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梅書齋
甲骨文無醴字,以豊通醴。
甲骨文豊字的字形:
《甲骨文字典》:豊,從玨在凵中,從豆,象盛玉以奉神祇之器,引申之奉神祇之酒醴,謂之醴,謂奉神祇之事謂之禮。初皆用豊,後世漸分化。豊,酒醴也。
《金文編》:豊,孳乳為醴。《長甶盉》:穆王饗醴。《仲夏父》:作醴鬲。
《金文編注》:甲骨文豊字,本義當(dāng)為祭祀用的禮器,此義後寫作禮。又引申為奉神祇之酒醴,此義後寫作醴。初皆用豊,後漸分化。
《古文字通假字典》:豊,讀為醴,雙聲疊韻。《仲夏父鬲》:右戲中夏父作豊鬲。豊鬲即盛醴之鬲。《說文》:醴,酒一宿熟也。《玉篇》:醴,甜酒也。
李德龍,男,1949年出生于南京市。現(xiàn)為南京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南京印社社員,江蘇省甲骨文學(xué)會會員。自幼熱愛書法、篆刻、師從沙曼翁、謝亦鳴、楊延復(fù)先生,打下了扎實的古文字功底。四十余年來,利用工作之余,沉潛研究古文字,是眾多書法愛好者的良師益友。