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蘇軾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的態度,這在蘇詩中有充分的體現。蘇軾在逆境中的詩篇當然含有痛苦、憤懣、消沉的一面,但蘇軾更多的詩則表現了對苦難的傲視和對痛苦的超越。其中《東欄梨花》可以看作這類詩歌的代表作: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條透露出濃郁的春色,飄飄灑灑的柳絮夾帶著如雪的梨花,布滿了全城。
東欄梨花宋代:蘇軾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我心緒惆悵,恰如東欄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將這紛雜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徹與清明。
《東欄梨花》是一首感傷的詩,詩人因為梨花盛開而感嘆時光的流逝。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這一對比,景色立刻就鮮活了,滿城飛舞的柳絮,真是“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同時寫出梨花盛開的季節,春意之濃,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來。
《東欄梨花》的最后兩句化用了唐代詩人杜牧的《初冬夜飲》“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桿”。杜牧的詩說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蘇東坡的詩感慨的是人生的短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