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雜志精選|| 壁畫背后的李唐秘史

      17歲的郡主(李仙蕙)和她19歲的哥哥(李重潤)、20來歲的丈夫(武延基)同年同月同日死在一個堪稱太平盛世的時代……走進 2011年6月20日正式向公眾開放的陜西歷史博物館唐代壁畫珍品館,你一定會聽到這個發生在唐朝武周時代的悲慘故事。李仙蕙和李重潤是武則天三子李顯的孩子,他們卻全被親生奶奶殺死,或許這正是生于帝王家的不幸。盡管《新唐書》、《資治通鑒》等史書上記載得很清楚:“九月壬申,殺邵王重潤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殺。”但是,更多波詭云譎的真相還隱藏在那些精美的壁畫后面…… 

      故事要從公元701年說起。那一年,大唐帝國還處于武周時代。正月初三,成州府奏報有人看到了佛的足跡,77歲高齡的武則天遂將年號由“久視”改為“大足”,以示吉祥,是為大足元年。然而,吉祥的年號并沒有給太子李顯一家帶來吉祥,相反,李家的慘劇就發生在這一年。

      當時,武則天的兩個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幾乎把持了朝政,李仙蕙的丈夫武延基(魏王武承嗣之子)和她的哥哥邵王李重潤對二張的飛揚跋扈非常不滿,私下竊議。《舊唐書 · 張易之傳》上記“邵王、郡主等私議二張”。得到密報的張氏兄弟,在武則天面前添油加醋,匯報邵王、郡主和武延基三人陰居一處,誹謗朝廷,意圖謀反。此時的武則天對這兩個“面首”寵愛有加,兼之最聽不得的就是“謀反”二字,盛怒之下的“圣神皇帝”對三個年輕人的處置是“皆逼令自殺”。因此,大足元年(701年)的九月初三成了李顯一家血雨腥風的日子,他的兒女和女婿都被武則天處死。就在前一年,即久視元年(700年)九月,16歲的李仙蕙與武延基喜結連理,兩人感情甚好,卻沒想到一年后的九月兩人只能在陰間共續前生之緣。

      1960年以來,隨著一座座唐代墓葬的發掘,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李仙蕙真正的死因、死期卻又變得撲朔迷離。195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對乾陵的17 座陪葬墓進行調查時,一座被當地人稱為“方冢”的陵墓引起了他們特別的注意,根據實地勘查資料和周圍村民提供的線索,大家一致認為此墓內埋葬的是武則天的次子李賢。不僅因為此墓距離乾陵最近,而且墓前石刻數量眾多,保存相當完整,其中一對石蹲獅的造型精美度與乾陵御道前的石獅不相上下,墓的封土又高又大。陪葬乾陵的17位死者中,似乎只有李賢才能擁有如此精美的石刻和廣闊的陵園。

      1960年8月,考古工作者開始對“方冢”進行清理發掘。9月,墓志銘出土,志蓋中間篆書“大唐故永泰公主墓志銘”赫然在目。原來,“方冢”不是李賢的墓,而是李仙蕙與武延基的合葬墓!

 - 永泰公主墓壁畫,宮女圖 

      更讓歷史學家震驚的是,永泰公主墓志銘記載,李仙蕙去世日期為九月初四,比史書記載的日期晚了一天!另外,根據墓志銘中“珠胎毀月”的記載和對墓葬內遺骸骨片的還原,人們發現李仙蕙的骨盆比正常女性窄小。因此也有人據此認定,李仙蕙并沒有在當天與丈夫、兄長一起被逼自殺,而是懷孕待產。但她因先天骨盆窄小,又受了丈夫、兄長雙雙慘死的刺激,遂在次日死于難產。

      1971年夏天開始,由陜西省文管會和乾縣教育局的考古工作者組成的兩個聯合工作隊,分別對位于乾陵東南約 3公里的乾陵公社紅星大隊楊家寨生產隊北面高地上的另外兩座陪葬墓進行了發掘,這才發現其中一座是章懷太子李賢墓,另一座是懿德太子李重潤墓。

- 懿德太子墓剖面圖 

      永泰公主墓墓冢為覆斗形,墓道兩側彩繪有青龍、白虎和武士組成的儀仗隊。章懷太子李賢墓的規模要比永泰公主墓小一些。懿德太子李重潤墓,地表有雙層覆斗形封土,墓葬全長100.8米,由斜坡墓道、6個過洞、7個天井、4對小龕、前后甬道和方形前后磚室組成。木棺已朽,廡殿式石槨置于后室,外壁線刻頭戴鳳冠的女官圖。墓內滿繪壁畫。墓道兩壁以樓闕城墻為背景繪太子出行儀仗,過洞繪馴豹、架鷹、宮女、內侍等。第一、二天井繪列戟,為天子之制。墓內壁畫題材有儀仗隊、青龍、白虎、城墻、闕樓、樂伎、男仆、宮女等。

      三座墓的壁畫規制不盡相同,如儀仗隊中,永泰公主有12戟,章懷太子有14戟,而懿德太子有24戟,屬帝王一級,顯示出李重潤地位的顯赫和身份的特殊。

      永泰公主墓和懿德太子墓是兩座典型的“號墓為陵”墓葬。“號墓為陵”的墓葬無論是地面還是地下,其規模、隨葬品數量、葬具規格等都比同時期同等地位身份的墓葬高得多。人們不由發問,為什么死于非命的李仙蕙和李重潤能夠在死后享有“號墓為陵”的殊榮?這可以說是他們的父親李顯在二次即帝位后對英年早逝的兒女的一種補償。

- 懿德太子墓墓道西壁闕樓圖局部

      對于李顯來說,親族間的自相殘殺他不是第一次見識,哥哥李賢的死也是帝王家的一樁宮廷悲劇。李賢的死因,千百年來人們始終莫衷一是,兩唐書分別載:“文明元年,則天臨朝,令左金吾將軍丘神績往巴州檢校賢宅,以備外虞。神績遂閉于別室,逼令自殺。”“詔左金吾將軍丘神績檢衛賢第,迫令自殺。”言語間暗示李賢是被武則天殺害。章懷太子墓出土的墓志銘則影射太子是被冤殺,但未明言直接死因。對此,郭沫若曾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章懷之死與武則天無關,而是當時的宰相為奪權所為。

      680年,武則天寵臣明崇儼為盜所殺,武則天懷疑是太子李賢所為,遂抓了李賢的家奴趙道生,以雙方有狎呢的同性戀行為逼其承認受李賢之命作案,隨后派人搜查太子府第,得皂甲三百余副,太子遂以謀逆罪被捕下獄。高宗下令三司會審太子謀逆案,太子最終未能洗脫罪名,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 ( 今四川巴中 )。

      683年12月,高宗李治駕崩,李顯(中宗)繼位不久就被武后廢黜為廬陵王,貶出長安,李旦被立為帝(睿宗)。22歲的李旦只是柔弱的傀儡,武則天自此完全把持了唐朝皇政。李旦即位初,武則天派人前去校檢廢太子李賢的宅第,2月27日李賢就在流放地自盡。

- 章懷太子墓壁畫,狩獵出行圖

      李顯被貶后,先后被軟禁于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房縣)達14年之久,身邊只有妃子韋氏陪伴。在這期間,永泰郡主李仙蕙出生,她就在偏僻的均州、房州度過了自己的童年。698年,李顯被母親武則天召回京城,重立為太子。為了與母親搞好關系,李顯先將李仙蕙嫁給武則天的侄孫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兒媳;又將幼女安樂公主嫁給武則天的另一位侄孫武崇訓,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兒媳。李顯與武家結親,無疑是想借此穩固自己的地位,但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兒女、女婿卻被母親給殺了。不管怎么遮掩,這個慘案還是震驚了朝野,也為張氏兄弟的覆滅埋下了伏筆。李唐宗室包括武氏家族對他們恨之入骨,終于在不到四年后爆發了宮廷政變。

      705年2月21日,宰相張柬之聯合五位郡王乘武則天生病之際,發動宮廷政變,殺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第二天,81歲的武則天迫于壓力,下詔令太子李顯監國,復國號為唐,中宗復位,年號神龍。武則天在叱咤風云半個多世紀后,終于走到了權力的盡頭。退位之前,她為自己作出了最后一個重大決定,就是在死后要讓自己以李唐媳婦的身份,歸乾陵與高宗(684年入葬乾陵)合葬。有人說,那是武則天最后的懺悔,對于李唐,對于一生摯愛她的高宗,她虧欠的太多。也有人說,那是武則天又一個聰明的謀略,為了奪取最高政權,她幾乎使李唐王朝不復存在,如果另選陵寢,難免有被掘墳鞭尸的危險。同年12月16日,武則天駕崩于上陽宮,一代女皇終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 章懷太子墓墓道西壁馬球圖之細部 

      重新上臺后的中宗李顯壓力重重。一方面,他必須代表李唐王室的正統力量,撥亂反正,為那些前幾年遭到誣陷和迫害冤死的王子兄長和自己的骨肉兒女平反;另一方面,武則天畢竟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并且,她也為大唐帝國的強盛做出了重大貢獻,許多事情不能做得太露骨。進退維谷的窘境讓這位幾起幾落的皇帝寢食不安。雖然中宗對母親的殘忍很不滿,但是忠厚仁孝的他 , 還是不顧部分大臣的反對 , 堅持要完成母親的遺愿。同時,中宗也做出了重新禮葬哥哥李賢和兒女李重潤、李仙蕙的決定。他將哥哥李賢的墓由巴州遷回長安;將兒子和女兒墓葬的規格提升為陵,由當年草草埋葬的洛陽遷葬回長安,都成為乾陵的陪葬墓,并追封李仙蕙為“永泰公主”,追封李重潤為“懿德太子”。這樣既讓他們享受到生前沒能得到的榮耀與恩惠,又為中宗當年的軟弱和無情贖了罪。

      在經歷了一個個不眠之夜后,中宗想起一個人,這就是前幾年為躲避武則天殺戮李唐宗室,而辭掉江都令職務隱匿起來的李思訓。說起來,李思訓還是李顯的族叔,其祖父長平王李叔良,是唐高祖李淵的堂弟。武德元年(618年 ),李叔良官拜刑部侍郎,并進爵為王;李思訓的父親李孝斌,也官至原州(今寧夏固原縣)都督府長史。李思訓的仕途因為武周時期迫害李氏宗室而中斷,但他有了更多的時間從事繪畫,其藝術修養和繪畫技巧在李唐宗親中首屈一指。中宗要把重新修建乾陵和為自己的兄長、兒女建造一個像樣的陰宅的事情交給一個自己信得過的人去管理。于是,在他復位的第一年,李思訓就被秘密召回京城,任命為宗正卿,官至三品。

- 章懷太子墓壁畫,觀鳥撲蟬圖

      一個為三位冤魂重新建造與其身份相應的陰宅的工程就此啟動,一個秘密的班子組成了。那位李唐本家,以山水聞名朝野的畫家李思訓自然成了這個團隊的總指揮。五十多歲的他正年富力強,個人遭遇、政治情感和家族大義,于私于公他都義不容辭地要將這項工程做到最優。他挑選出一批能夠勝任這項有著重大政治意義工程的設計師和畫師,這些人既要熟悉宮廷生活,也要擁有一流的繪畫水平,閻立本的弟子、吳道子等都參與其中。李思訓還請當時年事已高的杰出畫家尉遲乙僧做顧問。時間緊迫,距離入葬的時間一天天逼近,從總指揮到每個畫師,誰都不敢怠慢,他們有時集體創作,分段完成;有時分工配合,你起稿、我勾線、他染色。對三位墓主命運的同情、對權貴和奸臣宦官的蔑視、對藝術的真誠,在這些畫家和設計師的筆下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也讓我們從這三大墓葬的壁畫里看到了一千多年前唐代宮廷的千姿百態。

      終于到了交工的日子,盡管有一兩幅畫還未完成,但選定的入葬吉辰不能更改。于是,在史書中、在墓志銘上,便有了以下記載:706年6月8日,懿德太子入葬;7月2日,永泰公主入葬;8月13日,李賢入葬。中宗李顯既慰藉了自己和兄長、兒女的心靈與亡魂,也為李唐王室交了一份答卷。4年后重新上臺的睿宗李旦繼續為自己的哥哥李賢徹底平反,不僅追賜為章懷太子(711年),還將其再次厚葬,并將其夫人房氏與他合葬在一起。今天,我們仍可以看到李賢墓兩次入葬的痕跡和壁畫的繪制步驟。

      事死如事生的厚葬,并沒有帶給死者永久的安寧,卻引來無數個貪財的盜墓賊頻頻光顧。盡管三座墓都被盜過,但出土的文物還是足以凝固近1400年前的那段大唐歷史。琳瑯滿目、技巧嫻熟的壁畫,也成為陜西歷史博物館唐代壁畫館的珍寶。它們猶如一個輝煌的唐代地下繪畫展覽,向我們講述著發生在李唐宮廷里的一個個錯綜迷離的悲慘故事。

本文刊登于《大眾考古》2013年8月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則天皇后的犧牲——大唐壁畫背后宮廷慘案
永泰公主墓和懿德太子墓“號墓為陵”的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
初唐』李顯給予兒子懿德太子李重潤“號墓為陵”有什么政治原因?[中宗]
望長安,觀唐永泰公主陵
永泰公主死因之謎:17歲的她毫無政績,為何陵墓享唐朝帝王規格?
[人文歷史]武則天孫女墓,墓中發現一盜墓賊,在金銀堆中枯坐千年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略阳县| 桦南县| 湟中县| 江源县| 沂水县| 乐都县| 郎溪县| 通海县| 淳化县| 广宁县| 会东县| 武隆县| 衡水市| 麟游县| 庆阳市| 胶南市| 吉林省| 巫溪县| 威海市| 东安县| 伊通| 河西区| 怀宁县| 且末县| 宜城市| 册亨县| 华宁县| 翁源县| 六枝特区| 晋州市| 兴安县| 娱乐| 马公市| 沅陵县| 赣榆县| 岳阳市| 通榆县| 镇江市| 合山市| 蓬安县| 东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