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在春節的民俗里是比較重要的一天,何為“破五”?民俗中有一種說法是“趕五窮”,分別是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把這些都送走了,新的一年就順風順水,財源廣進了。還有一種說法流傳比較廣,過了大年初五這天,關于春節的諸多禁忌皆可“破除”,如不能做新飯、不不能動針線、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打掃衛生等等,百無禁忌。另外還有“潑污”諧音的寓意,從大年除夕夜開始存留的污水、垃圾可以全部倒掉清除,將“窮娘娘”掃地出門。
無論那種說法,“破五節”都有“送年”的意思,在《歲時瑣事》中記載說:“欲有所作為,必過此五日,始行之”,新年里各種禁忌過了此日皆可破,有些地方把初五日叫做“圓年”,意思是說熱熱鬧鬧的新年過完了,到這一天要舉辦一些儀式,做一個總結,給春節劃個句號。
但正月初五這天還是在“年里”,依然有一些講究和禁忌,按照傳統民俗,“破五”要忌1事,做5事,吃1樣,新的一年接福納財。
按照傳統民俗,正月初五是不能串門、走親訪友的,初五這天家家戶戶要放鞭炮“趕窮鬼”,包餃子剁"小人",不讓親戚們來串門,以免讓親戚沾著了窮氣,沾到了晦氣。另外這天還要“接財神”,打掃衛生等,家里的事情也挺多,親朋好友來了也不方便。
1、放鞭炮“趕窮鬼”
初五要放鞭炮“趕窮鬼”,和除夕夜放鞭炮不一樣,初五的鞭炮要從房子的里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不吉利的東西轟將出去,讓它們離家人遠遠的,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具體是崩什么東西?按照唐韓愈《送窮文》中的說法,是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韓愈評價為“凡此五鬼,為吾五患。”放炮把它們全都趕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2、接財神
正月初四、初五都有接財神的民俗,相傳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清代顧祿在《清嘉錄》講道:“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這路頭神指的便是財神,也叫“五路神”,開門做生意的商家是比較重視初五這天接財神的,供奉武財神趙公明和關羽的比較多,其“以義為利”,期望以“義”達到贏“利”的目的。家戶里會打開門窗,點上蠟燭,燃放鞭炮,擺上貢品,恭恭敬敬迎接財神,期盼一整年財運興旺。
3、打掃衛生“掃窮”
正月初五有個重要的習俗打掃衛生“掃窮”,和正月初四扔垃圾的“仍窮”不同,初五是徹底的大掃除,要把每間房間的垃圾掃到門外,把“窮鬼”都掃出去,積攢五天的垃圾可得好好清理一下,此時掃地需要注意由內向外清理,預示要舊年的窮運、窮土掃出家門,最后將掃到一起的垃圾堆在一起,上面放一個大爆竹點燃,“崩”的一聲,這些窮氣窮鬼就徹底趕跑了。
4、藏針線剪刀
初五這天很多地方是不讓動針線、剪刀的,也稱“忌針節”,講究的人家會用線纏住剪刀,將剪刀和針線放在床鋪的鋪蓋下蓋住,一般是長輩提前一天把這些東西藏起來, 防止小孩子不懂事觸碰到。舊時候認為這些尖銳的東西象征比較“兇”,怕剪去今年的財運、扎破新年的運勢,在迎財神這天是比較忌諱的。
5、正月初五要“開市”
按照傳統民俗,正月初五是“開市”的日子,無論大小商鋪除夕歇業,到初五這天,不管營業不營業,都要象征性的開門,打掃衛生,敞開門戶,把店鋪里的門窗都打開,奉上香燭祭品,迎接財神,希望能招財進寶,八方來財。
初五吃餃子,也是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民俗,包餃子的時候也有講究,要自己親手去剁餡,剁的咚咚作響,讓街坊鄰居都能聽見,稱之為“剁小人”,手里捏著餃子皮,緊緊的把餃子餡捏在里面,嘴里說著“捏住小人嘴,事事都順心”,通過這些儀式感十足的活動,希望新的一年能順順利利的。
推薦一道挺好吃的酸菜餡餃子做法
食材:酸白菜、豬肉餡、小蔥、姜、花椒、八角、豬油一勺、香葉3片、2勺生抽、半勺老抽、適量的鹽和雞精
1、酸白菜放入清水中浸泡20分鐘后,放在流動的清水下反復清洗幾次,將酸白菜里的部分酸味去除。
2、白菜清洗干凈切絲,再將酸白菜中多余的水分捏出去,再剁碎,準備小蔥碎和小蔥段、姜片、花椒、八角、香葉等。
3、準備料水和料油,小碗中加入適量的溫水,放入姜片、小蔥段和花椒,浸泡10分鐘制成料水,炒鍋中倒入適量的油,加入一勺豬油、花椒、姜片、香葉、八角和小蔥段,炸至焦黃制成料油。
4、豬肉餡中倒入2勺生抽、半勺老抽、適量的鹽和姜末,攪拌均勻后把6勺料水分3次倒入肉餡中,每次都充分攪拌至上勁,倒入3勺料油,攪拌均勻。倒入剁碎的酸白菜和小蔥碎,攪拌均勻至上勁。
5、和好的面團醒面后,切成小劑子搟成餃子皮,包成餃子下鍋開水中煮熟就可以了。
破五節,“破”的是舊,為的是立“新”。過了正月初五,春節的狀態也就差不多該過去了,過年的事情就是“舊”事了,不能整天惦記著吃喝玩樂,該準備干活或者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