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鍋槐位在國子監。北京國子監的辟雍修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第二年完工。辟雍[pìyōng]是太廟國子監的中心建筑,是天子的學堂,古代皇帝即位后必須在此講學一次。相傳國子監辟雍竣工時,劉墉陪著乾隆和眾官員視察。乾隆看見了這棵羅鍋形的古槐,立刻計上心來,乾隆就問:“眾位愛卿,此古槐像誰?”因有劉墉在場,眾官笑而不答。乾隆又說:“此槐羅鍋,有失大雅”,于是下旨,砍掉古槐。劉墉忙說:“萬歲!以后老槐附首聆聽萬歲講學,乃是大大忠臣。”劉墉的回答讓乾隆無話可說。乾隆聽了,只好說:“羅鍋失雅,砍去修直”。此后,這棵古槐被稱為“羅鍋槐”。
劉墉(1720年-1805年1月24日/25日),字崇如,號石庵,出生于山東諸城。清朝政治家、【乾隆、嘉慶兩朝名臣】,書法家,相傳劉墉背是羅鍋,在民間有著"劉羅鍋"的稱呼。然而歷史上的劉墉是否真是個羅鍋,并無確鑿史據可考。國子監辟雍是他主持修建的,辟雍殿旁又有一羅鍋形的槐樹。而且,羅鍋形的古槐和辟雍殿搭配得相映成趣,古槐的綠冠濃蔭和紅窗金瓦的辟雍殿相映相輝,更顯得古香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