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張好看的圖片,放上文字,簡單2步,就能得到一張看起來還不錯的PPT,比如下面兩頁PPT:
這時就有問題了:總不能所有的PPT都放圖片對吧,沒有圖片的時候怎么做好PPT呢?
其實,不論什么樣的PPT,他們都遵守一定的原則,這里分3個環節闡述。
1、PPT最關鍵的還是內容,我們不僅要關注內容本身,還應關注內容的傳達。
比如,上面這一頁,內容本身沒問題,但所有內容都擠在一起了,閱讀起來很不方便。
2、這時,可以將文本進行相應的拆解,配上小標題或關鍵詞,內容的結構就清晰可見了,甚至“瞟一眼”就秒懂。
1、文字設置主要包括字體的選擇,行距的設置。PPT自帶的宋體、微軟雅黑、等線等,表現力都一般,可以使用一些好看的字體,注意版權。
2、除了字體,PPT默認的行距為1.0,文字與文字上下之間的距離太近,顯得太過擁擠。1.0倍的行距對于英文來說是合適的,但是中文字體一般為1.2-1.5之間比較合適。
注意:需要提醒的是行距的大小設置應該與文字大小相關。一般情況下,文字越小,行距應該越大,對于一些文字較大的標題甚至可以設置0.7-1.0之間的行距。
1、圖版率是指圖像類元素占據整個頁面的比例,圖版率高則頁面表現力較好,因此,想提升頁面表現力,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加一個好看的圖片。
注意:如果沒有圖片呢,可以用色塊來代替:
2、帶顏色的背景本身也能提升圖版率,但如果我們的PPT是白色背景,就會顯得非常單調,該怎么辦呢?
同樣的辦法,可以在頁面下方增加一個色塊:
注意:用好色塊核心有兩點,第一是高質量的配色方案,第二是嘗試使用一些特別形態的形狀。
除了配色,特別的形狀組合也能瞬間提升PPT的質感,還能將文字圖形化來提升圖版率。其中,配色和形狀組合可以使用PPT的一些插件,例如:wps自帶、iSlide等。
3、文字圖形化的方式很簡單,從文本中提取一些關鍵詞,再加個邊框或色塊即可。文字圖形化的關鍵也是建立在對信息的整理基礎上的,信息的整理方式不同,圖形化的文字自然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