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僅14歲的孩子因為沉迷于網絡游戲,經常曠課,不服從父母管教,甚至與父母大打出手,導致家庭矛盾爆發。父親酒后失手打死了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兒子小濤(化名),這悲慘的一幕就發生在平谷區大興莊鄉魯各莊村。昨天,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孩子的父親張平(化名)有期徒刑10年。是什么讓張平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下此狠手?前天上午,記者趕赴平谷區大興莊鄉魯各莊村,走訪了小濤的母親、熟悉張家的鄰居以及村委會的干部。
矛盾激化 父親失手打死兒子
5月14日上午,記者驅車趕到平谷區大興莊鄉魯各莊村。聽說記者為張家的事情而來,鄰居你一言我一語地向記者講述案發經過。
![]() |
2006年11月11日下午,小濤要離開家上學去了,他的父母及大舅等一起勸他在學校好好學習,不要再逃學去網吧玩網絡游戲。但小濤聽不進去這些勸導,竟說以后還要一邊上學一邊玩游戲。接下來,小濤與母親發生了爭吵,甚至動手打了母親。隨后,小濤還寫下了與父母斷絕關系的紙條,希望以后父母不要再管他了,上寫:“我小濤從這走后就永遠不是張家的人,今天打我打壞,不復(負)責任。”張平試圖將小濤與妻子分開,小濤又與他的父親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并且順勢從地上拿起一根木棍,說道:“我打斷自己的腿,以后你們不是我的父母,我也不是你們的兒子了。誰要是管我,我就打誰!”當時雙方情緒都比較激動,張平見狀,從兒子手中奪下木棍,他惱怒之下失去理智,持棍子向小濤揮去,棍子擊中小濤頭部,后確認小濤為開放性顱腦損傷死亡。
據鄰居說,當天因為鄰居家有事兒,所以張平也在鄰居家喝了點兒酒。事后,張平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望子成龍 父母借債送子求學
記者看到,張平家中房子低矮,與周圍的鄰居家相比也略顯破舊。小濤的母親衣著樸素,因為長期在農田里干活兒,整張臉被曬得通紅,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顯得蒼老許多。在采訪過程中,孩子的母親還向隨行的村干部提到,家里現在連這個月的電費都已經支付不起了。
張平夫婦以承包農田和養豬為生,家中還有老人以及一個年僅10歲的女兒,生活壓力很大。但為了能讓小濤好好上學,他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小濤就讀的學校在當地是一所比較有名的寄宿制學校。為了給小濤創造好的學習條件,夫婦倆是靠借錢才送孩子到這所學校上學的,為的就是讓孩子在這種封閉式管理的環境下,嚴格要求自己,遠離外界的種種誘惑,考上一個好高中。哪里想到,孩子并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仍然一意孤行,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
沉迷網絡 初三學生經常曠課
2006年,小濤剛滿14歲,但此時他沉迷于網絡游戲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
小濤的母親告訴記者,兒子是從初二那年開始迷上網絡游戲的。開始家里并不知情,因為孩子讀的是寄宿制學校,家人一直以為孩子在學校上學。2006年11月6日,小濤的班主任打來電話,問孩子為什么沒有去上學,家人這才知道原來小濤已經沉迷于網絡游戲,經常曠課。于是,父母和親朋好友一起尋找小濤的下落。小濤的母親說:“當知道孩子沒有去學校的時候心里真是非常著急,不知道孩子去哪里了,家里人和親戚朋友不分白天黑夜地都在幫著找孩子,可是又找不到,當時急得家里人都要報警了。”
直到兩天后,一個周三的晚上,才在平谷縣城的一家網吧里找到了正在打游戲的小濤,而此時,他已連續在網吧里玩了4天3夜。父母從網吧里將小濤帶回家,試圖勸說孩子不要再繼續沉迷于網絡,希望他能回到學校好好讀書,但此時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的孩子并不聽父母的勸阻。據孩子的母親說,有一次,孩子的姨父跟孩子說:“你要是需要錢我給你,你回學校好好上學去。”但是孩子就是不回去上學。
脾氣倔強 經常與人發生沖突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小濤從小脾氣很倔,小時候就經常與人發生爭執,不好管教。
張家的一位鄰居張女士說:“我今年25歲,可以說是看著那個孩子長大的,經常可以看到他和別人發生爭執,而且脾氣很擰,有時都不能用擰來形容了,在與別人發生爭執后,他經常要追到人家家里去打架,甚至有一次手里還拿了刀。”那時候,小濤嘴里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要宰了你”。
而另外一位60多歲的鄰居張大媽說:“孩子不光是和同齡人經常發生爭執,對父母也是如此,不聽父母管教,甚至還跟父母動手。”而這一點在隨后記者采訪小濤的母親時也得到證實。據村里的一位村干部說,自己與孩子的班主任是親戚,以前也聽孩子的老師在私下里說孩子在學校很難管教,經常和其他學生發生沖突。
庭審現場
認罪服法 獲刑10年
昨日,此案在平谷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當被法官問道為何要打孩子時,張平說:“我當天喝了點兒酒,而且頭也有點兒暈。再加上為孩子的事情很生氣,此時大腦已經是一片空白,見孩子拿起棍子只是順勢奪過,當時并沒有意識到打在孩子的哪個部位了。而且當時也從沒想過會把孩子打到何種程度。”記者注意到,在此次庭審中,犯罪嫌疑人張平并沒有申請辯護人辯護,在個人陳述時也沒有多做任何說明,只是表示,自己對犯罪事實沒有任何異議,愿意接受法律的懲罰。
考慮到張平確實是因為失手將孩子打傷至死的,而且全村人民集體為其求情,請求從輕處罰,最終,法院判處犯罪嫌疑人張平有期徒刑10年,剝奪政治權利兩年。在隨后的記者采訪中,張平說自己將不會上訴,服從法律的判決,好好服刑,以后好好做人。
在庭審過程中,記者注意到,孩子的母親并沒有在法庭上旁聽。而來到法庭上旁聽的張家親戚也沉默地坐在法庭的最后一排,表情凝重,還有人在時不時地低聲抽泣。在法官宣布庭審結束以后,張家的一位親戚幾乎昏倒在法庭上,被周圍人攙扶出法庭。平谷區檢察院的公訴人也在最后呼吁人們要更加重視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的毒害,同時也希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能夠與孩子多溝通,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避免類似悲劇的再一次發生。
打擊巨大
整個家庭都被毀了
村委會的一位干部對記者說:“現在張家的情況也不太好,孩子的母親因為這件事情受了很大刺激,整天吃不下也睡不著,精神狀態都不太好。而張平的老父親身患重病,也因為這件事情受到了很大的打擊。”現在,張家上有患腦血栓的老父親,下有年僅10歲的孩子,全家人的生活都靠孩子的母親在地里做農活維持??梢哉f,本來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因為網絡的毒害而變得支離破碎了。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孩子的母親在努力掩飾著自己內心的不平靜,不愿意多說什么。一提起孩子,母親眼里又多了些神采,還拿出小濤在學校的照片給我們看。記者從照片上看到,小濤是個很陽光的男孩兒,很燦爛地笑著。
小濤的母親說:“現在事情已經發生了,他的父親也是一時氣急失手,希望法官能對孩子的父親從輕處罰,家里的生活還要繼續,家里還很需要他。自己現在一個人支撐著這個家,實在是太難了。我現在甚至都不敢出門,整個村子就這么大,大家都知道了這件事,我怕碰到的人都在議論這件事,實在有些承受不起了。”在采訪周圍鄰居的時候,我們也碰到了孩子的爺爺,老人神情顯得很落寞,碰到相熟的鄰居也沒有打招呼,而是一個人緩緩地向遠處走去,盡管是在太陽底下,那蹣跚的背影卻仍舊顯得有些凄涼。
村民行動
八百多人
集體求情
據村里人說,小濤的父親張平很老實,平時很愛幫助人,也很疼孩子。“他肯定是氣急了,都氣懵了,再加上喝了點兒酒,要不肯定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他平時連孩子的一個手指頭都舍不得碰,哪下的去手啊!”60多歲的張大媽這樣說道。“張平是個好人,很老實,平時誰家有點事兒都熱心幫忙。”張女士說:“虎毒還不食子呢,自己的孩子更不可能有意打死了。但是孩子實在是太氣人了,他爸爸肯定也是一時沖動。”
村委會領導說:“全村這么多人,你無論跟誰打聽,他都會說張平是個大好人。這次事情發生后,全村八百多名村民,幾乎所有人都自發地組織參與了集體簽名(圖),向法院求情,希望能對其從輕處罰。村委會的態度,也希望法院在量刑的時候對這點予以考慮。”而在采訪中記者也發現,所有接受采訪的人幾乎對張平的評價都是“非常老實,是個大好人”。
專家觀點
變責備為欣賞
本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因為網絡的毒害而變得支離破碎;本是一個花季的少年,卻因為沉迷于網絡而喪失了年輕的生命;本是深愛自己孩子的父親,也因此而不得不在鐵窗內度過自己的一段年華。這是網絡游戲對青少年毒害的又一典型案例,這個家庭的悲劇也為人們再次敲響了警鐘。
對于脾氣倔強的孩子的教育問題,北京
多理解多尊重
宗春山認為,通常脾氣倔強的孩子大都有挫折感,可能在內心中有種種不順暢的地方,這個時候,父母要和孩子多交流,多溝通,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被理解和尊重。父母在傾聽孩子內心的同時,也教會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孩子學會思考別人的內心感受,也可以請專門的輔導老師,對孩子的心理進行專業性輔導,對孩子的人際關系能力進行訓練。學校也可以設置心理工作室,對孩子提供一些專業性的輔導。
沉迷網絡不是原因
而對于現在社會越來越凸現出來的青少年沉迷于網絡的問題,宗春山認為,問題的根本還是在于孩子的心理教育。宗先生說:“沉迷于網絡不是問題的原因,而是問題的表現形式。”當一個孩子開始沉迷于網絡的時候,證明他的自我價值感已經出現危機,這是孩子逃避現實的一個表現,所以,要想解決孩子沉迷于網絡的問題,最關鍵還是在于引導孩子,讓孩子有正確的自我價值觀,敢于面對現實,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本版文并攝 劉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