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話說得好,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這句話雖然十分有道理,可是卻很難做到。因為人總有疏漏的時候,有時候一個無心之失,可能就不小心得罪了其他人。倘若被得罪的這個人寬宏大度還好說,若是氣量狹隘的話,那免不得又要生出許多是非。比如古代有一個典故叫“各自為政”,說的其實就是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的故事。
宋文公四年的春天,鄭國與宋國之間發生了一場大戰,交戰雙方摩拳擦掌,都準備給對方一點顏色看看。正當雙方大軍擺開陣勢,大戰一觸即發之際,只見一輛馬車突然闖進了鄭軍的大營。鄭軍的主帥公子歸生一看,車上居然還坐著宋軍主帥華元,于是大喜過望,急忙命令鄭軍士兵趕快發動攻擊。
宋軍因為失去了主帥,交戰之時無人指揮,結果陷入了混亂之中,在鄭軍的攻擊下很快就損失慘重。此戰過后,鄭軍不但繳獲了戰車460輛,還俘虜了250人,就連宋軍的副帥樂呂也被鄭軍擊殺。而被宋文公寄予厚望的主帥華元,更是在戰場上連面都沒露一下,就成為了鄭軍的俘虜。
華元是宋軍主帥,身邊護衛重重,他為何在兩軍即將大戰之際卻現身鄭軍大營,還被敵方所俘呢?說起來,華元之所以被俘,就是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的緣故。
原來,在雙方交戰的前一天,華元為了激勵手下士兵的士氣,便命廚子烹制了美味的羊羹犒勞士兵。而華元作為宋軍主帥,肯定是十分繁忙的,很多小事他都是無暇顧及的,像分羊肉羹湯這種小事,只能任由手下廚子去做。可是這個廚子很粗心大意,于是導致在分肉的時候,給華元擔任馬車夫的羊斟沒有分到。
羊斟認為是華元故意給他難堪,實際上華元對此事一無所知,這原本是廚子的失誤,可羊斟卻怪上了華元。于是在第二天兩軍交戰時,華元乘坐馬車準備到陣前指揮,結果卻被羊斟給拉去了敵方大營。而且在華元被擒之后,羊斟還振振有詞地說道:“昨天分肉是你做主,今天打仗就是我做主了。”就這樣,從此多了一個成語叫“各自為政”,意思是大家都按照自己的主張行事,不互相配合。
羊斟把華元拉到敵營后,就找個機會偷偷開溜了,他以為華元再也回不來了,所以放心大膽地回到了宋國繼續當馬車夫。可是因為華元的地位十分重要,宋國寧愿花費巨大代價,也要將他贖回來。不過,正當宋文公準備用100輛戰車、400匹毛色漂亮的良馬把華元從鄭國手中贖回來時,想不到華元卻自己逃回來了。
華元回到宋國后,他還不相信是羊斟故意陷害他,于是就找到羊斟問他:“先生是因為馬的緣故,才導致戰車誤入鄭軍大營的吧?”羊斟哪想到華元居然還能平安回來?于是嚇得趕緊逃到了魯國,臨走之前為了氣一下華元,還對華元喊道“不是馬的緣故,而是人的緣故。”意思是說,自己就是故意陷害華元的,就因為沒有吃到羊肉,他就選擇背叛了自己的國家。
從羊斟的所作所為來看,可以說是十足的小人了。雖然說大軍交戰,士兵們都吃到了羊肉,就他羊斟沒有吃到,這確實有不妥之處,因為這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吃羊肉羹了。但是這也不能把過錯怪到主帥華元頭上,只能說是宋軍的廚子辦事不靠譜。羊斟因為自己的個人恩怨,就設計陷害主帥華元,最終導致了宋軍的戰敗,還害死了那么多的同伴,實在是一個小人。
而主帥華元也因此遭受了無妄之災,他堂堂宋國大軍的將軍,哪能顧得上手下士兵分肉這樣的小事?況且大軍人數眾多,他又不可能一個一個去問對方有沒有吃到羊肉。就因為一個無心之失,導致他未戰先敗,還成為了敵軍的俘虜,實在是冤枉得很。
這種現象在現實中其實也很常見。比如說,有時候莫名其妙就被人無端端地記恨在心,原本雙方之間還算挺好的關系,突然有一天就不理自己。很多人對此都會感到困惑,其實這中間的原因多半就是跟華元一樣,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得罪了對方,而對方偏偏還是一個氣量狹隘之人。對于這樣的人,還是遠離一些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