日子,常書鴻已是小有名氣的藝術家了。他的油畫《G夫人像》在1932年的法國里昂畫展中獲得了一等獎;油畫作品《裸婦》獲1935年春季沙龍金獎;油畫作品《懷鄉曲》參加里昂1932年春季沙龍獲榮譽獎……在西方主導的油畫世界里,他已經打開了自己的天地。
可是,當他在巴黎看到敦煌的壁畫后,常書鴻開始深刻反省。
“拿遠古的西洋文藝發展的早期歷史與敦煌石窟藝術相比較,無論在時代上或在藝術表現技法上,敦煌藝術更顯出先進的技術水平。”謝成水說,這段話出自常書鴻的回憶錄。
謝成水說,之前的常書鴻,傾倒下西方文化下。而看到了敦煌文化的一角后,他開始自責:“面對祖國如此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自責自己數典忘祖、真是慚愧之極,不知如何懺悔才是!”
常書鴻毅然回國,并要求去敦煌。
經歷了千辛萬苦的他,來到敦煌后,徹底傾倒在敦煌的輝煌藝術中,一輩子就和敦煌結下了不解之緣。
初到敦煌后,常書鴻全身心地投入敦煌文化的保護中來,他的妻子不能忍受敦煌清苦的生活,離開了他和女兒。
抗戰勝利后,很多人離開敦煌,回家和家人團聚。謝成水則因為敦煌保護經費,不得不離開敦煌。
臨走前,他留下兩個員工,對他們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守住敦煌。”他說,籌到經費后,他一定會回來。
當時局勢混亂,沒人覺得,常書鴻會再次來到風沙肆虐的敦煌。
可是,常書鴻在籌到新的保護經費,重新招兵買馬后,毅然再次回到了敦煌。
“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讓常書鴻犧牲了自己的藝術人生,把一輩子奉獻給了敦煌。”作為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的謝成水,給聽眾們點評欣賞了幾十幅敦煌的壁畫和塑像的圖片。圖片翻動時,大家伸長了脖子,眼睛緊盯著屏幕,就這么一會兒,敦煌已經讓在座的聽眾們,徹底著迷了。
“敦煌,就是這么有魅力。讓常書鴻無怨無悔地把一生交給了它。”
分享是一種美德
請點擊右上角按鈕把它分享到朋友圈
將好的東西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