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確權工作推進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承包經營權已經調整變更的問題,對于此類問題的相關政策如下:
1.對二輪延包后承包地進行了調整的如何確權?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和《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等法律政策的有關規定,對二輪延包后個別地方對承包地進行了調整的,按照尊重歷史、正視現實的工作原則,在不違背法規政策的前提下,實行民主協商、村民議決。只要群眾認可無異議,在履行完善相關手續的前提下,可依據土地承包現狀予以確權登記頒證。群眾有異議的,按照法律程序解決爭議后,再行確權登記頒證。
2.家庭承包地全部或部分被國家征用的如何確權登記?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和《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此次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中,承包地全部被國家征用的應進行注銷登記,被國家部分征用的,應從承包土地地塊和面積中減除,并進行變更登記,未被征用部分則據實測量確權登記頒證。
3.因發展集體公益事業占用的家庭承包地如何確權登記?
承包期內,村、組公益設施建設等占用農戶承包地,進行了調整或相應補償的,占用部分不納入確權登記頒證范圍;如未進行調整或相應補償的,占用的面積仍按原承包農戶進行確權登記。
4.集體供養“五保戶”的承包地如何確權登記?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法》和《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等法律法規及政策的相關規定,集體供養“五保戶”的承包地應尊重“五保戶”的意愿,確定是否進行確權登記頒證。集體不能強行收回“五保戶”的承包地作為集體機動地。五保戶尚健在的,將現種植承包地確權到該戶;五保戶已死亡的,其承包地原則上收歸集體;村集體經濟組織另有約定的,可以按約定協議執行。
5.在二輪土地承包之前,鄉(鎮)政府從村民小組征地,成立農場、林場、漁場或做其它用途,現村民小組要求返還這些土地,如何處理?
根據《土地管理法》、《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1995年3月11日國家土地管理局通知〔1995〕國土〔籍〕字第26號發布施行)《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國土資源部2003年1月3日),土地所有權爭議應當由國土資源部門提出行政處理意見并報同級政府作出行政處理決定。
6.農戶將家庭承包土地轉讓后,對方已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能否反悔要回原承包地?
處理此類問題的依據是:一是《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一條規定:“承包方有穩定的非農職業或者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的,經發包方同意,可以將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由該農戶同發包方建立新的發包關系,原承包方與發包方在該土地上的承包關系即行終止。”二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法釋[2005]6號)第十三條規定:“承包方未經發包方同意,采取轉讓方式流轉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合同無效。但發包方無法定理由不同意或者拖延表態的除外。”
處理此類問題應當把握的原則是:一是如果轉讓符合《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則轉讓成立,應當維護受讓方依法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出方不得反悔要求返還。二是如果承包方未經發包方同意,采取轉讓方式流轉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合同無效。轉讓合同無效的,轉出方可以要求返還承包地。
7.二輪土地承包后,農戶外出務工,村委會將其承包地調整給其他農戶。該農戶要求返還承包地,如何處理?
處理此類問題的依據是:一是《農村土地承備法》第二十六條:“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第二十七條:“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調整承包地。”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法釋【2005】6號)第六條:“因發包方違法收回、調整承包地,或者因發包方收回承包方棄耕、撂荒的承包地產生的糾紛,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發包方未將承包地另行發包,承包方請求返還承包地的,應予支持;〈二)發包方已將承包地另行發包給第三人,承包方以發包方和第三人為共同被告,請求確認其所簽訂的承包合同無效、返還承包地并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但屬于承包方棄耕、撂荒情形的,對其賠償損失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二是《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妥善解決當前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緊急通知》(國辦發明電〔2004〕21號“對外出農民回鄉務農,只要在土地二輪延包中獲得了承包權,就必須將承包地還給原承包農戶繼續耕作。鄉村組織已經將外出農民的象包地發包給別的農戶耕作的,如果是短期合同,應當將承包收益支付給擁有土地承包權的農戶,合同到期后,將玉地還給原承包農戶耕作。如果是長期合同,可以修訂合同,將承包地及時還給原承包農戶;或者在協商一致的基袖上,通過給予或提高原承包農戶補償的方式解決。”
處理此類問題應當把握的原則是:對于侵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違法收回農民土地承包地的,應當返還農民承包地。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先由當事人協商解決,或者由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當事人不愿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引導其走仲裁、訴訟程序。
8.二輪土地承包期內,農戶把家庭承包地交回集體,集體又發包給其他農戶。現要回承包地,如何處理?
處理此類問題的依據是:一是《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九條規定:“承包期內,承包方可以自愿將承包地交回發包方。承包方自愿交回承包地的,應當提前半年以書面形式通知發包方。承包方在承包期內交回承包地的,在承包期內不得再要求承包土地。”二是《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杈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三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魏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法釋【2005】6號)第十條規定:“承包方交回承包地不符合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程序的,不得認定其為自愿交回。”
處理此類問題應當把握的原則是:一是首先確定農戶交回承包地的時間。如在《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前交回的,不能適用《農村土地承包法》的有關規定,應當雙方協商解決或按照當時政策和地方性法規規定處理。如在《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后交回的,應當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有關規定處理。二是農戶交回承包地,應當有書面材料。未提供書面材料的,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精神認定為非自愿交回。三是農戶在二輪土地承包期內,按照法定程序交回承包地的,在本輪承包期內不得再要求承包土地。二輪土地承包期結束后,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執行。
9.2005年農戶棄地外出,承包地被本村民小組其他農戶平分,現返鄉要地,如何處理?
處理此類問題的依據是:一是《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二十七條規定:“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或調整承包地。”二是《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妥善解決當前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緊急通知》(國辦發明電〔2004〕21號〕:“堅決糾正對欠繳稅費或土地拋荒的農戶收回承包地。要嚴格執行《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能以欠繳稅費和土地撂荒為由收回農戶的承包地,已收回的要立即糾正,予以退還。”三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法釋【2005】6號〕第頭條規定:“因發包方違法收回、調整承包地,或者因發包方收回承包方棄耕、撂荒的承包地產生的糾紛,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發包方未將承包地另行發包,承包方請求返還承包地的,應予支持;(二)發包方巳將承包地另行發包給第三人,承包方以發包方和第三人為共同被告,請求確認其所簽訂的承包合同無效、返還承包地并賠償損失的,應予支持。但屬于承包方棄耕、撂荒情形的,對其賠償損失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處理此類問題應當把握的原則是:一是對于農戶在二輪土地承包中,已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應嚴格按照土地承包法規定予以保護。二是農戶在承包期內棄耕撂荒土地的,發包方不能強制收回,已收回的,應予返還。三是對于被違法收回的農戶承包地已平均分配給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在返還農僉承包地時,應考慮現實情況,妥善處理。如已開展規模營等不宜返還原承包地的,可由發包方與農戶協商解決。
◢ Top榜 ◣
點擊下文直接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