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還沒有高層的時候,大家住的都是7到8層高的步梯房,想必大家都聽過這樣的順口溜:“一樓窮,二樓富,三樓住著老干部,四樓采光好,五樓六樓跑斷腿。”
后來推出了高層住宅之后,出于對新事物的向往,以及售樓部人員的鼓吹,很多人第一次買房往往會選擇高層。因為沒住過高層,大家對高層都有無限的臆想,期待住在高層那種“一覽眾山小”的優越感。
當初我買房的時候是經自己的小學同學介紹的,他當時在那個樓盤做銷售,私下告訴我:高層的房子比較緊俏,一般都被內部員工和領導優先預定了,而且高層的價值也比低層高,未來有更大的升值空間。高層的風景視野都超級好,他手上剛好有一個單位分配36樓的高層名額,可以轉讓給我,享受內部員工九五折優惠價。
這一番話聽得我心跳加速,內心忍不住暢想未來住高層的美好生活,于是迅速交了首付,并向銀行貸了款,誰知道,一切并不是那么美妙,老朋友竟然專坑熟人,賣房子也是專挑優點來講。
住在36樓五年多了,真實感受可以說是“苦不堪言”,一開始的新鮮感過去之后,各種雞毛蒜皮的麻煩事都會隨之而來。
作為過來人,奉勸各位買房之前一定要思慮再三,接下來我會給大家分享一些我個人的經歷和看法,供大家參考和排雷,希望對即將買房的朋友有所幫助。
不知道是誰發明的期房,折磨我們這些平民老百姓。自古以來咱們做生意的都講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可是自從期房的出現,這一切都改變了。
近期各地爛尾樓事件頻頻出現,開發商拿著我們的錢來蓋我們自己的房子,竟然還爛尾了,這誰能受得了?
除了爛尾風險之外,購房者還要承擔額外的支出,一般樓盤從規劃到交付,往往要兩年多的時間,而購房者是提前付了錢的,有的人是全款買房,相當于把買房這筆巨款提前兩年給了開發商用,而有的人是貸款買房的,需要額外付2年多的利息才能入住。
我是在2014年買的房,是一個沒啥名氣的開發商,當時貪圖便宜,本應該2016年交房的,誰能料到樓盤隔一段時間就停工,隔一段時間就停工,開發商竟然找各種理由想要延期交付,要不是業主們團結起來投訴施壓,最后能不能交付還真有點懸。
1、采光好。
住在高層基本上是沒有其他樓房遮擋的,采光比低層的要好太多了,加上南北通透,每天房間里都是亮堂堂的,在南方的春天,也不用擔心回南天潮濕天氣的影響。
2、視野好。
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住在高層,沒有其他樓房的遮擋,可以一眼俯瞰很遠的城市景色,如果天氣好一點,坐在陽臺捧著一本書,頗有一番看云卷云舒的詩意。
對于有小朋友的家庭,住在高層還能讓他們看到星星和月亮。以前我們住在低層被遮擋視野,逢年過節,外面有人放煙花的時候,家里的孩子郁悶得不得了,因為在家里根本看不到,等你跑出去的時候,人家估計也就放完了。
咱們家入住的第一年過年的時候,孩子們是最興奮的,看著遠處絢爛的煙火,幾個小家伙高興地手舞足蹈。
3、噪音較小。
聲音是會隨著距離越遠,變得越小的,而住在高層往往會比低層安靜很多,低層的住戶不但會受過往車輛的影響,而且樓下鄰居的聊天,兒童的玩鬧都能聽得清清楚楚。所以住在高層,對于喜歡安靜的人來說,確實不容易受到噪音影響。
4、蚊蟲四害較少。
住在低層的住戶,無論預防做得多到位,家里總是少不了四害或者蚊蟲的身影,尤其是一二樓的住戶,這些四害更容易入屋。
而高層住宅往往就沒有這方面的煩惱,基本上沒有什么蚊蟲,這是我比較滿意的地方。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偶爾還是會有一兩只蚊子出現的,也許是它們坐電梯上來的吧。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蟲子,往往會比較大,畢竟這么高的樓層,小蟲子很難飛上來。
5、隱私性良好。
高層樓的隱私性比較好,因為樓層高,對面的居民看不到人員的活動,如果是在低層的居民,高樓上可以看到人員走動或者做些什么事情。
1、冬冷夏熱。
住在高層由于離地面太高,空氣密度比較低,對于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小,在夏天氣溫會比較高,而冬天氣溫也會相對較低。相對來看,低層的樓房由于接近地面和綠植,加上建筑的遮擋,通常低層的樓房的溫度不會像高層那么極端。
2、手機信號不好。
住在高層,我家的手機信號都非常低,經過網上了解,據說是因為樓層太高,距離通訊基站太遠所致,而且基站的塔高一般在35米到55米高度,而且電磁波在空中傳播衰減很快,所以住宅越高的,手機信號就會越差。
3、水壓低,不穩定。
不知道其他住戶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一到高峰期,我家的水就像尿尿一樣大。很多次我在洗澡的時候,突然水流就斷斷續續,有時候渾身泡泡,蹲在浴室等好久才能清洗干凈,正是因為如此,我家連花灑都用不上,每天都要特意用桶在深夜儲水備用。
住在超高層樓房,如果要解決供水的問題,通常需要通過二次供水來解決問題,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對水箱二次加壓將水供應到高層住戶,通常還會存在一個問題,一定要找一個比較靠譜的物業,負責任的物業會經常對水箱進行清洗消毒,否則的話很容易滋生大量的細菌。
4、等電梯太煎熬。
我們小區是兩梯四戶的布局,雖然能夠分流,但是上下樓非常不方便,經常要等很久才能坐上電梯,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讓人焦急得直摳腳趾。
為了保障安全,電梯肯定是要不定期檢修的,遇到這個時候,等電梯更久,中途遇到某些人按住電梯門不放,在某一樓層幾分鐘都不動的時候,真的想直接走樓梯下去找那個人“拜頭”。
有一次我上夜班回家,小區莫名其妙停電了,物業的人早就下班回家,他們也不知道情況,所以并沒有事先告知我們,由于電梯用不了,那一次爬樓爬得我兩條腿都感覺不是自己的了。
所以,如果家里有老人家的話,建議還是住低層一點比較合適,就算電梯出問題,大不了走一走樓梯當鍛煉一下身體,要是住在高層還要走樓梯的話,那可就不是鍛煉了,或許是斷腿了。
5、安全隱患大
都以為住高層比較風光,可是一旦遇到地震火災來了,高層根本跑不了。
以前我一直沒把這個當回事,覺得不會那么倒霉,可是去年的那場事故,終于讓我下定決心要換房子,自從那件事之后,我天天睡不踏實。
當時是8樓有個住戶廚房忘了關煤氣,煮東西燒過火了,從而引發的火災,濃煙是直往高樓沖的。我當時牽著一個孩子,抱著一個孩子,從36樓下來,沒辦法捂口鼻,只能把剛出生20天的孩子捂在懷里,叫大的拿個濕毛巾捂。在有濃煙的樓道里是看不見東西的,也呼吸不過來的。只有耳朵聽到消防員的聲音,順著聲音下樓。好在火災不算大,很快被消防員撲滅,孩子也沒有事,事后真的后怕,手腳都發軟。
說實話,事后回想起來,住在高層真的是將自己的性命寄托在別人身上,樓下那么多層住戶,每個人的素質都不一樣,安全意識有高有低,而且用火用電一個稍微不注意,住在樓上的就麻煩大了。
我們都知道,發生火災的時候,高層住戶是不建議往下跑的,這樣更加不安全,當初發生火災我們往下跑,確實是慌了神了。相對來說,住在低層的住戶,即便遇到火災,出事的概率也沒那么高。
那次事故之后,我晚上睡得很不踏實,擔心隨時而來的危險,遇上臺風真的好可怕,總擔心樓會倒塌,風整夜呼呼地刮,還會擔心電梯可能會壞,怕火災突然發生。
之所以越來越多人搬回低層,并不是高層住宅不吃香了,而是一些人無法忍受高層住宅的一些缺點,所以選擇了低層。
當然,買房并不是買菜,一定要考慮清楚再買,如果真的心儀高層,建議在買房之前,先租個高層的房子住上一段時間,體驗過后再做決定,畢竟交了首付,開發商就不會那么容易退款給你了。
如果家里有老人小孩的話,建議選擇中低層比較合適。當然,現在市場上出現了蠻多爛尾樓盤,如果近期有買房需求的朋友,一定要選擇那些知名且實力雄厚的開發商,或者盡量遠離期房,避免入坑。
不知道你對此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