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片深紅色密集的寺院,我以為,它特別的神秘。
從敞開的大門向內(nèi)望去,我是帶著濃厚的敬畏,心思先于腳步停頓下來,整理了心情,仔細地打量了一番,確定自己可以把這份凝重承擔下來的時候,才踏實地往里走去。
這里的各種“門”,都是有講究的,不是所有的“門”都適合“人”的進入。仔細地聽著導(dǎo)游的講解,生怕驚擾了不該驚擾的神靈。
這里的僧人們,在小巷深處和殿中川行,腳步匆匆,神情淡定。
有攝影人在此拍片子。想必是記錄片,有一部分僧人忙于協(xié)助拍攝。圍觀的人很少,大概各自都有自己的目標,感受和熏染神圣的氣氛,拜謁班禪的精神普照,遠比觀望拍片更為凝重。
白色的墻,紅色的墻,黃色的墻,黑棕色的牦牛毛編織的帷幔,黑框的窗欞,白色的窗幔,還有,至高的金頂。濃郁到極致的色彩,以及導(dǎo)游聲情并茂的講解,我像是游走到了一段時光隧道中,還以為西藏的色彩是一種民族的風(fēng)情。然而,扎什倫布寺的故事和它的身影,揭示著一種信念,色彩之間傳承的是一種信仰和精神。
僧人的紅色袍子,原來是加持了所有的苦難,讓自己來承受,以解脫無辜的民眾的一種象征。
我沉迷在各代班禪的風(fēng)云歷練之中,雖然沒有記住所有的爭斗和決絕,但,置身在這里,仿佛有一種穿越的感覺,大殿的酥油燈和糌粑做成的祭品,在昏暗的燈影中長久地端立著,人們虔誠的眼神不停地掃過,多了一份敬重和一種仰念。
我在拜祭之后,在功德箱中留下了一些現(xiàn)金。
我相信,人與佛是講究淵源的,邂逅了,也許是上蒼的一種安排,我不能錯過。
這樣的氣息籠罩的環(huán)境里,我顯然應(yīng)該把自己的景仰表現(xiàn)的更為誠懇一些。
看到一位老者,拿了一些食物,喂養(yǎng)著寺內(nèi)的流浪貓,慈愛的眼神像是對待自己的孩子,自然且溫情,就像這里的每一棟房子的那些工整的窗,就應(yīng)該整齊和明朗、干凈一樣。
一切行為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支配。
金頂?shù)奈葑?,溢滿權(quán)威感。在陽光下,閃爍著威嚴的光澤。
紅色的廊柱,神秘的唐卡,有一間大屋內(nèi),念經(jīng)聲朗朗不絕,是僧人們集中誦經(jīng)的地方,門廊的地上堆放著他們脫下來的鞋子,樣子隨意,我還閃念一下:他們還能準確找到自己的鞋子嗎?搖頭笑了一下,或許真都是多慮了,這是他們的必修課,大概天天如此。
進屋感受了一下,僧人們認真且各有表情,但有一點是統(tǒng)一的:熟練。
對于我們近距離的討擾,他們無動于衷,顯然,絲毫沒有影像到他們的思維,或許,早就司空見慣,他們的日子就是這樣,別說他們,此刻的我,也深深地沉浸其中。
我被扎什倫布寺的色彩所震撼了。
竟然有些誠惶誠恐了,冥冥之中我總覺得,我還會再來這里。也許除了色彩,還有一種深邃的執(zhí)念。
很高的黃色的墻,有一個小小的高高的窗,我在下面的長椅上,顯的有些渺小。遠觀游人們、朝拜的人們和僧人們不停地走過,那種氣息讓我寧靜到可以聽到風(fēng)聲。
真正的沉靜,我感到透徹的思考人生的機會就在這里。
拿起了一個小石頭放在瑪尼堆上,緩緩地,像是行走在未來的路上,穩(wěn)定的石頭駐留在那里,我的思慮也留在那里。
酥油燈的光亮一直在閃動。
人那,都有佛心一片。
看夕陽漸漸地給寺院鍍上了紅霞,一種暖,降臨在每一個窗口。
僧人們的腳步依舊從容,而我,卻遲疑和不舍起來,也許,下一次的約定,已經(jīng)在感念中執(zhí)拗起來了。
細想一下,對于扎什倫布寺的留戀,就是因為導(dǎo)游異常興奮的講解和一路以來沒有顯現(xiàn)的對于西藏歷史研究有深的才華。
很多時候,對于某件事情和某個地方的印象深厚,就是因為平常人做好平常事的一種熱情和專注。
雖然我將不可避免地離開這里,但是,我相遇扎什倫布寺的感激,從此留下了一顆飽滿的種子,會發(fā)芽,會茁壯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