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別名:茉莉,直立或攀援灌木,高達3米。小枝圓柱形或稍壓扁狀,有時中空,疏被柔毛。葉對生,單葉,葉片紙質,圓形、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兩端圓或鈍,基部有時微心形,在上面稍凹入或凹起,下面凸起,細脈在兩面常明顯,微凸起,除下面脈腋間常具簇毛外,其余無毛;裂片長圓形至近圓形,先端圓或鈍。果球形,呈紫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茉莉的花極香,為著名的花茶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花、葉藥用治目赤腫痛,并有止咳化痰之效。
有道是:“暗香著人簪茉莉,紅潮登頰醉檳榔。”,自古以來文人墨客與茉莉的花香就結下了不解之緣,唐伯虎曾在《佳人插花圖》中寫道:“春困無端壓黛眉,梳成松鬢出簾遲。手拈茉莉腥紅朵,欲插逢人問可宜。”
楊巽齋也曾作《茉莉》一首——“麝腦龍涎韻不作,熏風移種自南州。誰家浴罷臨妝女,愛把閑花插滿頭。”
回顧過去的千百年歷史,關于茉莉花的詩詞不知多少,字里行間,撩人的花香仿佛氤氳其中,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這圣潔的小百花中流傳著多少傳說和歷史?
茉莉花的名字由來
說到茉莉花的名字,民間一直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相傳在明末清初的時候,蘇州的虎丘住著一個姓趙的農民,農民家中本就貧苦,卻還要養著妻子和三個孩子,光是種地顯然是不行的。
于是趙老漢去到廣東鄉里謀生,每年將賺到的大部分錢都寄回家,每隔兩三年才會得出空閑回家看一看。
漸漸的,三個孩子快速長大也到了能下地耕種的年紀,于是就將家里的田地分為三份,三兄弟各占一份,都用來種茶葉。
一年,趙老漢回家,帶回了一捆樹苗,告訴家人這是南方的那些有錢人喜歡的香花,但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說罷也不管自己兒子有沒有意見,就將這些樹苗種在了田里,就在大兒子茶樹的旁邊。
日子一天天過去,起初大兒子并沒有怎么注意這些新栽下的樹苗,于是這些樹苗在他的田里漸漸長大,然后開出了一朵朵小百花,田間漸漸有了香味,大兒子這時才發現,不知什么時候起,他種的那些茶葉的葉片上也帶上了淡淡的香味!
于是大兒子趕忙采了一筐茶葉拿到蘇州城里賣掉,誰能想到,這種誤打誤撞種出的帶有香味的茶葉銷量極好,沒過一會兒居然就賣光了,于是他悶聲發大財,不吭不響的賣了一年多,久而久之大兒子賺了大錢的消息傳回了家中。
回到家后,兩個弟弟找哥哥當面對質,認為哥哥之所以能夠種出香茶,是因為父親種下的那些樹苗導致的,所以哥哥賺的錢應該三人平分。
三兄弟為此吵得不可開膠,怒急之下的兩個弟弟甚至聲稱要將香花毀掉,后來三人到了村里德高望重戴家,請一位一直隱居在此的隱士戴逵為他們評評理。
戴逵對趙家三兄弟說:“你們三人本就是一家人,一起生活,互相扶持,不應該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而鬧得四分五裂,哥哥發現了香茶多賣錢,這是件好事,你們不應該生氣反倒應該高興才對,現在迎來了財神爺,你們三兄弟自己倒是不團結起來,這是多蠢的事情?”
“這些香花就是你們家的財神爺,既然有了它那么你們何不努力培育這些香花,在各自的茶田里面都種上一些,一家人都有香花賣,一家人都賺錢,何樂而不為?”
“你們需要考慮的反倒是等你們香花出了名,如果有壞人想要來偷怎么辦?所以你們從現在起就應該團結一致,輪班看護香花,把大伙的地位放在第一位。”
“為了讓你們記住我的話,我給你們家的香花起一個名字,就叫末利花,意思就是你們為人處世要將自己的私利放在末尾,多為大家著想!”
三兄弟聽了戴逵的話,幡然醒悟,回家之后團結一心,努力耕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最終終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直到如今,蘇州的茉莉花依舊遠近聞名,不過為了字形更加美觀,配得上這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于是文人們將末利花的末利兩個字改成了茉莉,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茉莉花!
茉莉花并不是中華大地的原產物,但早在漢朝《史記》中就記載了茉莉花的出現,據記載,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羅馬帝國,后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運至了達古波斯、天竺等地區,到達印度之后,茉莉花很快就稱為了佛教圣花,之后隨著印度佛教傳入中國,茉莉花也一并傳入了中國境內。
唐朝的茉莉花還只停留在觀賞的階段,以其獨特的香味俘虜了大量的文人墨客,成為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征,更是代表了士大夫的節氣,與菩提子一起并稱佛教的兩大圣物。
而到了宋朝時期,縱然在當時已經有了將香料配入茶葉中,增添茶的香味的做法,但因為會破壞茶本身的韻味,所以一直不是主流,而茉莉花也因此僥幸逃生,只有寥寥數例將茉莉花添加到茶中,增添茶的香味的做法。
宋朝末年,以香入茶的熱潮漸漸平息,茉莉花以其獨特的優勢穩穩占據了香料茶的一個位子。
直到明朝,茉莉花茶開始商品化,歷史中有大量的文物記載了明朝當時的花茶,從原料的選擇到花茶的做法,步驟詳細且成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當時的茉莉花:“茉莉可薰茶”。
清朝可以算得上是茉莉花茶的一個巔峰時期,吳人顧祿的《清嘉錄》中就記載了:“珠蘭、茉莉花于薰風欲拂,已畢集于山塘花肆,茶葉鋪買以為配茶之用者。……茉莉則去蒂衡值,號為打爪”的情況。
證明在清朝時期,茉莉花茶已經開始大量的商品化。
傳說當時慈禧太后對于茉莉花就有著特殊的偏愛,因為她認為自己膚如凝脂,肌如皓雪,暗藏芬芳,和茉莉花十分相似,于是就不允許旁人擺弄茉莉花,有外國使節來中國訪問,慈溪會經常將茉莉花茶作為禮品送給這些人。
在慈溪掌政的那段時間內,茉莉花一度被認為是中國的國花。
一千六百多年過去,往日的詩詞似乎還在耳邊回響,陣陣的芳香似乎還縈繞在鼻尖,或許在不知不覺中這千年茉莉,早已滲透了我們的歷史,永遠扎根在了這片廣袤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