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城隍廟山門)
城隍是神話中守衛城池的保護神,是中國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算是冥界的地方最高長官,職權可否相當于陽界的市長?
城隍廟是祭祀城隍的廟宇,曾經遍布全國各地,那是歷代帝王推崇的結果。至于如今還有多少存世?沒法統計,也不知有人作過統計否?在“度娘”里輸入“城隍廟”,上榜的有七十多座。
冠以“天下第一”的城隍廟能找到三座,分別是山西長治上黨城隍廟、安徽蕪湖城隍廟(這兩者是因為始建年代早)和承德城隍廟。升級為“國保”的“城隍廟”也有不少。但,既是“天下第一”又是“國保”,同時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就剩下“承德城隍廟”一座了。
承德城隍廟,又稱“熱河都城隍廟”,那是由乾隆皇帝“欽”定建造的,供奉的城隍神據說是乾隆的叔叔、康熙的十七皇子愛新覺羅允禮,并授予他“管理”全國各地城隍的權力,也就是全國城隍之王,級別最高——正-“國”級。“天下第一”的由來大概就源于此。
倘若這段時間“跟”著思泉游覽過避暑山莊周圍的外八廟,對承德的藏傳佛教寺廟的風格應該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參見《【國保打卡】(71)須彌福壽之廟(國1)》、《【國保打卡】(70)普陀宗乘之廟(國1)》、《【國保打卡】(68)普寧寺(國1)》和《【國保打卡】(69)普樂寺(國1)》。
承德城隍廟卻是承德市內為數不多的一座典型的漢式道教寺廟。
山門。乾隆題寫的門匾“都城隍廟”,“都”字具有“第一”的含義。木質門匾已開裂,不知是否原件?山門一側還嵌著一塊“國保”碑。
內有三尊神像,中間那位稱“護法神王靈官”,有三只眼睛,據說能辨識真偽,察看善惡,算是一位稱職的“保安”。東西兩側是道教的兩尊護衛神:千里眼和順風耳。
正殿,重檐,上覆金黃琉璃瓦,顯示了皇家建筑的尊貴。
殿前的香爐上這一行字告訴您,這里是“天下第一城隍”。
正殿稱“福蔭嚴疆”,乾隆御筆。
正殿供奉的正是“天下第一城隍”,慈眉善目。正是那位皇親國戚愛新覺羅允禮。
這位允禮自幼聰明持重,豁達識體,秉性忠直,且政績斐然。乾隆三年(1738年)允禮卒,死后,乾隆皇帝深感痛心,若失股肱。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工部尚書奏請修建熱河都城隍廟,乾隆下旨撥款施工。借此機會,封允禮為熱河城隍神。
正殿側有一通御碑。是城隍廟落成以后乾隆皇帝親臨寺廟拈香瞻禮,除了賜匾外,還撰寫了“熱河初建城隍廟八韻有序”,記載了城隍廟營建始末,刻成了御碑。細看,貌似新刻的,比較粗糙。
寢宮殿,后殿。城隍及夫人的起居處。
承德城隍廟內有八十多尊神像。除城隍神允禮外,還供奉了文、武、義、財神、孔子、朱熹、文昌帝君和六十甲子神,分別端坐在文昌殿、財神殿,以及在寢宮殿兩側的偏殿中。
一看,均為近些年的雕塑作品。比較有特色,還算生動,隨拍幾片,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