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軒哥暢聊歷史
大家好,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曾國潘的觀人術。曾國潘的觀人本領堪稱一絕,在他晚年時期,嘔心瀝血創作了兩本傳世著作,分別是《冰鑒》和《挺經》,可惜在《挺經》創作過程中,曾國潘老先生就去世了。但是,另一本《冰鑒》仍舊完好無損的保存了下來,并被廣為傳頌。《冰鑒》一書中,最出名的便是第二章“剛柔篇”了,里面記載著一種曾國潘一種十分實用的觀人之術,只要背會3句口訣,一眼辨別聰明人、笨人、粗人!與此同時,要想知道一個人的內在,也只需要看他的“內剛柔”就可以了。
首先是“喜高怒重,過目輒忘,近粗”。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一個人遇到事情大喜大悲,并且事情一過立馬就忘得徹徹底底,這種類型的人太過于陽剛,氣質類型近似于“粗魯”。在我們的生活中,這類型的人并不少見,但我們一般用另一個較為好聽的詞語——簡單直爽來形容他們。這類型的人就像長不大的小孩子,生活十分簡單,該哭就哭,該笑則笑,一切言行舉止深受外界影響和被自身情緒所控制,性格屬于大大咧咧型的,但這種人往往是最開心的,他們相信生活,對生活充滿著熱愛。
但是,這類型的人說好聽是單純無心機,但是實際上是“粗人”,他們有一個巨大的缺點是:做事情容易半途而廢,易被情緒困難影響,又因為太過剛硬,容易“一折就斷”,但他們有一個我們十分羨慕的優點:他們往往是生活得最為開心的,天生的樂天派,沒心沒肺,永遠對他們抱著最大的善心。其次就是伏亦不伉,跳亦不揚,近蠢"。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該平靜的時候從不張揚,但是在激動的時候也從不張揚,這類型的人太過陰柔,氣質類型近似于“愚蠢”。判斷一個人聰明或是愚蠢,除了可以用智商來評判之外,還可以觀察他的外表。
愚蠢的人往往是無論何時話都很少,該高興時不懂得高興,這種反常人的情況就是因為他們的“愚蠢”制止住了原本心中的激動和喜悅,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木頭疙瘩,這類型的人很容易使人掃興,我們一般見不到他們有什么情緒波動,一直都是一副平淡安穩的模樣。曾國潘還說過一句話“粗蠢各半者,圣人以壽”,意思是說:性格又“粗魯”又“愚蠢”的人,他們取長補短,互補的性格使他們知足常樂,沒有太多煩惱,因此這類人的壽命往往比常人來的長。由此可見,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句話是十分有道理的。
還有一句“初念甚淺,轉念甚深,近奸"。意思是:剛開始遇到事情考慮的好像很淺顯,但是深思之后又想得很長遠。這種類型的人是真正意義上的剛柔并濟,他們的氣質類型屬于“奸詐”一類。這里的“奸詐”是一個褒義詞,指的是一個人的機智。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人在剛開始的時候憑借直覺做事,在靜下心來之后又深思熟慮,這類型的人是十分有智慧的!就像孔子說的“吾日三省吾身”一樣,這些是一個人有心機有智慧的行為做法。曾國潘還說過內心有智慧的人都是能夠有一番大事業的人,因為他們知進退,懂屈伸。
而那些機智的人如果其心胸也十分豁達,那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事業。就像劉邦,曹操,趙匡胤和朱元璋一樣。因為這種“奸詐”的人懂得運用內心和意志力來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事情不坐以待斃,能夠忍辱負重,審時度勢,最終取得勝利!綜上所述,粗人,笨人和聰明人,往往只有聰明人能夠成就事業,而笨人和粗人則更加長壽安樂,由此可見,上天也是十分公平的。當我們熟記曾國潘這三字口訣后,就可以很容易的判斷一個人,并且他們是屬于哪一類人。不知道各位讀者們,看完之后認為自己更符合哪一種類型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