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江蘇衛視的"名師高徒"節目中順子的“星情故事”的一個畫面讓我到現在仍然感觸頗深。順子的父親騎著破舊的自行車在前面引導著開著嶄新的小汽車的順子回家。
順子的父親象普天之下的所有父親一樣,即使兒女已經長大了,在他們的眼中仍然是孩子,這一點是我也當了父親之后才感悟到的。哪怕你已經步入中年,甚至老年,只要你的父母仍在,在他們的眼中,你永遠是孩子。
因此,即使兒女已經有了現代化交通工具,而父母只有破舊的自行車,甚至以步代車,依靠自己年邁然而堅實的雙腳,去接兒女回家。
現在的老人,比起他們的先輩,生活“滋潤”了許多,再也不會為明天的三餐在哪里發愁。但是比起他們的父母,那種兒女時常相伴左右的感覺沒有了,老人不免會感到孤獨。這也難怪,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生活物質富裕的同時,激烈的競爭讓人們連簡單地向父母問候都用錢來代替,形成了實際上精神生活的匱乏。
記得我剛離開大學教書的第一課課文,就是關于兒女與父母關系的。在這篇外國的小小說中,有一個女兒當了一個市長,非常繁忙。過圣誕節那天,母親在家等候女兒的回家。在漫長的等待中,母親想起了許多女兒小時候的難忘的事情。可是,老人最終等來的是女兒的一張美圓支票,連一句圣誕快樂的問候語都沒有,更不用說讓老人望眼欲穿的女兒的回來。結果,失望到極點的老人把支票撕了。
這很有可能發生在經濟高度發達的美國幾十年前的真實的故事。而我想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這中情況在我們周圍,難道也沒有嗎?
最后,我想讓普天之下所有的兒女們,聽一聽順子的《回家》: 歌曲:回家
回家
曲:順子shunza 詞:順子shunza jeff c
我還不明白
為什麼離開了我
沒有你的電話
沒有一封信
我每天晚上在這里
那里也不想去
可是我好愛你
我覺得我會離不開你
可惜我丟了你
慢慢我的眼淚留下來
回家
回家
我需要你
回家
回家
馬上來我的身邊
別再哭
就讓他走
再多痛苦的等候
相信我也能承受
閉上眼
不再留戀
你卻一遍又一遍
出現在想你的夜
別說
不會有結果
永遠永遠
別說分手
而你
又怎麼能夠
就這樣的放手
一去不再回頭
be here, just be there, my love and only love
回家
回家
我需要你
哦
回家
馬上回家
我需要你
回家
回家
馬上來我的身邊
be here, just be there, my love and only love
回家
回家
馬上來我的身邊
然后,再聽一聽陳紅的《常回家看看》,我想,除非你已經是一個“經濟動物”了,否則,我勸你放下手中所有重要與不重要的工作,趕快回家,如果你已經好久沒有回家的話。老人需要的不是用錢可以買來的東西,而是兒女們的一份“孝心”。
歌曲:常回家看看
歌名:常回家看看
演唱:陳紅
找點空閑找點時間
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
帶上笑容帶上祝福
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
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
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
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給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
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給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
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
一輩子總操心只圖個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