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蘋婆會七娘
圖文/格林
七夕節快到了,今天在小區蘋婆樹下撿到了一夾蘋婆果,說來真巧!民間(主要是廣東)乞巧節正是用蘋婆果拜祭“七娘”,這“七娘”也就是七姐、七仙女之一的織女。
蘋婆果有一雙漂亮的丹鳳眼(又稱鳳眼果),古稱有名頻婆,源出梵語,原意為“身影”,意譯為“相思樹”。每年蘋婆都有幸拜見織女仙子,于是引起一些喬木的嫉妒,其中就有同屬梧桐科的一種喬木很不服氣。
“一雙丹鳳眼有什么了不起?”她下決心大量吃補藥,暗地里整容。
幾年后果然身材“裊娜”,粗枝闊葉,沒想到最關鍵的丹鳳眼沒有修煉成功,反而整成了一張大麻臉,每個果夾里竟然長出七八粒花生米大的“眼珠”!大家都笑她“東施效顰”、“假蘋婆”。
可是由于真蘋婆年產量少,加上祭祀習俗熄微,很少大量種植的果園,只有零星種植,倘若找不到真蘋婆時,一些人便會用假蘋婆果實湊數。
七姐道是一點兒也沒有嗔怪,一開金口:“何必一模一樣呢?”“假蘋婆另有個性像雞冠通紅通紅的,就叫雞冠木吧!”于是假蘋婆有了仙女賜予雅稱“雞冠木”。
正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蘋婆(學名:Sterculia nobilis Smith ),蘋婆是個有點奇怪的名字,古有名頻婆,源出梵語,原意為“身影”,意譯為“相思樹”。梧桐科常綠喬木,又稱“鳳眼果”,葉長橢圓形;初夏開花,無花冠,花萼粉紅色,圓錐花序;果實分為四五個分果,外面暗紅色,內面漆黑色。
種子可供食用,種子煨熟的味道如栗子。原產于中國、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地,在中國廣東以南常植栽為庭院樹,木材輕韌,可制器具。廣東習俗中蘋婆果實是七姐誕的祭品,若沒有便會用假蘋婆果實代替。由于蘋婆年產量少,加上祭祀習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種植的果園,只有零星種植。
假蘋婆(假蘋婆(Sterculia lanceolata ),為梧桐科蘋婆屬半落葉喬木,由于其結果的時間與中國七姐誕辰相近,故稱為七姐果、賽蘋婆、雞冠皮等。)與蘋婆長得很象,但也不難區別:蘋婆的葉子為闊矩圓形至矩圓狀橢圓形,比假蘋婆的葉子闊得多,長8-25厘米,寬5-15厘米。假蘋婆的葉子為橢圓狀矩圓形,近披針形,長7-15厘米,寬2.5-7厘米。
蘋婆的果實一般每莢有籽1至3粒,大小介于蠶豆與鴿蛋之間,比假蘋婆籽大得多。假蘋婆果的果實一般每莢有籽5至7粒,大如花生米。另外,蘋婆枝葉比假蘋婆更為濃密,幾乎不透陽光。
**********************
****************** ****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