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4日傍晚,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10年的光緒皇帝,在不甘和悲憤中離開人世,時年僅38歲。
從光緒繼位開始,朝政大權就一直被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所掌握,到了他18歲親政依然如此。
不甘當個傀儡皇帝的光緒,在1898年與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發起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因為袁世凱向慈禧太后告密,最后功虧一簣。
從那以后,光緒與慈禧關系急劇惡化,一直被幽禁在中南海直到去世。
而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他死后不到10個小時,74歲的慈禧也壽終正寢。
當時不管是流亡海外的保皇黨康有為等人,還是日本、歐美政界和媒體,都懷疑光緒帝是被謀殺的。
那么,事實真是如此嗎?
光緒帝肖像
在2008年,清西陵管理處、中國原子能研究所、北京市公安局法醫鑒定中心展開合作,通過對光緒遺留下來的頭發、貼身衣物的進行反復檢驗,終于揭開了光緒死因的真相。
對于光緒的死因,不少官修史書中的記載,光緒都是自然死亡的,如《德宗實錄》、《清史稿》《光緒朝東華錄》的說法都是:光緒帝自幼體弱多病,十五六歲就弱不禁風,時常感冒發燒,時常遺精,二十七八歲就患上了耳鳴,后來各種病癥越來越嚴重。
康有為
“戊戌變法”失敗后,被長期軟禁,遭受了慈禧的虐待,吃的食物經常都是酸臭的,居所年久失修,冬天四處漏風,連烤火的爐子都沒有。
生活條件惡劣,加上心情苦悶,讓光緒病情漸漸加重,直至病入膏肓,無藥可救。
根據保存下來的清朝太醫診療記錄——“醫案”記載,光緒帝生前患有肺結核、風濕病、肝臟、心臟等多種慢性病,身體抵抗力極差,最終心肺功能衰竭,并發感染而死。
光緒體弱多病,這點史學界基本沒有異議,但這不代表他就是病死的。
自從唐太宗開啟了修改《起居錄》(記錄帝王日常的史書)先河,中國歷代帝王都會在活著的時候修改史書中對自己不利的記錄。
所以上述各種史料、記錄,很有可能是在慈禧授意下,進行了修改,要了解光緒死因還應該看其他親歷者的記載。
名醫屈桂庭在《診治光緒帝秘史》中記載,光緒帝死前三天疼的在床上打滾,一直說吃壞肚子,面色發黑、舌頭焦黃,與他所患的一些病都沒關系,很像是中毒了。
晚期內務府官員增崇的兒子回憶,光緒帝死后,按照常規,靈柩應該停放三天,供王公大臣瞻仰遺容,可是僅在宮里擺放1小時,就移到了景山觀德殿,不許任何人靠近,難道是怕別人從光緒遺體上看出什么端倪?
光緒帝葬禮
類似光緒被毒死的說法還有很多,大多都是民間傳說、野史,不被主流學術界所認可,要想弄清光緒死因,除非能對遺體進行科學檢測。
1980年,有關部門對光緒帝的陵墓——崇陵進行修繕,當時對他的骸骨和遺物做過檢測,因為科技水平有限,沒有發現外傷和中毒跡象,結合清史稿和太醫的醫案,史學界就此得出結論:光緒帝是自然死亡的。
這一結論出來的時候,還是沒能讓所有人信服,其中包括一些清朝遺老遺少。
出于謹慎考慮,陵園管理處在封閉崇陵之前,還是保留了部分光緒帝的頭發、骸骨和貼身衣物,以待將來科技更加發達的時候能進行再次檢測。
清崇陵
時間來到21世紀,國家科技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光緒死因之謎又引起了社會關注。
在中央電視臺清朝歷史紀錄片攝制組的牽頭之下,由清西陵管理處、中國原子能研究所、北京市公安局相關專家合作下,借助先進的儀器,對當年崇陵管理處保存下來的光緒帝頭發、骸骨進行了嚴謹的檢測。
專家們采取刑偵學思維,利用中子活化X射線熒光分析等高端技術,通過對比、模擬、論證等手段,最終解開了光緒死因謎團。
專家發現光緒帝頭發中砷含量嚴重超標,正常人是0.25-1微克/克,而光緒帝則是2404微克/克。
砷聽起來很陌生,但是它的化合物卻耳熟能詳:雄黃、雌黃、砒霜。
砒霜
通過各種影視作品我們知道,砒霜是劇毒物質,而雄黃卻是常用中藥材,所以僅憑光緒頭發砷含量超標,并不能得出結論他是被砒霜毒死的,因為他也可能是中藥喝多了導致砷含量超標。
專家組本著科學嚴謹的態度,又提取了光緒妻子隆裕皇后的頭發、清代一官員的頭發和現代人的頭發化驗,結果發現光緒帝頭發的砷含量不僅遠高于現代人,還是隆裕皇后的261倍、清代某官員的131倍,是現代慢性砷中毒者的66倍。
隆裕皇后
研究者還發現光緒帝衣物胃部砷含量遠高于其他區域,最終專家組結合以上檢驗結果得出結論:光緒帝死于砒霜中毒。
至此,光緒帝的死因搞清楚了,但是兇手是誰呢?
李蓮英是清朝最有名的太監,也是中國最后一個權監,因為深得慈禧寵信,朝中大臣李鴻章、袁世凱等人也要敬他三分,在一些民間傳說中,光緒帝是被李蓮英毒死的。
作為大內總管,李蓮英確實有條件毒害光緒帝,在光緒帝的食物、湯藥里面下點砒霜,對他來說易如反掌。
李蓮英
謀害皇帝對皇帝身邊人來說其實并不難,明朝嘉靖皇帝還差點被幾個宮女勒死呢,真正的考驗是事情的后果,在古代謀害皇帝可是要誅九族的,沒有足夠強大的后臺撐腰沒人敢干這事。
在此就有必要提一下中國封建社會宦官的權力來源。
宦官專權最嚴重的唐朝后期,宦官可以決定皇帝的廢立和生死,這是因為他們不僅控制了宮廷和朝政,手里還掌握著禁軍——神策軍,有權又有兵,才能讓唐朝宦官如此囂張。
往后的朝代吸取唐代教訓,制定各種措施嚴格限制宦官,宋代、元代基本沒出過什么有名的大太監。
魏忠賢
明代倒是出了劉瑾、王振、魏忠賢這樣的權監,但是他們沒有兵權,因為身體殘缺也被讀書人從心里鄙視,得不到士大夫階層的支持。
他們能夠專權,很多都是皇帝出于制衡內閣官員的考慮,一旦失去皇帝信任,立刻身首異處,猖狂如“九千歲”魏忠賢,被繼位沒多久的崇禎不廢吹灰之力除掉。
清朝的太監處境還不如明朝同行,直到大清快滅亡了,才出了個李蓮英。
李蓮英很清楚自己的權勢地位依附于皇權,慈禧太后死了,他就啥都沒了,所以他兩頭押寶,對光緒帝也很恭敬照顧。
李蓮英
根據相關記載,“戊戌變法”失敗后光緒帝很不受慈禧待見了,李蓮英還時常對他噓寒問暖。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逃亡西安的路上,李蓮英見光緒被褥十分破舊,還特意找來全新的給他換上,后來光緒回憶這一幕感激地說:“如果不是李蓮英,我當時可能就凍死了。”
因為光緒帝比慈禧太后年輕36歲,照常理來說慈禧會死在光緒前面,光緒帝遲早會親政,事先巴結好他,以后李蓮英還能有個好下場。
所以李蓮英雖然有條件毒死光緒,卻沒有動機,能在慈禧跟前幾十年屹立不倒,政治嗅覺敏銳的他很清楚弒君會有什么下場。
(李蓮英)
在“戊戌變法”中,光緒帝秘密聯系袁世凱,希望借助他手里的新軍發動政變,從慈禧手中搶過朝政大權。
但是精明如袁世凱,很清楚光緒和慈禧的勢力孰強孰弱,轉頭就把光緒賣了,將他的計劃對慈禧和盤托出,借此大功,從此官運亨通。
光緒帝當了幾十年傀儡皇帝,如果說他對慈禧除了恨意還有點母子之情,那么對于袁世凱這個叛徒,光緒帝可以說對其恨之入骨。
袁世凱
這一點可以從溥儀繼位后,攝政王載灃(光緒親弟弟)馬上就罷免袁世凱為光緒帝報仇可以看出來。
袁世凱很清楚慈禧死后,光緒帝一定會對自己動手,到時候權利地位,甚至項上人頭都可能不保,從這點看,袁世凱確實有足夠動機謀害光緒帝。
如《世載堂雜憶》中就記載:袁世凱手下謀士建議他聯系李蓮英,毒死光緒帝。
但是袁世凱雖然手中掌握全國最精銳的北洋新軍,他的勢力卻沒有深入皇宮,他沒有條件實施謀殺。
袁世凱
皇宮禁衛深嚴,如果得不到李蓮英的協助,袁世凱絕對沒能力謀殺光緒帝。
但是前面我們分析過了,李蓮英絕對不會趟這趟渾水。
從光緒帝四歲進宮開始,就一直喊慈禧“親爸爸”(此為滿語習俗),兩人有30多年的母子名分,即使她處處打壓光緒,但按照人之常情來說,“虎毒不食子”,慈禧應該不會對兒子痛下殺手。
但是“最是無情帝王家”,處在權力斗爭最中心的皇室,親情冷漠,何況他們不是親生母子。
光緒帝
慈禧是清廷守舊勢力的代表,與銳意革新的光緒帝的政治分歧很大。
起初慈禧對光緒推動的“戊戌變法”持有限度支持,但她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不可“更衣冠,易正朔”,就是不能根本改變政治制度;二是不能太激進。
但是經過幾十年的洋務運動,清朝卻在甲午戰爭中大敗于日本,已經證明僅僅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辦一些工廠和學校,造些洋槍洋炮,并不能富國強兵,必須進行深入的政治制度改革。
甲午戰爭
光緒帝很明白一點,傾向于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提出的君主立憲制,打算對腐朽的清王朝下一劑猛藥。
但是慈禧太后卻堅持漸進式的對大清朝修修補補。
二者政治分歧很大,中國歷史上的當權者生前貪戀權柄,又擔心自己死后“人亡政息”。
慈禧擔心自己死后,光緒帝會采取與自己背道而馳的政治措施,為了阻止這一切發生,有動機采取激烈的手段——毒死光緒帝。
慈禧太后
一百多年來,關于慈禧毒死光緒帝的傳說很多。
清朝翰林院官員惲毓鼎長期陪伴在光緒身邊,負責記載他的起居言行,在清朝滅亡前幾個月,他已經完成了光緒帝的傳記《崇陵傳信錄》。
在他的記載中,慈禧重病臥床的時候,有人造謠說“皇上聽說您病得很嚴重,面露喜色”,慈禧大怒道:“我不能死在你前面。”
慈禧派去給光緒看病的太醫,大多都只是做做樣子。
清朝太醫院
清朝內務府總管增崇兒子回憶:不管是北京太醫院的太醫還是外省來的名醫,給光緒看病都得看慈禧太后的臉色,由太后陳述皇帝的病情,然后假模假樣地把手搭在光緒帝脈搏處,之后再由慈禧太后說皇帝生了什么病,舌苔發黃了,喉嚨中生毒瘡了。
但凡是干不長久的,都是因為不合慈禧太后心意的,能留下來的醫案,也都是照著慈禧的意思寫的。
名醫陳連坊擔心這樣治病,萬一光緒帝死了,自己要背黑鍋,靠著向太監行賄,才得以告老還鄉,離開是非之地。
可見,流傳下來的醫案可信度不高。
清朝醫案
很可能是慈禧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廣招名醫,大造光緒帝病重的輿論,這樣光緒的突然死亡就不會引起朝野非議。
可是光緒死在慈禧前面不到10小時,這太巧合了,難不成慈禧有神力,能夠撐到光緒死了自己再死?
世界上沒有神,能夠精確安排光緒死亡時間的只有慈禧太后。
結合2008年得出的光緒死亡結論,歷史真相應該是這樣的:慈禧已經油盡燈枯了,為了不讓光緒在自己死后推翻舊制度,再進行改革,便安排人在光緒的食物或者湯藥里下了砒霜。
可憐一位有理想抱負的青年帝王,就這樣命喪守舊勢力手中,如果光緒能多活幾年,也許歷史會有不一樣的走向吧,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編輯:深瞳
責編: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