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海昏往事 —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全集)


“海昏”,即鄱陽湖的西邊。兩千多年前,一位年近三旬的男子,離開山東巨野,移居豫章,來到鄱湖之濱。他就是初代海昏侯、史稱漢廢帝的劉賀。


▲五銖銅錢


史料記載,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襲四代。此后,和“海昏”有關的那些事兒,逐漸隱匿于歷史的浩渺中,成為一段傳說。直到2011年,一個盜洞揭開2000年前侯國面紗。


主墓航拍圖


5年考古發掘,南昌海昏侯墓中清理出土了文物1萬余件。成套出土的編鐘、編磬、琴、瑟、排簫、伎樂俑;數以千計的竹簡、木牘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10余噸近200萬枚五銖錢;惟妙惟肖的青銅雁魚燈、青銅火鍋;鑲嵌著瑪瑙、綠松石和寶石的青銅鏡,大量馬蹄金、金餅等等,都是漢代考古文物珍品,不少是首次發現。


主墓槨室回廊三維影像圖


這些珍貴文物,在歲月的推進中暫埋地下。今朝重見天日,便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悠悠歲月,兩千年前的海昏往事重現人間;歲月如歌,回頭望當年王侯今何在?唯有鄱湖水,仍浩蕩!


現場提取


就讓我們走近海昏侯墓出土的那些珍貴文物,近距離觀察它們穿越千年的美,聆聽它們背后的故事。


馬蹄金

車馬坑:

南昌海昏侯墓主墓的西側有一個占地約80平方米的長方形土坑。這個不起眼的土坑是我國長江以南地區首次發現的車馬陪葬坑,在這個坑里共發現5輛木質彩繪車和20匹馬的痕跡。


車馬坑


車馬坑南北長17.7米、東西寬4.24米、距地表深2.5米。坑內木槨和加固木槨的柱子均腐朽殆 盡,僅留有痕跡。從修建木槨時留下的熟土二層臺和二層臺上腐朽殆盡的槨頂板痕跡判斷,槨室高約0.5米。隨葬木質彩繪車輛5輛,為實用高等級安車,馬車經過拆卸,被拆卸下的車馬器裝入彩繪髹漆木箱內放置在槨底板上。陪葬馬匹20匹,骨架已腐朽殆盡,僅存痕跡。


車馬器


西漢王侯出行的車駕主要有安車和軺車,安車為座乘、軺車為立乘。乘坐4匹馬的車是漢代王侯出行的最高等級,5輛車20匹馬,正好是4匹馬一輛車,這也說明墓主人身份之高貴。


車馬器


考古工作人員從車馬坑里清理出土各類文物3000余件。從清理出的車具如蓋弓帽、杠箍、龍虎首軛飾、轅首飾、衡飾、車義、車軎等,馬具如絡飾、銜鑣、當盧(古代系于馬頭部的飾件) 等多鎏金錯銀和麻質傘蓋看,其制作極其考究,使用等級很高。與《后漢書·輿服志》所載“龍首銜軛”、皇太子、皇子所乘“朱班輪,青蓋,金華蚤,黑虡文,畫轓文辀,金涂五末”的“王青蓋車”相似。


車馬器


出土的車馬器具中有些不是中原的東西,如繪有大角羊圖案的當盧,就有可能是來自匈奴等西域的物件。


▲車馬器——當盧

玉具劍:

歷史上,玉具劍并不是臨戰的兵器,而是代表貴族身份的寶物。在西漢,官吏們佩劍是一種義務,特殊的儀式或場面更是不可缺少。


▲玉劍格


太平日子里,劍是漢代貴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點綴。玉具劍更是最珍貴的一種,當時的貴族們趨之若鶩,死后也常用玉具劍陪葬。


▲玉劍格


玉劍格


玉具劍——飾玉的劍稱作玉具劍。一柄完整的玉具劍由4個玉飾物組成,它們分別是劍首、劍格、劍璏、劍珌。


▲玉劍首


玉劍首


玉劍具——春秋戰國晚期,四樣俱全的玉劍飾逐漸形成,有玉劍首、玉劍格、玉劍璏、玉劍珌四部分,這被稱為玉劍具。到了西漢這種玉劍飾就成了王公貴族佩劍上的重要裝飾品,也成為當時社會一種身份的象征。


玉劍璏


玉劍璏


玉璏——是裝飾于劍鞘上方一側,可穿系于腰帶上,將劍固定于腰間的劍飾。


玉劍璏


玉劍璏


韘形玉佩


龍鳳韘形佩:

在南昌海昏侯墓主槨室東側靠近主棺的位置發現,據介紹,韘形佩,俗稱雞心佩,起于秦,盛行于漢代,多作橢圓形,上端出尖,中有一圓孔,近似于雞心的形狀,作為一種飾品,它一般佩戴在腰間。



馬蹄金:

  考古人員在南昌海昏侯墓主槨室西側發現1盒馬蹄金和2盒金餅,初步估算超100余枚。考古專家認為,這批金器是中國漢墓考古史上保存最完整、數量最集中的一次發現。


金餅、馬蹄金







馬蹄金大的重約260克,小的約40克。專家介紹說,這次發現的馬蹄金底部刻有一個“上”字,專家分析后認為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代表“上幣”,因為在西漢時期,黃金屬于上幣,青銅鑄造的五銖錢屬于下幣;另一種可能是“上”字代表這批馬蹄金是由上林苑三官鑄造的,而上林苑三官是漢武帝時期鑄造錢幣的機構。
 


五銖銅錢:

  在海昏侯墓北回廊的錢庫,還出土了10余噸五銖錢,約有200萬枚,按漢制換算相當于現在的約50公斤黃金。有專家認為,這些五銖錢是當時的皇帝“賻(fù)贈”的,意思是贈送財物以助治喪。


五銖銅錢


五銖錢,其外圓內方,是我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也是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錢幣。西漢武帝時期開啟了漢五銖錢的先河。一直到東漢末年為止,上下四百年內,五銖錢一統天下。


五銖銅錢


漆器:

  漢代漆器在戰國時期的基礎上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在南昌海昏侯墓中發現了大量制作精巧、色彩鮮艷、花紋優美、裝飾精致的漆器。


漆奩


除了發現孔子畫像漆木屏風、“四神”圖像漆木屏風外,考古人員在對主槨室東寢、西堂的清理過程中,陸續發現了包括彩繪、扣銀、貼金、嵌金銀、嵌玉、嵌寶石在內的各種工藝漆器,漆器的紋路有龍紋、云氣紋、龍鳳紋、動物走獸紋、螭龍紋等,品類有樽、卮、杯、盤等飲食、飲酒器皿,有奩、盒等用具,有幾、案、屏風等家具。


“昌邑九年”漆器


這些漆器不僅外觀精美,漆器內的東西同樣精彩。考古人員發現許多漆笥(笥,相當于現在的盒子),其中一個漆笥里有古代天平砝碼,一套12個。專家表示,這套砝碼在江西是首次發現,對于研究漢代的度量衡有重要的價值。


漆器耳杯


更重要的是,考古人員在另一個漆笥里發現了制漆的材料、用料。徐長青說,西漢時期,廣漢郡、蜀郡是全國漆器的生產中心,海昏侯墓發現制漆“配方”,不排除當時海昏侯國或者說豫章郡也有自己的漆器生產作坊。


玉耳杯


耳杯:

最早廣泛使用于戰國時代。一般作為一種禮器,在祭祀、典禮與外交活動上使用。


鑲玉金樽

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鑲玉金樽


竹簡——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


▲竹簡


▲簡牘


雁魚燈:

  雁魚燈是從海昏侯墓主墓的北藏閣中出土的,共有兩盞,均為青銅質地,其整體作鴻雁回首銜魚佇立狀,雁體態寬肥,頸修長,身兩側鑄出羽翼,有短尾,雙足并立,掌有蹼。雁喙張開銜一魚,魚身短肥,下接燈罩蓋。雁魚燈利用了大雁的脖子作為虹管(導煙管),燈座可以盛水,利用虹管吸收燈煙送入燈座,使之溶于水中,都能避免燃燒的煙氣污染空氣,又能通過燈罩調節光的強度。


▲雁魚燈


導煙管是漢代青銅燈具在功能方面最為先進的發明創造,而西方油燈直到15世紀才由意大利的達·芬奇發明出鐵皮導煙燈罩。雁魚燈采用的雁和魚的造型也是賦予了非常美妙的意義,魚雁本就是古代愛情傳遞的信物,鴻雁傳情體現在了這兩盞燈里,所以魚雁燈不僅代表著古人的智慧,還表達了他們美好的愿望。


雁魚燈


雁魚燈的工藝要求很高,目前出土非常少,這里出土的兩盞是全世界出土的第四和第五件雁魚燈。


蒸餾器:

在古墓發現的文物中,還出現了大型的青銅蒸餾器,而這只青銅蒸餾器內裝滿板栗、荸薺、菱角等植物果實。


蒸餾器


專家介紹,這個青銅蒸餾器確實是出現在酒器庫中,這表示該蒸餾器的確與酒有關,但至于是用來釀制果酒、白酒還是用來煉丹的尚需之后的探索考證,目前來看可能與釀造果酒有關。


▲提梁壺


提梁卣:

酒器,西周時期,卣(音yǒu)為古代重要的盛酒器,古文獻與銅器銘文中常有“秬(音jù)鬯(音chàng)一卣”之說,可見卣是專門盛“秬鬯”這一祭祀用的香酒的。卣主要流行于商和西周。


▲提梁卣


專家介紹,在海昏侯墓內,出土了一把提梁卣。根據提梁卣上所記載的銘文,可以考證為西周時期的青銅器提梁卣。這把提梁卣制作精美,卣身刻有龍須裝紋路,保存比較完好。


▲提梁卣


專家分析,一種可能是這把提梁卣是海昏侯的祖輩遺留下來的,另一種可能則是海昏侯從其他渠道收過來的。


青銅鈁


青銅鈁:

鈁,酒器,即方壺。戰國末年改稱鈁,多為素面,流行于戰國末期至漢代。造型為方身,長頸,大腹,圈足,帶蓋。少數器身有花紋,花紋不用銅器傳統圖案,多用菱形或三角形等幾何紋飾。


銅編鐘

編鐘:

南昌海昏侯墓北藏閤成功提取了整套樂器,包括編鐘2套,編磬1套,完整的琴、瑟、排簫,形象再現了西漢列侯的用樂制度。其實,并非僅僅只有海昏侯對音樂有著特殊的熱愛。漢代歌舞之風極盛,民眾以歌舞自娛成為了普遍風氣。


▲銅編鐘


西漢時期,宮廷里設有“黃門工倡”,即宮中的樂工、舞人。漢代人們善于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情感通過歌舞的形式表達出來。這也是漢代歌舞盛行的一個主要原因。當時,日常生活或宴飲中,即興起舞,或賓客相邀起舞的習俗盛行,自娛性舞蹈通常都是先歌后舞。


▲編鐘底座


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就是乘酒興擊筑而歌。席間即興起舞,有純粹自娛的,也有借舞而行他意的。或借歌舞之機,索取封賞;或以舞抒發某種情感。



編鐘——中國古代漢族大型打擊樂器,編鐘興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制造和使用樂鐘最早的國家。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鐘,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銅錞于

銅錞于:

古代軍隊中的樂器。也稱“錞”(南昌海昏侯墓還出土了全國首例鐵編磬,目前正在保護中,未見真容。)


▲青銅火鍋

青銅火鍋:

南昌海昏侯墓考古現場出土的一個火鍋形狀的青銅器。考古專家初步認定,這是一個距今有2000多年的青銅火鍋,鍋里還有板栗等殘留物。


這個火鍋是個三足器,支撐比較穩定。上端是一個肚大口小的容器,便于蓋上蓋子,下端連接著一個炭盤,之間并沒有連通。“這是個實用型火鍋,因為它有被用過的痕跡,炭盤里有炭跡,鍋內也有使用過的跡象,甚至還有板栗等殘留物。”


▲青銅火鍋


專家認為,通過有使用痕跡這點判斷,這很有可能是墓主生前使用過的物品,這說明墓主人生前可能喜歡吃火鍋。可以初步推測當時的貴族已經在使用青銅火鍋了,但這個火鍋造型優美、做工精致,并非一般平民百姓所能用得起。


▲銅滴漏

銅滴漏:

古代一種極為重要的計時器具。南昌海昏侯墓園1號主墓的酒具庫內出土了一把計時用的銅漏壺。專家介紹說,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第六把滴漏報時銅漏壺,也是在江西首次發現。


▲青銅雁鎮

席鎮:

西漢時期,古人多席地而坐。然而,席子容易卷邊,起身時席子還會移動,也就產生了席鎮,用來壓住席子四角。


銅鎮


在南昌海昏侯墓中,就出土了鹿、雁、龜等造型的席鎮。其造型精巧可人,讓人不禁感嘆古人的匠心獨具。


▲鹿鎮


漢代席鎮多動物造型,在南昌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以鹿為造型的青銅席鎮。小鹿看上去“萌萌噠”,造型上鹿首向前昂揚,身側前腿蜷曲,后腿隱于身下

小鹿后背位置,有一凹槽。專家介紹說,凹槽的作用在于嵌入席鎮的上半部裝飾物,如嵌入木質裝飾物、嵌入貝殼類裝飾物等。


▲龜鎮


不僅僅是鹿,在南昌海昏侯墓中,還發現了雁、龜等動物造型的席鎮,而且漢代的席鎮多做成動物造型。除動物造型的席鎮外,還出土了人物造型的席鎮。


▲人物造型青銅鎮


從出土情況來看,漢代的動物形席鎮造型生動活潑,構圖緊湊,動物常作蜷屈、蟠伏狀,且底部平坦,以保持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堪稱精巧絕倫。


▲瓦當

瓦當:

陶瓦當——古代中國建筑中覆蓋建筑檐頭筒瓦前端的遮擋,特指兩漢時期,用以裝飾美化和蔽護建筑物檐頭的建筑附件,上有精美紋飾。


▲圍棋盤

棋盤:

海昏侯劉賀墓內出土了一個令人稱奇的棋盤。專家介紹,雖然棋盤有些殘缺,但可以肯定該棋盤肯定是下棋所用。


▲木笥內的蟲草

冬蟲夏草:

又名蟲草,是我國民間慣用的一種名貴滋補藥材,其營養成分高,可入藥,也可食用,是上乘的佳肴,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木笥內的蟲草


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海昏侯劉賀就已經在享受蟲草了。專家介紹,海昏侯墓內出土的蟲草,是裝在一個漆木盒內。


▲木傭

木傭:

考古人員從藏閤中清理出土了數十件包括伎樂傭、隨侍傭、車馬傭、儀仗傭在內的各類木傭,木傭制作精美、形象生動。這些木傭都是為墓主專門制作的,用于提供各種服務。


▲木傭


專家分析說,漢代人相信人死靈魂永存,還會在另外一個世界像活人一樣繼續生活,因而把死人當做活人看待。為了讓人死后還能過上舒適的生活,墓室的形制和結構盡量模仿現實中的房屋,死者生前所用的工具、物品葬入墓中。



五谷雜糧:

在南昌海昏侯墓的北藏閣中設置有專門的糧庫,其中出土了許多五谷雜糧。實際上,西漢時期普通百姓和貴族吃飯的風俗有所不同。據專家介紹,在西漢,老百姓一天之內一般只吃兩頓飯,“朝食”(早餐)與“慵食”(晚餐);皇室四餐,諸侯三餐。盛放食物的器皿,平常百姓家,主要是用陶制的;富家子弟,多用漆器、竹器或者金屬器皿。


▲五谷雜糧


西漢時期的主食,基本是飯。不過西漢時期的飯和今天我們所食用的飯不一樣,今天的飯是水稻,西漢時期則主要是粟、麥、稻三種,外加一種苽。枚乘《七發》羅列天下美食,其中即有“楚苗之食,安胡之飯,摶之不解,一啜而散。”楚苗指的是楚苗山上的水稻,雕胡指的是茭白的種子,古人呼之為苽、雕蓬或雕胡等。


▲五谷雜糧


▲“大劉記印”龜鈕玉印


“大劉記印”龜鈕玉印


“劉賀”鸮鈕玉印



“劉賀”鸮鈕玉印


玉飾


神獸玉佩飾


▲玉組佩


▲玉舞人


玉珩


玉劍珌





劉賀長子 — 劉充國墓


2018年1月26日,從2017年江西考古匯報會上獲悉,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發掘取得新進展。在實驗室考古階段,專家在海昏侯墓園五號墓中清理出一枚刻有“劉充國印”字樣的銅印,結合此前劉賀墓中出土的木牘及《漢書》等文獻記載,推斷五號墓墓主身份為劉賀長子劉充國。


海昏侯墓園五號墓發掘時的現場

▲內棺進行清理工作


劉充國印:

五號墓位于墓園北部,處在劉賀墓的正北方向,墓前有回廊形地面建筑遺跡。海昏侯墓葬文物保護及技術保障負責人、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存信在會上介紹說,印章出土位置在墓主人腰部的左側,方寸大小,金屬質地,龜紐。印上文字分布如下:左上為“劉”,右上為“充”,右下為“國”,左下為“印”。而劉充國是劉賀的長子。

▲“劉充國印”字樣的金屬龜鈕印章

據《漢書·武五子傳》記載,劉賀有“妻十六人,子二十二人,其十一人男,十一人女”;并提及劉充國是劉賀的嗣子,能繼承海昏侯的爵位,即“海昏侯賀死,上當為后者子充國;充國死,復上弟奉親;奉親復死,是天絕之也。”

出土各種青銅玩具:



▲一組動物形狀青銅器玩具


此前關于五號墓墓主身份,業內一直存在“是兒子還是妾侍”的爭議,如今真相大白。海昏侯墓考古隊領隊楊軍告訴記者,與五號墓同一排的還有四號墓和六號墓,其中四號墓出土物較少,六號墓發掘工作尚未展開,暫無法判斷兩座墓的墓主身份。但因為五號墓與劉賀是父子關系,四號墓和六號墓也有大概率是劉氏家族成員(劉賀子嗣),而非妾侍。


▲五號墓內棺出土的瑪瑙珠

李存信介紹說,五號墓主棺的實驗室清理工作到目前為止,可見墓主頭部被漆器疊壓,下有玉圭、玉枕。頸部有玉組珮,腰部有玉帶鉤、水晶、瑪瑙、玉具劍等。遺骸上有大小玉璧。出土的玉器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檢測分析,多數為新疆和田玉料,這是西漢時期陸上、海上“絲綢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玉劍璏和馬蹄金


纏絲瑪瑙珠、六棱水晶珠等

馬蹄金

值得一提的是,書刀的功能類似現代的涂改液,可修改漢代竹簡上寫錯的字跡。五號墓中共出土4把書刀,其中一把在腰部位置,另外3把在腿部位置。馬蹄金目前清理出2塊,墓主兩側一邊一塊,體積較小,壓在劍璏的下面,馬蹄金上可見“中”字。

▲玉書刀

在墓主足部發現3個微縮版的青銅小罐,不足10公分。專家推測,可能是劉充國生前用來盛水或者裝沙子的玩具。墓中另外一組玩具是4件獸型青銅玩具,分別為虎、大角羊、野豬和綿羊。其中,虎型青銅玩具為一輛玩具車,虎爪下有輪,虎脖子下方有孔,可穿繩、供人力牽引。

小型青銅器

下葬時或仍是“王子”

不過,由于南方土壤酸性較強,考古工作者暫未在墓中發現骸骨的痕跡,墓主頭部附近也未發現牙齒。墓主身下墊有用貼金片的云母進行包邊的絲縷琉璃席,推測與劉賀墓中出土的屬同款。

李存信說,根據五號墓的規格、規模和飾品位置,結合文獻記載劉賀卒于33周歲,推測五號墓主為13-15歲的青少年。陪葬物豐富,因此,下葬時或仍是“王子”身份,可能死于劉賀之前,這與人們對史書的解讀不太一致。

江西省文物考古院院長徐長青認為,五號墓墓主身份的確定依然具有重要價值,不但解釋了墓主與劉賀的身份,對了解西漢列侯等級墓園的葬制具有重要意義。

南昌漢代海昏侯墓園為漢武帝之孫、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家族墓園,自2011年發掘以來,已出土1萬余件(套)珍貴文物,對研究中國漢代政治、經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墓園中,共有兩座主墓、七座祔葬墓和一座車馬坑。

玉璧

劉賀的生平頗具傳奇性,一生經歷了王、帝、侯、庶民四種身份。因曾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但27天后遭廢黜,劉賀成為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史稱“漢廢帝”。

▲琥珀材質的獸型器


國家文物局和江西省文物局多次組織專家研究論證,一致認為,南昌海昏侯墓是一處典型的西漢列侯墓園,是目前發現的結構最完整、布局最清晰、保存最完好的漢代列侯墓園;發現了我國長江以南地區第一座真車馬陪葬坑;海昏侯墓及海昏侯國遺址紫金城等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是重要的國家級歷史文化遺產,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價值。


M5劉賀嗣子劉充國墓

圖文:

動脈影

中國江西網

中國文化報

江西省博物館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官方微博

整理 / 南山海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海昏侯墓的前世今生,看這一篇就夠了!
南昌“第一壕哥”京城受寵!帶了啥寶貝?
海昏侯的大馬蹄金竟刻有這三個字?!
考古進行時 | 海昏侯劉賀——傳說中那個“別人家的爸爸”
正在發掘中的西漢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海昏侯墓,世紀大墓有多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胶州市| 民县| 昌图县| 大庆市| 太原市| 屏东县| 大关县| 依兰县| 合水县| 安仁县| 马边| 漳州市| 达日县| 分宜县| 图木舒克市| 兴文县| 侯马市| 龙门县| 玛曲县| 巴彦淖尔市| 平谷区| 桓台县| 平乐县| 碌曲县| 曲麻莱县| 曲周县| 邳州市| 仙桃市| 易门县| 同心县| 离岛区| 贡山| 瑞安市| 桑植县| 遵义市| 洛隆县| 二手房| 客服| 黑河市| 徐州市| 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