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這篇文章是朋友橘子寫的。父親節看到,心里別有一番感觸。你的父母在你身邊么?你是獨生子女么?你有想過養老這個沉重的話題么?
祝大家父親節快樂。長大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另:橘子姐曾經是專業的主播,很榮幸去年我寫的長篇小說《章琪》,由她全部錄成了音頻,在喜馬拉雅電臺上播放。前兩天看了看,嚇了一跳,竟然也有超過60萬的播放量了。請大家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收聽,或者在“喜馬拉雅”這個app上直接搜索“章琪”或“菊子講故事”。謝謝。
一
想去看看廣州高端的養老院,緣于我爸跟我說他老了以后要去住養老院。我當時立馬眼淚就下來了,說:“不行,我不會讓你去住養老院。有我一口粥喝就有你一口粥喝。”我爸拍拍我的肩說:“你不要那么多愁善感,兒女有兒女的生活。老了去住養老院挺好的。”
我說:“你能養我小,我就能養你老。小時候那么艱難你也沒說不要我,我怎么能讓你去養老院。”后來如何結束這個話題,我忘了。有一天,和我爸通電話,他說他去看了呼市的養老院,條件不好。他說他只是去看看,他在呼市的同學說可以將來一起住。
我沒有再說不能去。現在爸爸能夠自理,能去打球能去唱歌,一個人獨居。不愿意長住廣州,一是不適應氣候,二是廣州沒有朋友。如果有一天他不能自理,我可以接他到廣州。可是如果我真的出國了,爸爸不愿意跟我出國那個時候怎么辦?
如果真的有一天他決定住養老院,我應該帶他看看高端的養老院,讓他至少可以選擇。這就是我想去看看廣州高端養老院的初衷。
二
周五下午和S一起去養老院。S想去看看養老院是因為她的媽媽,她的媽媽開始有老年癡呆的癥狀了。她會把所有的窗都關閉,家里人跟在后面再打開;也會在和面的時候突然忘了,活的面是要用來干嘛的,烙餅還是面條?完全不記得。她有時候非常執拗的認為還有欠債沒還完,家人解釋告訴她還完了,她一會兒就忘了。家里人尤其是S的爸爸很辛苦,24小時不能離開,所以S萌生了看看養老院的想法。
開了一個小時車到了養老院。這里設立了獨立生活區,也有記憶障礙照顧區,協助生活區和自己的醫院病房。獨立生活區有幾種房型:42平米,60平米和78平米。其實區別就是只有一間臥室,還是加了一個會客的客廳。
子女不能留宿。白色枕頭,白色的床單。無論你曾經有過怎樣的家,在這里你就只有一間房。沒有更多也不需要更多。除此之外還有自助餐廳,恒溫泳池,瑜伽房,書房,健身房,甚至有美容美發spa按摩。很像一個高端的酒店或者更像一個高端幼兒園。
記憶障礙區擺放著小朋友鍛煉計數的木質玩具。是的,一切都很好。可是我看的卻心情沉重。
我們總說人生的起點和終點很相似,都需要人照顧,可是區別是一個充滿希望一個是無望。送進幼兒園你知道他會越來越好;送進養老院,他不會升級,也基本不會越來越好,也很難再走出這里。這里再好也就是一個終點的展示區。我想了一下,就算是富麗如皇宮,也想不出從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是像一種暗示。暗示從此進得去基本出不來。
一路參觀,一路都有代入感,看的滿心悲涼,似乎嗅到死亡的味道。一起參觀還有一對60多歲的夫婦。他們也只是來了解一下。并且認真的拍下各種設施準備帶回去給朋友看。說住在家里總是聽到這個同事那個朋友去世很傷心,住在這里就不會,反正都不認識。
我朋友嘴快說:阿姨,住在這里可能也會常常發現隔壁又換房客了。昨天散步碰到的那個老頭消失了……阿姨聽完哦了一聲,表情凝重。我問阿姨的丈夫:“叔叔,你們會考慮來住嗎?”看起來還很健康的叔叔說:“現在肯定不會考慮。我們就是來看看,現在我們身體都還不錯,還能到處旅游。等到自己管不了自己,就住吧。”“您覺得這里怎么樣?”“環境挺好的,可是再好也是等死。”我們都沒有再說話。
三
晚上回家和爸爸照例打電話,我沒有說起今天去養老院的事,問了平安掛了電話,陪安安在床上躺著。
安安說:“媽媽你不高興?”
“嗯,媽媽只是有點心情沉重。”
“你去干嘛啦?”
“我去參觀養老院了。”
“不好嗎?”
“嗯,設施很好,像高端幼兒園。就是,就是沒有希望。”
“媽媽。人生就像我玩的我的世界。游戲有開始啊,就會有結束啊。人死了就像游戲結束對吧。”
“嗯。”
“重要的是我們要留下什么讓別人記住。你看毛主席別人就記住他了。”
“呃,成為毛主席這樣的人,媽媽是不行了,你努力吧……”
“他媽媽也被記住了嗎?”
“嗯,應該被記住了,雖然我不記得。但百度總是有的。別說話了,媽媽抱抱你。快睡吧。晚安”
我用力抱了抱已經快一米四的安安,道了晚安退出他的房間。我還是沒有從養老院的沖擊緩過來。你會送父母去養老院嗎?你老了會去養老院嗎?我不知道。
我期望將來社區養老會有單獨的養老公寓,配有社區醫生和護工。社區不僅僅有老人,不要把他們單獨的集中在一起,只能看到白發蒼蒼。希望社區什么年齡層都有:有孩子,有青年,有中年,彼此都能看到。就在充滿煙火氣的塵世里養老,也許可以沖淡那種被隔離的孤獨。
希望我們和我們的父母都身體健康。趁還來得及,做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